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3
《藝境私邸》坐落於新北市熱鬧的街廓中,這是一座不為日常而設、卻蘊含極致感官體驗的宅邸,由沈志忠聯合設計操刀,為長年耕耘於藝術與時尚領域的業主量身打造款待友人、短暫棲息與轉換身心節奏的「第二居所」,設計之初,便注定跳脫一般住宅的框架思維。
作為招待親友的空間,整體設計著重於彰顯業主強烈且獨特的個性。
有鑑於業主本身對形式及氛圍的拿捏精準而銳利,期待從比例、線條、材質到光影,每一處都帶著搶眼的個人色彩,團隊遂與業主展開長時間的對話和磨合,讓空間成為觀者、居者和設計者共同編排的沉浸式體驗。
專屬的戶外陽台牽起住宅和自然的關係。
劇場演繹
為了呼應業主「非日常」的背景設定,在風水和實用性並行的前提下,原有的平面經過大幅調整,藉由優化動線、串聯機能場域,重新排序空間脈絡,特別強調公共區域的連繫和私領域的過渡,原先封閉狹小的格局轉化為連貫場景,讓室內脈絡如同舞台般層層遞進。
平面格局經過大幅重組,以開放手法擘劃公區,讓互動過程更為順暢。
公區的鋪陳尤為精彩,深色材質錯落交織,原本制式的大面開窗被轉化為可操控的劇場布景,採光面不再單純作為與外界連結的角色,沈志忠大膽植入可自由調配光線的活動隔屏及窗簾,情緒和視線皆可隨需求改變,讓光的游移與漂浮量體產生強烈張力,滿足業主對獨特性的探尋。客廳與廚房之間則以開放式手法串接,讓料理過程同享互動;吧檯設計同樣展現高度戲劇感,檯面利用人造石兼顧實用及美觀,上方吊燈更以鍍鈦沖孔金屬製成,配合內部燈光投射,宛如一件懸空的雕塑,從幾何切割到材料選擇,無不緊扣「視覺衝擊」的核心主軸,成為注目焦點。
活動隔屏和窗簾宛如舞台布幕般,可隨心調整構圖以及光線多寡。
大理石平台搭配壁爐、漂浮量體和燈具,讓光線在材質間靜靜流動。
曖昧邊界
天花板以柔弧曲線包覆原有樑體,並飾以半反射鏡面語彙,藉此導引自然光與人造光的流動,拉高空間尺度,也賦予更濃厚的視覺層次。主體牆面塗鋪特殊塗料,搭配天然石材、木質、磁磚等多重材質堆疊;金龜綠烤漆廚櫃則在冷靜深邃的主色中注入一抹鮮明卻內斂的肌理,成為住宅中精緻而克制的存在。
金龜綠廚櫃和深藍廚具在光線照映下呈現低調而多變的光澤。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道,不同材質在接合與轉折處皆經細膩處理,既保持強烈個性亦不失協調平衡。另一方面,刻意透過模糊界線,創造場域若隱若現的連動,公私領域不以實體隔牆切分,而是利用漂浮量體形塑視覺穿透的效果,讓空間在功能轉換之際,如同舞台布幕般曖昧流動,保有延續感及情境暗示。
吧檯上方的吊燈以鍍鈦沖孔金屬製成,彷彿一座氣勢十足的雕塑,成為串聯視覺和劇場氛圍的重要環節。
漂浮量體鏈結公私領域,營造輕盈流動的過渡節奏。
兩間小孩房選用採耐磨易維護之材料如波龍地毯、美耐板等構建,並打造專屬的遊戲區,回應孩子活潑好動的日常;主臥室床頭的黑色麂皮皮革彰顯紋理深淺跟觸感變化,讓睡寢環境回歸沉穩溫潤。
小孩房以波龍地毯、美耐板等易維護的材料建構。
以光為引
「空間不追求明亮,而是營造情緒」,本作特地使用磁吸軌道燈系統,結合多組可變迴路與分區控光,彈性因應所需的明暗氛圍;業主力求避免眩光情況,因此光源設置皆經多次測試,確保任何視角下都可維持視覺舒適。而家具同樣經過反覆討論,最終選擇Saba的白色沙發搭配跳色單椅,並掛上多幅藝術畫作,讓軟裝成為視覺節奏的一部分。《藝境私邸》不僅是居所,更是業主的個性延伸,是一場關於空間、感知與自我對話的沉浸式演出,展演著靜默卻深刻的生活序曲。
主臥床頭利用黑色麂皮皮革,突顯深色材質的肌理變化。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