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86

開物設計|楊竣淞 羅尤呈 茅瑋庭 / 縵暮時域

弧形為筆 光影為墨

  • 設計團隊」開物設計

  • 設 計 者」楊竣淞 羅尤呈 茅瑋庭

  • 攝 影 者」嘿!起司

  • 空間性質」住宅

  • 主要材料」天然石材、特殊漆、磁磚

  • 面 積」35坪

  • 自2007年創立以來不停歇的突破與創新,以年輕具創意的形象在台灣備受矚目,別於主流以風格為設計初始,開物設計將每件案例視為嶄新的開端並賦予性格化的風格,以靈活的文化符碼,營造出空間的價值與深度。團隊相信一個設計之所以感動,是由剛好的比例、思想的傳遞和存在的味道,同時並存的關係,進而塑造了空間的樣貌,因此開物設計將它定義為性格化設計。

  • 重要得獎紀錄如iF Design Award、INSIDE Award、Red Dot Award、日本JCD BEST100、美國IDA Award銀獎、台灣TID Award、韓國K-Design Award、中國金堂獎、香港亞太設計大獎等。

這是一個由弧形與光影交織而成的雅致居所。
 
《縵暮時域》一案坐落於晴光市場附近,是一對姊弟共同居住的宅邸,由於父母就住在樓下,他們決定購入樓上空間作為新生活場域,開物設計團隊在重整老屋的過程中,面對低矮的樓高以及複雜的樑柱系統,選擇以「弧形」作為貫穿室內的核心,並透過光線流動與材質層次轉化結構限制,重塑柔和且充滿張力的日常。


作為姊弟的新居,公共空間主要以姊姊的喜好為設計起點,刻劃優雅別致的家宅輪廓。
 

粉色的優雅詮釋

姊姊作為與團隊溝通的主要窗口,風格設定亦源於她的喜好,由於她偏好溫潤材質與粉紅色系,但又擔心粉嫩調性會導致空間過於童趣或少女心,再加上長輩也期望居所能保有一定程度的低奢氣息;有鑑於此,開物設計精挑細選後擇定低調內斂的粉色特殊塗料作為主牆基底,一路從公共空間貫穿至姊姊臥房。


每一道弧線都是生活的流動。全案注重光線、空氣和視線的流轉,從玄關一路延綿至窗邊。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道,他們刻意避免飽和度高的甜膩粉色,而是改以介於米色與玫瑰色之間的溫柔色階,白天在自然光的映射下顯得安靜;入夜後在燈光的暈染下,則釋放一抹私密且微醺的氛圍,讓空間的表情隨時間而流轉,在日夜之間呈現截然不同的姿態。


帶著煙燻感的薄櫻粉紅色構築起基底,讓空間的日夜轉換有著不同面貌。
 

曲線重塑空間輪廓

此作的一大挑戰來自於原始屋況:天花板高度偏低且樑柱分布密集,設計師並未試圖包覆修飾,而是以「弧線」化解壓迫,客廳的天花板被推至能達到的最高處,利用大弧度向上揚起,側邊再輔以不規則的弧相互銜接,創造宛如摺紙展開般的流動效果。


利用紗簾與布簾雙重形式,過濾光線的投射,在朦朧與遮蔽間自由替換,為空間添增細膩情調。


這些弧形不僅作為造型手段,更是一種「視覺導引」──目光被柔軟的弧線引領,由低樑轉至高點,形成動態過渡;身處其中感受到的不是壓迫,而是一種被抬升的舒展。甚至,為保持天花板的純淨度,刻意將燈光數量降至最低,僅布局少數的嵌燈,讓圓弧語彙躍為主角。


原始樑柱系統數量多且低矮,為了消弭厚重,設計團隊運用多種不同線性的「弧」,讓結構化為流動語彙,輕盈且富韻律。
 

弧線元素同樣延伸至電視牆與櫃體,收整結構之餘,又確保持續流動的延展性,並將侷限轉化為具貫穿性的線條;進入主臥房時,當雙開門片全然敞開之際,與公區的造型相互呼應,使不同機能場域產生對話可能。弧形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語言,是空間秩序的再造者,亦鏈結起生活的律動。
 

淺灰色石材與粉色特殊塗料互相映襯,勾勒出含蓄的居家氣質。


光線雕塑的場景

光線是另一項重要媒介。考量到外部景觀相對混雜,遂透過雙層窗簾調和,紗簾過濾視線的同時,仍保有和煦自然光,營造家宅朦朧情境;布簾則在必要時提供完整遮蔽,兼顧開放與隱私的尺度轉換。人造光源以燈條和間接照明為主要策略,讓光和結構共創空間表情,曲面在光暈映照下,彷彿摺紙邊角被微微折起,輕盈又具張力。


室內主要布局條燈與間接光源,希望利用暗示性光源帶出空間表情。
 

夜間時分,人造光源帶出粉色系的深層韻味,捎來一抹精緻奢華的氛圍。


材質搭配上著重精簡而精緻的原則,木皮僅在木地板和局部櫃體出現,淺灰紋理石材與粉色基底形成對比,賦予空間巧妙的平衡;金屬及鏡面的運用則進一步增添細膩光澤。弟弟房以深灰色呼應其沉穩個性,客廁則鋪設綠色小馬賽克磚作為亮點,注入復古奢華的意蘊,這些細節讓室內在統一基調中又保有豐富性。


姊姊臥房以弧形結構描繪安定靜謐的休憩場域。
 

內斂灰階打造的弟弟臥房。


全案利用設計手法化解既有結構的限制,並將業主需求轉化為獨特的語言,弧形猶如柔軟線條,重新織起天花板及立面的脈絡,光線則作為載體,不斷捎來流轉的明暗,勾勒生活的深度與風景。


客浴的綠色小馬賽克磚營造復古奢華感。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