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1
家具與門廳入口軸線對稱,落地窗面向中央公園景觀,宛如一面活生生的濕壁畫。
這是一座身處史坦威大樓內的私人寓所,這棟大樓脫胎自1925年建成的歷史建築「史坦威廳Steinway Hall」,曾為著名鋼琴製造商「史坦威Steinway & Sons」的所在地。坐落於紐約最負盛名的地段之一,不僅建築本身蘊含深刻的歷史由來,周邊的街區氛圍亦兼具活力與優雅,匯聚各地奢華品牌與便捷交通;與廣闊的中央公園僅隔一條街的距離,風景優美的步道與休閒設施為城市喧囂提供了一片寧靜的休憩之所,將該地區打造為一個充滿活力而又令人放鬆的城市綠洲。
業主指定以法國品牌Roche Bobois的經典Mahjong沙發為空間重心,自色彩出發,客廳的選材和家具等元素相映,完善配套其強烈風格。
業主對新居的期待著重於體現其文化認同與個人愛好的家居氛圍,空間展現出東西融合的設計美學,呼應自身對藝術與文化的深度熱愛,因而室內設計必須以突出其藝術收藏為核心,除了畫作和雕塑之外,家具的色彩與型態同樣和空間布局環環相扣,和諧建構完整的藝術畫面,融入生活機能的流暢使用。
生活藝廊
在平面布局上,公區與私區安排明確,客廳、餐廳與廚房等主要公共空間聚焦於核心區域,重視場域的互動關係;臥室與遊憩區等私人的空間則編布在相對安靜的軸線上,確保每個成員生活所需的宜人尺度。整體規劃重視舒適的空間感與日常實用,在開放性與私密性之間取得平衡。
大膽圖景與鮮明設色源自業主對藝術的熱愛,以此為核心,為空間打造和諧又富有品味的色彩美學。
從梯廳走進這座家居,第一印象聚焦於客廳的大幅落地窗,自俯瞰視野廣納了整片中央公園和城市街道,以這幅景色為中心,客廳家具與入口軸線對齊,讓視覺呈現左右平衡、甚至有對稱感,沙發塊體建構規整布局,深深淺淺的藍色彼此明暗相應、方正布藝與圓形金屬茶几堆砌輕重比例,一同迎向落地窗外廣袤的世界。
客廳旁側的臥房不僅延伸窗景,同時藉藍色地毯和抱枕在空間中的點綴,點明不同空間的連繫。
客廳與餐廳採開放式設計,中間置入一道亮色矮櫃,對應上樑和承重柱結構,劃分客餐廳的使用區域,餐廳上方透過挖空天花拉高空間體感與開揚視線,垂掛金屬和玻璃打造的倒置花束造型吊燈,除了營造明亮的光環境,也為空間增加雕塑之美,為家人共餐的日常場景打造藝廊般的畫面。此外,由於屋主珍藏許多葡萄酒,格局規劃也特別安排大於一般住宅四倍的酒藏空間,讓收藏保存與取用都更加餘裕。
巧妙化用樑柱系統定義公共區域的分界,讓綿延的落地窗延伸整體視覺。
空間設色以灰藍色調與亮橘色點綴,作為連繫不同區域的暗語。以客廳為中心,一側與餐廳相連,另一側通向臥房,向外延伸即是以金屬漆打造立面的別致梯廳和走廊,隔著這條通道,與之相對的區域被定調為書房和娛樂共享區,落地窗同樣為此處帶來生動場景和充足採光,皮革沙發和背牆上懸掛的畫作共構著舒適又富有品味的休閒場域。
都會精緻氛圍
這座家居視覺美學與機能鋪排無不融入居住者的愛好及個性,反映著現代都會的審美和價值觀。選物偏重實用而非華麗炫目的家具,營造溫馨且富有生活質感的環境,大量以動物為主題的藝術收藏,則展現了居住者對動物的喜愛。藝術品與雕塑感家具建立起各區的視覺焦點,不僅賞心悅目,亦自然引導動線、定義不同空間,宛如藝廊般的遊走體驗,讓人在開闊的畫面裡,依循對美的欣賞自在移動、延續視野。
主臥透過藝術展示牆面維繫內部隱私,同時巧妙在牆面和窗口間保留進出的空間。
設計師指出,此作收藏的藝術品不僅具備藝術價值,更與空間整體色調與材質完美融合,部分藏品是特地從世界各地運送至紐約寓邸,亦有業主專為新居購置的新收藏。因此,在設計上格外留心家具飾面材質與藝術品的主色調、紋理是否對應,採用威尼斯灰泥和壁紙純淨設色,偕同結構規整的布局建立出多維景框,達到步步構景的效果,也透過中性底色承托藝術的多元性,令滿室繽紛卻不顯衝突。
主臥的小型沙發椅和茶几構成一個賞景自娛的角落。
考量到四面環繞的高空景觀,採用大幅落地窗,室內外景畫相映,開敞通透的格局承接白日充沛採光,讓光粒子在門板的開合間流動、在廊道的造型鏡面折射,隨時序流轉為家居注入豐富的光影變化,飽滿了整體居家質感。入夜後,則以牆面與天花接縫的間接照明漫入人造光源,配以不同角度重點燈光點出空間層次,利用造型燈具營造與日間截然不同的情氛,濃重日夜交替的儀式感。
採訪」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