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86

石坊空間設計研究|郭宗翰 / 市井.似錦

老宅的天光脈絡

  • 設 計 者」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 郭宗翰

  • 參 與 者」石坊設計團隊

  • 攝 影 者」李國民

  • 空間性質」住宅

  • 主要材料」實木木皮、訂製金屬、特殊漆

  • 面 積」60坪

  •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 英國北倫敦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

  • 台北實踐大學.設計學院講師

  • 2002創辦石坊空間設計研究迄今,郭宗翰擅長運用優美的線性語彙及豐腴的異性材質營造出精緻純粹、優雅大器的哲性空間,並賦予空間獨具生命力之氛圍。郭宗翰認為設計是簡化出空間裡最關鍵的元素,而不是將所有細節都植入空間,強調設計既是生活經驗的延伸,也是欣賞美學的態度,藉由人文厚度的植入,構建空間生活的哲學,創造人們對空間美學的無限想像。

本案是一棟頗具歷史的建築,業主傾心建築所在地既有市區便利,亦洋溢著宛如世外桃源般閒適安定的氛圍。然而,這座住宅屬於連排屋型,基地貼夾在兩棟建築之間,主要採光來自前後端,因囿於棟距,建築前後雖可以引光,卻因緊鄰馬路而有隱私顧慮。業主期望透過空間重理,破除建築本身狹長幽閉的舊況,為空間注入嶄新思路,讓一家三口在此舒適安居。
 

建築外立面。
 
 

以光為軸 串連場域
 
全作共有三個樓層,整體設計環繞通透明亮為核心。設計師將垂直動線挪移至側牆,並於頂樓開設天窗,讓懸浮式鋼骨梯座與簡潔的線性扶手串連上下動線,輕盈的梯身讓天光流瀉到各個樓層,使梯區成為一座光井,改善了各樓層中段的採光,深色金屬的線性扶手簡練勾勒出幾何線條、明確梯間的邊界,同時反襯空間素淺的背幕。循著三樓傾瀉的天光拾階遊走,可感受到豐富的框景與光影變化,隨日夜交替、與燈光的冷暖交織,飽滿了空間的光氛圍。
 

通過長桌指向與用色變化,自烹飪區延伸餐廳和客廳的界定,家具採用木質與石材,以自然紋理穿插點綴白淨的空間。
 
 
在平面布局上,借樓面之勢層層區劃公私屬域。一樓前段規劃為車庫與內玄關,中段作為客廁和多功能空間,後段緊臨另一出入口,將之編入清潔庶務功能。業主時常與車友聚會,特意保留一座多功能廳,方便舉辦活動或保養座騎,鄰近後門的區域則作為家事工作區,配置了洗衣機、雜物間與回收室,讓家務動線更加效率流暢。
 

一樓規劃停車庫和彈性待客空間,加上客廁的設置,以簡潔陳設和必要機能共組便於屋主靈活使用的活動區域。
 
 
二樓規劃為家庭共享空間,涵蓋客廳、餐廳和餐廚區等機能,設計師利用
獨棟建築的挑高優勢,規劃一道連貫二、三樓的長窗,讓自然光充盈整個開放廳區,同時也透過天花板高低落差,在深長的樓面裡示意客廳、餐廳與廚房屬域。長形餐桌與吧台明確界定了用餐與烹飪的區分,比鄰餐廚區的露台設有高格柵,維繫家居隱私,同時確保通風與採光能流暢入室。
 

一樓裡側置入長形吧台定義空間,結合輕食、飲茶等功能,同時烹飪區域更親近戶外,便於空氣流通。
 
 
三樓是臥室層,前後端分別規劃為主臥室與小孩房,為了維持流暢動線與視覺開闊,在空間的斷連上選擇滑門設計,能依當下的隱私需求自由開合,減少視覺阻隔,使前後端採光貫穿樓面。衛浴空間編在樓面中段,除了賦予廊道機能,也突顯兩間臥房各自的獨立性。
 

二樓客廳電視牆對應天花的變化,嵌入收納櫃增加儲物空間,透過屋主的收藏展示,豐富了牆面表情。
 

自上而下投入的天光,與梯間結合人行動線與採光的流動,形成巧妙的天井。
 
 

簡淨輪廓 勾勒日常
 
回應光的照拂,全作空間設色以簡淨的白色鋪底,採用帶有層次與手感的特殊漆面,讓室內畫面隨著光線流動微變著色溫與光影浮印。在素淨的空間裡,客廳電視牆的特殊漆展現獨特的筆觸變化,這抹綠延伸至窗台,與窗外的樹景彼此呼應,亦在一室的清爽色域中有著畫龍點睛之效。木質選材則為空間注入自然的溫潤感,像是木質家具、梯座的木質踏階、三樓的木地板,無不為居家烘托了怡人暖意,令整體氛圍更顯靜謐與放鬆。
 

地坪鋪設的拼木地板指向與天花的空調設備,配合動線延伸視覺,層層遞進式的框景構成不同屬域的分界。
 
 
冷冽現代的金屬元素貫穿於細節之中,從懸浮樓梯的鋼骨結構、主臥的金屬框邊,到浴室的紅銅配件,每一處都以精準比例出現,既點綴視覺層次,也呼應整體簡潔俐落的語言。主臥更衣間的長虹玻璃拉門鑲以細金屬框,透出柔霧般的光線,浴室採用紅銅色衛浴設備,金屬質感在白色基底的襯托下微微閃爍,為空間添上一筆細緻的奢華,道出居住者對於細節質感的重視。
 

主臥床頭以暖光相輔牆面與地面屬於木質調性的溫度,雙層簾幕調度落地窗滲透的光線,體貼起居的使用。
 
撰文」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