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2
出入即以曲弧線條劃分動線,營造通透動感的第一印象,利用仿長虹壓克力板的半透導光特性,模糊牆面邊界。
本案是一間名為「裏HAIR」的髮廊,鄰近百貨和大學,雖然擁有地處商業、人文與學區的交會地帶之便,環境卻也顯得喧嚷,所幸髮廊位於大廈三樓,透過垂直高度帶來天然的抽離感,助於隔開人群喧鬧。設計師談到,原建築屋況老舊且天花低矮,予人壓迫感受,考量業主強調髪廊為賓客提升形象、整理身心的訴求,結合此案扁長型的空間條件,因此以《虛實之境》作為發想,用婉轉線條和豐沛想像描繪現代商空的摩登形貌,在老建築中重新詮釋光影的表達,引領走在時尚前沿的消費者,來此體驗煥然一新的蛻變之旅。
因應沙龍為來客塑型美容的特性,使用鏡面天花延展視覺,並消解原建築的天花高度壓迫。
沉靜有序
本案空間需求多元,須包含剪髮、洗髮、等候、員工後場、衛浴等場域區劃,業主期待保留各區獨立作業的完整性、避免互相干擾,同時為賓客營造沉靜無壓的體驗感,設計團隊透過回字型動線配置作為基礎,突破原始方正格局以及傳統髮廊的陣列式座區,改用柔軟筆法和有機型態,藉圓弧軌道聚焦機能,重塑空間關係。
置物區採用石板灰,斑駁的質感增添復古調性,豐富畫面層次。
整體格局宛如雨天泛起漣漪的水面,以層層擴散的圓圈呈現穩定秩序,約分出四大區域,將接待區、衛生間和部分剪髮區的延伸組合為中心量體,環繞於此設下洄游動線,再依次編列剪髮區、工作間和洗髮區,藉空間轉折自然區分出前後場域,讓曲弧動線順滑地引領賓客的腳步深入各區。
天花的深色石板與突出牆面,含蓄定義了空間轉場。
作為髮廊的重點,以銀白鋪陳為主的剪髮區,座位主要依大小兩個圓形軌道布局,座椅呈現星系般的分布,兩個圓圈環繞個別核心、又各自分出內外兩環,連貫的鏡台量體強化了置身其中的包覆感,錯落有致的座席協調恰到好處的距離,光影在鏡面反射中似天體間的力場相互牽引視覺,隨著理髮師的巧手移動、人們的倒影在不同鏡面間變化,生動了場域整體的節奏。
剪髮區的平台下方以玻璃磚堆砌墊高,內嵌燈條向下投射,形塑懸浮的輕盈感。
比鄰剪髮區的,是一條由鏡面與玻璃掛片共築的蜿蜒路徑,懸吊的玻璃掛片組成形似馬賽克的拼貼牆面,輕盈地隱化了廁所、員工休息室入口,動線不突顯指向性,各周邊場域自然地銜接,讓人在移動中能感受完善的情境氛圍,不感突兀違和。進入另一側洗髮區,則是情境體驗的收束,透過燈光層次與材質過渡,承接前段節奏,洗髮區深沉的色調和光感讓身體得以在視覺與情緒上歇緩,安心的享受洗髮服務。
聚焦機能打造圓弧軌道,錯落安排照明和座位,確保個別來客都能享受舒適的距離。
流動感知
設計師表示,《虛實之境》的設計核心在於模糊邊界以及轉化感知,藉由材質的光影折映、動線的弧形推移與鏡面的虛實交錯,建構出一種柔性而流動的空間,因此整體布局捨棄瑣碎的分區,讓材質、光線與行走節奏共同定義機能使用範圍,達到拓展視覺尺度、同時區劃場域的效果。像是,入口櫃台以弧形造型建立視覺節點,並與整體色彩基調構成跳色對比,成為賓客進入髮廊的第一層引導,並順勢界定出前場、側向與場景過渡。
過道轉折處懸吊玻璃掛片,掩飾衛浴及員工休息區入口,光影穿透拼接的縫隙,為平滑地面豐富表情。
考量髮廊營業的實質需求,全作選材不僅著重視覺效果,同時兼顧日常打理與使用舒適,地坪採用耐磨抗污的透心式醫療用PVC地材,確保機能耐用與清潔維護,並搭配燈光與區域布署,豐富細節質感的層次。自接待區走向剪髮區的通道旁側設立置物櫃牆,用石板灰與斑駁質地渲染懷舊氣息,除了回應設計語彙融入輕工業風的特色,也突顯了平滑地面的科幻感。
洗髮區天花鋪陳沖孔鋁網和輕架構系統,容納燈具和機電設備,並提升空間穿透感。
此外,多處透光介質、玻璃與金屬的特性在此作也有對話或轉換,曲線不僅是空間裡的視覺語彙,更成為光影的載體,柔化了量體輪廓,勾勒出有機而連續的流動軌跡。細節上,設計師更慎重為動線節奏調整光感變化,利用訂製的弧形鋁合金燈盒,打造明晰但不刺目的光回應,也透過間接燈條與嵌燈組合作為過道曲線、洗髮區的照明來源,讓柔和暈散的光線包裹空間,予人寧靜、安心的感受。在精心布劃的《虛實之境》中,情境於流動中展開,邊界於光影間消融,引領人們自嶄新角度關照自身,沉浸自在地享受身心洗禮。
採訪」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