Interior 380
城市的變遷如潮汐,不斷推動著外在環境的更迭。對於在三地城市不斷流轉的業主來說,希望打造一處與之相應卻又獨立的棲息地,一個能順應日常起伏,卻始終保持內在平衡的空間。李智翔設計師說道,業主熱愛戶外活動,野外是他舒展身心的自由場域;城市則是他整備補給、沉澱歸心的歸所,為了建立無縫銜接的中繼站,他遂於台北市中心覓得這處轉換身心節奏的居所。
全案為連結原野情懷和都市生活的中繼站,平面布局著重於公共空間的擘劃。
自由的棲居
有鑑於本案為長向型格局,受限於出入口位置,在平面配置上公私領域之間容易交錯、滲透,兩者的界線相對模糊,設計團隊透過動線與使用邏輯的精密編排,建立更貼近居住者日常的空間秩序;此外,基地位居高樓層,有著絕佳的開窗面向,家宅內得以擁抱充沛的自然採光,亦能遠眺城市風景,帶來視覺的開闊舒朗。設計上並未刻意營造多重情境光源,而是選擇讓光線以均質方式於室內流淌,呼應業主自在不矯飾的生活態度。
高樓層且採光充足的優勢,創造明快開敞的體感。
對於生活不設限的追求也體現於公領域的配置,整體布局僅將機能性物件固定成列,偌大的留白則依需求隨時挪移。例如,客廳天花板特別安裝懸吊結構,便於進行TRX訓練等活動,這裡不再只是傳統客廳,更是一處上演多種場景可能的載體。活動家具的運用同樣提升了靈活性,能因應未來生活型態的轉變預留餘裕,實踐對自由的高度追尋。
Sub-zero冰箱與Wolf爐具共築了室內的主軸,不鏽鋼的反光特性映照著窗外的繁華,營塑萬千光澤變化。
空間主軸圍繞著一座高規格的專業廚房,佔據室內近1/4的面積,配備擁有頂尖製冷技術的Sub-zero冰箱與米其林主廚首選的Wolf爐具,宛如料理玩家的實驗室,強調廚房作為核心場域,以開放形式揭示料理過程,展現出強烈而直接的個性。
框塑的端景
公區另一個極具特色的設計,是整排沿牆而設的收納系統。這些櫃體主要用於存放業主眾多的釣具與露營設備,水相設計刻意將其集中於單一立面,不僅解決大體量儲物需求,更避免過多量體阻隔了室內的流動性。櫃體外層覆以鍍鋅鋼板網狀結構作為視覺的過濾介質,模糊呈現內部錯落有致的釣具與道具,彷彿是一幅被控制的凌亂風景,在朦朧和秩序之間交織出獨有張力,亦使立面本身成為空間語境中具象徵性的裝置。
網狀金屬鋼板成為過濾視覺的元素,朦朧帶出櫃內的錯落畫面,宛如一道「被控制的凌亂風景」。
收納櫃細節。鍍鋅鋼板粗獷的焊接肌理和櫃內柔光相互對比映襯。
大量的金屬材質予人冷冽且理性的感受,為調和這樣的調性,團隊以木質元素加以中和,包括木地板、木餐桌;而收納櫃的底牆鋪陳米黃天然大理石,與之對比的是鍍鋅鋼板未經修飾、帶有明確工業語彙的焊接肌理,粗獷與精緻的並置構築一抹衝突卻又和諧的巧妙共鳴。
橡木與大理石溫潤的自然肌理消解了金屬的剛硬,使氛圍兼顧理性與感性。
考量室內尺度,一側的餐椅特別選用長凳形式,確保行走餘裕。
李智翔認為,《城齋》是一個由行為模式為主導的住宅,設計團隊並未強加任何形式風格上的標籤,而是尊重居者的使用邏輯,引領空間順其自然地發展,每一處配置皆是對於使用經驗的回應,再輔以材質的精準拿捏,勾勒剛柔並濟的畫面。這座居所既能容納日常,也是一個能自由轉換角色、心境的舞台,陪伴業主在城市和自然之間,展演他們心之嚮往的生活方式。
專業的不鏽鋼設備與極簡美學交織出現代俐落的廚房空間。
家具軟件多以精緻且經典的國外原廠品牌為主。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