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2
在高樓大廈林立的水泥叢林中,能夠與溪流、樹景為鄰,是極為難得的生活條件。基地位於天母榮總附近的磺溪畔,樓層不高,卻擁有盎然的綠意視野。原有的格局被過度分割,各區功能明確卻缺乏靈活性,珍貴的景觀更因此被切斷犧牲。設計者重新審視格局與使用方式的關係,期望在思考空間本質的前提下,讓住宅得以真正與自然共生。
瑋奕設計化解舊有格局的侷促,以一座「魔術盒」重塑空間律動。
空間的魔術盒
本作的核心命題在於探討住宅和環境的關聯,同時釋放視野尺度,方信原設計師說道,由於居住成員單純、需求精簡,縮小私領域、將公共區域最大化,有助於賦予場景更多變化,遂提出以盒體為中心的重構手法,將一座「魔術盒」置於室內,重新組織家宅機能、路徑跟視覺導引,不僅改變生活方式,更建立一種具有通用性的設計語彙,促進內外的整合與轉譯。
基地因臨溪優勢,得以將綠意和採光引入室內,業主期望生活和自然有更密切的互動。
這個魔術盒具備書牆、壁爐、紅酒冰箱、收納與貓道等多重功能,並與日常空間緊密連結。面向客廳的牆面配置書架及壁爐,滿足休憩閱讀的情境;有別於制式的餐廚擘劃,業主更重視用餐時的視野及氛圍,因此,特意將用餐區挪移至面窗的休憩區,讓窗外光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靠近本側的量體納入紅酒冰箱及胡桃木酒杯架;通往私領域過道的一側則整合了大量置物功能。
以溫潤質樸的筆觸打底,同色系不同肌理的設計語言共構柔和卻具張力的畫面。
此外,量體下方更設有提供兩隻貓咪活動的貓道,豐富的結構性亦增添了視覺層次。藉由這樣的多元配置,讓量體不再只是單一機能,更是動線串聯和場域轉換的樞紐,為空間注入靈活度。
魔術盒般的量體被置於室內節點,針對不同面向提供多元服務。
因應居者的生活習慣與期待,將用餐機能挪移至臨窗的休憩區,盡攬綠意及城市景色。
從結構到材質
依據使用面向的不同,盒體展現出高度彈性,讓居者從中找到對應的節奏。這種模糊邊界、功能交疊的方式,強化了空間的效率,也讓生活充滿趣味。
特別增設貓道及貓洞,提供貓咪們活動使用。
量體的型態突顯設計者對結構秩序的熟稔掌握,以精準比例體現其深層思考與堅持。
方信原強調,量體間的切割、脫縫跟銜接,構築如同骨架般的結構邏輯,化作承載自然、光線與時間的媒介;而鋪陳其上的材質則猶如衣著般鮮明住宅氣質,在溫潤基調中運用洞石、塗料、銅、冷噴漆等色溫接近卻肌理各異的素材,彼此交錯呈現,即便是相同材質也透過不同基底與表面處理襯托對比,這樣的設計語言巧妙地貼合業主性格——溫文儒雅、低調卻講究細節與品味。
量體兼具收整拉門之用,賦予場域更為彈性的轉換。
拉門、折門創造界線模糊卻有序的場域編排。
以光刻劃詩性
在引景入室的概念下,裡外形成了和諧的共處。連結主臥與公區的牆面被設定為斜牆,並大膽開設可引光的通道,光影的暖度隨著日照變化滲透至不同角落;主臥衛浴利用降板手法規劃,營塑敞亮氣息,淋浴區刻意開鑿的孔洞與戶外風光精準互映,讓沐浴時光躍為與自然對話的儀式。
公私領域交界刻意以斜牆呈現,引導視線與動線轉折。
各節點的營造令空間保有流動和開闊感,即便是最私密的區域,仍在嚴謹的幾何控制下,蘊藏豐厚溫度和情感,利用立面的鏈結延伸生活感知,緊扣設計師對「結構中的細節變化」的堅持。
主臥衛浴採用降板手法營造通透感,開口設計使光線得以漫入其中。
本作是一場對於設計價值的深入探討,透過「魔術盒」的構想及落實,在尊重自然與實際需求之下,讓住宅不只是避風的容器,更成為回應環境、擁抱生活的存在。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