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20

迎接明日生活的衛生挑戰,GROHE重新定義「零接觸」

全球疫情的嚴峻挑戰,讓我們重新思考空間的衛生需求。您是否更在意工作場所和家庭空間的衛生議題?尤其當每天洗手次數增加,面對傳統的水龍頭,您是否也開始猶豫,擔心接觸細菌或交叉汙染?同時也期待更創新的清潔模式?更貼心的解決方案?   GROHE作為領先全球的衛浴品牌與LIXIL集團的一員,持續投入改善衛生環境的設計,以智慧產品不斷提升衛浴與廚房的高規格衛生需求。面對衛生科技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GROHE以更廣泛的無接觸產品,參與智慧建築、公共和私人空間,陪伴全球一同面對挑戰。 無接觸感應,讓洗手更愉悅 新的衛生需求,就由GROHE無接觸感應技術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無接觸水龍頭採用精準的紅外線傳導感應技術,只要將手放在出水口下,偵測器就能自動感應啟動水流,減少皮膚直接接觸,不需擔心細菌傳播或交叉感染,尤其適合公共場所和多人家庭。   GROHE的無接觸感應產品,精準偵測手部移動,確保感應時才出水,守護衛生,也守護地球資源。並以現代優雅的外觀完美搭配各種衛浴套間設計,同時優化管路引導水流,減少水龍頭內的死角空間;以完美比例混合冷熱水,降低微生物汙染風險。 即插即用的水龍頭,在安裝後幾分鐘就能使用,可和遙控器、智慧手機結合,確實掌握消耗數據。並採用低耗能電子設備,即使每天進行150次操作,使用壽命仍長達7年。 在廚房,也能安心放手 廚房,也是時常用水的敏感環境,關乎家人滋養身心健康的第一關。為此,GROHE開發無接觸廚房龍頭,讓您無需動手,就能輕鬆控制水流。只需以前臂、手腕或腳輕觸,就能啟動進行清洗,超越傳統的清洗模式,更方便、衛生,讓您的料理節奏更有效率。   GROHE新型的ESSENCE廚房龍頭系列搭配FootControl技術,以腳背輕觸底座,就能輕鬆啟動水流。解放雙手,告別細菌和混亂,接觸更少,衛生更好。   智慧SPA馬桶 超完美的潔淨體驗 GROHE Sensia Arena智慧SPA馬桶,以紅外線圈感應器提示,自動開合馬桶蓋。並配備獨立的個人化噴洗臂,分別清洗臀部與女性私密部位,以多重噴洗模式滿足個人化的潔淨體驗。將各階段所需的清潔選項融入設計細節,讓您安心使用,放鬆享受。   GROHE Sensia Arena智慧SPA馬桶採用獨特的潔淨平滑無垢技術、奈米抗菌表面技術、自動除菌離子技術,確保內外無垢附著、潔淨光亮。此外,噴嘴選用99.9%抗菌的ABS材料製成,每次使用前後,噴洗臂都會自動清洗,讓全家人安心使用。   讓我們立即啟動新型態衛生防護模式,以零接觸行動來確保社會大眾和家庭成員健康,共享新生活。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凜冽中帶有義式溫馨的 Arclinea

Interior 320

現代廚房的概念,始於 1869 年美國 Beecher 姐妹出版的《The American Woman's Home》,書中提出廚房的佈局、食物以及配料如何有效擺放儲存等的草圖,雖然當時的概念多年來都未成功,卻為現代廚房寫下革命性的一頁。 隨著時代的演變,自來水和電力系統的發展,使得廚房的功能日漸增多,相對的,人們在廚房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從早期以爐灶為中心,逐漸劃分出休息與烹調的分工區域,到因應工具增多而增設的收納廚櫃;廚房從內置走向獨立,同時也多了色彩與美感設計。至今,餐廚空間仍作為居家生活的核心,是家人日常相處與交流的區域,而為了讓環境更開放自在,餐廚空間的融合更成了設計的主流趨勢。   世界級廚具 Arclinea 義大利人個性傳統好客,不僅重視家庭聚會,更喜愛以廚藝饗友,所以廚房與廚具對他們而言,不僅是烹調的工具,更是表達主人品味、塑造居家風格的重要「表情」。作為世界三大廚具品牌之一的 Arclinea 以典型南歐地中海風格為特色,大量採用凜冽的不鏽鋼材質,同時加入實木與石材調合,讓廚具散發出濃郁的義式居家溫馨風情。 Arclinea 是由 1925 年在義大利卡爾多尼奧市鎮成立的木匠工坊轉型成廚具設計製造品牌,Arclinea 一路從專業的廚房 (The Professional Kitchen)、社會化的廚房 (The Social Kitchen)、變化的廚房 (The Metamorphic Kitchen),到至今最高階的無所不在的廚房 (The All-pervading Kitchen),展現其廚具設計的領導能力。走在時代前端並引領風潮的 Arclinea 也廣受紀梵希 (Givenchy) 總裁 Santo Versace、北京鳥巢建築師 Pierre de Meuron 等各界重量級人士的肯定。   廚具之經典 Italia 系列 1988 年,Arclinea 設計總監 Antonio Citterio 設計的 Italia 系列,從廚具的材料、方法和用途著手,強烈的不鏽鋼風格具有好清理的特質,並在每個細節如收納和使用上展現技術的革新,用全新的美學導入專業廚房的形象。Italia 的設計不僅讓當時的廚房設計有戲劇性的改變,更帶領 Arclinea 走向世界級廚具品牌的地位;現在你我所見的中島吧檯設計都可說是向Antonio Citterio 當時的設計哲學概念致敬。 Antonio Citterio說:「廚房的設計是受一些簡單和具體的因素所影響,而這個問題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它們日復一日地透過不斷的重複而放大。」Italia 系列問世至今已有 30 多年歷史,不僅是Arclinea經典產品的代表,也仍然持續生產與販售。   自然融合科技Lignum et lapis系列 Lignum et lapis 系列則是 Antonio Citterio 在 2008 年提出的全新概念。以往在家中聚會宴客時,主人準備食物的檯面顧及食物的安全衛生還有許多廚房雜物、設備的放置,讓廚房與餐廳之間多了道無形的隔閡。 Lignum et lapis 系列跳脫傳統廚房僅是烹飪的空間,考慮宴客時餐廚空間中賓主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備餐與社交概念相結合,為廚具劃分出功能齊全的準備區,以及另一側的宴客餐桌區,讓主人準備食物、烹調時也能一邊與客人進行交流,起初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工作檯的形狀以及細節規劃,使兩者達到平衡;同時 Lignum et lapis系 列蘊含著自然與科技的融合,Lignum et lapis 為拉丁文的木材和石頭,顛覆以往大眾對於 Arclinea 不鏽鋼材質為主的印象,使用大理石和實木為主要元素:白色系的 Carrara 大理石檯面可搭配各種實木色系廚具櫃,自然飾面下包裹的是廚房的各式設備和工具。   科技應服務於每日生活 廚房是人們將食物改造的地方、是依據自然和文化展現創造力的地方。Arclinea 認為廚房必須讓人們可以享受烹飪的樂趣,所以設計、功能必須因應時空的轉變而變動。Antonio Citterio 說:「最好的設計常常是肉眼看不見的。」Arclinea 不僅在 60 年代就設計屬於自家廚具的家電設備,至今仍持續開發新的廚房應用科技,並致力於展現「科技應服務於每日生活」。從如何透過設計讓廚具外型能更加融入居家環境、促進人際交流,到如何使用科技讓收納、調理、進餐動線更加流暢,讓廚房不再只是廚房,同時也是居家休閒之處。 資料及圖片提供」三緯 編輯」歐陽青昀

家,可以不只一種樣貌 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

Interior 320

 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將1樓規劃為咖啡廳 JYT Cafe。  孕育了5年之久,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終於在2019年底,與期待已久的台中民眾相見。門市位於台中公益路上,基地為地標性綠建築「磐鈺雲華」,其注重環保、要求居住品質的設計,與居雅堂的概念不謀而合,500坪的廣大空間能夠完整地展示每個品牌的精神與特色,提供設計師與使用者更多居家布置靈感發想的參考。 新門市定位為「概念店」,意指空間不僅只有銷售功能,更著重於忠實呈現「歐式生活」的氛圍,因此整體空間設計與家具擺設皆由居雅堂與品牌原廠共同挑選、規劃,相較一般展售店面,多擺放迎合台灣大眾普遍喜好的保守款式,概念店能夠展現更全面的想法。 1樓戶外區,使用 Kristalia 戶外沙發。 家具結合咖啡廳 主打「負擔得起的品味」,居雅堂友好地將刻板印象中高攀不起的進口家具向一般大眾開放,第一步便是將1樓規劃為咖啡廳 JYT Cafe,吸引一般民眾入內休憩、放鬆,點杯咖啡及小點,便能享受整個下午,體驗精緻家具所營造出的空間。整體設計以淺色木地板與白牆為主,更額外設置戶外區,設有大片植栽牆,引入綠景,令人感到悠閒舒適。 室內以義大利品牌Kristalia與Mattiazzi的家具布置,精心挑選各式不同的綠與白色桌椅,與室外植栽呼應;室外區則選用Kristalia的戶外家具,特別挑選與室內同款沙發串連室內外空間,亦藉由材質與擺放空間的不同,令客人能簡單辨明自己所喜好的氛圍。   2 樓為 Muuto 專屬空間,設計較活潑繽紛。 呈現家的樣貌 北歐冬季日照時數短,住宅內常會使用較豐富的色彩與活潑的設計為生活添加樂趣,2樓空間便如實呈現出北歐生活樣貌,以丹麥品牌Muuto為繽紛的色彩空間搭配出專屬家具,其融合北歐設計清新自然的風格與獨具個性的創新造型,使空間更加年輕而具有趣味。 搭上電梯,抵達空間坪數最大的3樓,電梯門一打開,便感受到如同家的溫暖與熟悉,居雅堂特意將入口處約20坪大小的空間,打造成一間個人公寓,擁有餐廳、客廳、臥房等大致機能,選擇深色木地板與灰色牆面,整體設計更為沉穩。 3 樓空間混搭 Kristalia、Mattiazzi 與 Tacchini 等義大利家具,模擬住家擺設,提供顧客更具體的想像。 3樓總共有客廳、餐廳、臥房、更衣室等12種不同機能、空間大小與色彩的展間,混搭來自義大利品牌Kristalia、Mattiazzi與Tacchini的精品家具,以及丹麥燈飾Louis Poulsen,透過主題性的設計,呈現每一件家具、飾品的特色與設計巧思。居雅堂希望顧客能夠藉此模擬「回到家」的感受,具體而微地,體驗「家」可以擁有的多種樣貌,在台中雲華概念店裡,家具不再是一件件單獨個體,而是構成「家」的一部分。   為了打造出各式主題空間,居雅堂團隊親自前往義大利,與原廠設計師一起拿著地板與壁面的大片樣板一一比對、挑選合適的顏色與材質,光是3樓的家具材質,就花費整整4天討論。而品牌原廠亦對此次台中門市投入相當多的關注與心力,為了搭配不同的空間顏色,甚至特別訂製了原先沒有提供的布料、皮革款式,如1樓咖啡廳定調以綠色為主,便需透過彼此不斷協調、搭配出不同深淺的綠色與材質,避免視覺過於單調一致,營造出和諧而充滿變化的空間。   3 樓設有多樣化的主題與色彩空間。 享受歐式生活空間 聚匯了多個北歐與義大利知名設計品牌,逛一趟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能夠很容易且輕鬆地把家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家具購足,居雅堂亦提供現場規劃服務,除了顏色與材質搭配外,更能協助設計櫃體空間,使住家有一體性。 過往由於進口價格,人們常將歐洲品牌家具視為遙不可及,其實這些桌椅、櫃體是歐洲人家中不足為奇的日常風景,居雅堂希望透過合理價格,將歐式生活真正地帶給顧客,居雅堂透露,未來將於台中雲華概念店及JYT Cafe舉辦相關設計講座與活動,透過多元的方式,邀請民眾一同享受空間與歐式生活氛圍。雲華門市完整的空間規劃,令顧客在遊逛雲華概念店時,能體驗並認識到,自己所購入的不是一件單品,而是一種家的樣貌。 3 樓亦展設丹麥燈飾品牌 Louis Poulsen。 資料與圖片提供」居雅堂 採訪」林慧慈

更安全、更聰明的通用規則

Interior 320

衛浴空間除了早晚皆使用頻繁,水氣的潮濕同時出現了安全的疑慮。水氣降低了物與物之間的摩擦力,就容易造成滑倒的情況,不僅重力加速度,狹小又壅擠的空間,讓風險以及傷害遠高於一般的跌倒。衛浴空間也成了家中落實通用設計的主要領域之一,包括考量「安全性」的防滑措施、扶手;能夠簡易及直覺使用、省力的「智能」科技;更延伸至對人體以及環境無害的「無毒、環保」。   Design Plus powered by ISH 2019大獎之作—Steel 19防菌鈦合金琺瑯鋼板盥洗檯,是「Alape」與德國席格設計團隊(sieger design)聯手推出的哲思創作,在城市化的啟發之下,重新定調了原本配置於車庫或工具間內的實用單品,透過極簡線條、高對比色調的設計手法,搭配友善地球的工藝與原料,演繹出強烈卻清新的工業風格,化為日日生活的點睛逸品。(楠弘廚衛)   「cea」系列是延續LUTEZIA的外觀和理念,設計出更為優雅圓潤的藝術品,更加展現對古典文化的敬意。使用316L不鏽鋼材質並結合了美學上的精巧和卓越的使用舒適性,該系列產品賦予了獨特和藝術感。簡約耐看的造型,更襯托出商品的低調美。此系列表面可以搭配多種特殊色,經過陽極處理,使顏色更牢固附著在產品上,達到耐久美觀的效果。(嘉品衛浴)   「AXENT」認為設計與美學的價值旨在更好地連接心靈與世界,用最和諧的元素體現最大的精緻與最美好的感受。ONE智能馬桶,化繁為簡,只要一個旋鈕即可體驗臀洗、婦洗、水量水溫調節、噴嘴位置調節等;無水箱技術不僅達到了領先的沖水和省水標準,減少了約25%的陶瓷使用量,並透過少量的水也能將馬桶沖的乾乾淨淨。(弘麗衛浴)   你是否有夜晚如廁的經驗?開啟廁所的燈光時,卻影響了睡眠品質。「HCG和成」LED智能科技時尚化妝鏡,結合時間顯示、LED柔和燈光、除霧功能、揮手感應開關,外觀設計以優柔滑美的理念塑行圓弧四角,有別於以往四方稜角拘謹的造型,展現嶄新差異的獨特魅力外,使用上節能省電且安全無慮。(HCG和成)   洗澡是幼童的一大樂趣,泡澡、玩水等活動讓衛浴空間成了親子同樂的另一個場所,但如何讓沐浴時光更加安全無虞?「hansgrohe」Croma E系列透過CoolContact系統避免恆溫器過熱造成燙傷;SoftCube的幾何外型搭配柔和的圓形邊緣,能夠直觀地透過Select按鈕進行切換、SafetyStop用於可調節溫度限制的裝置,保護使用者的沐浴安全。(hansgrohe)   用合適的衛浴規劃來寵愛自己,來自瑞士的「Geberit」作為歐洲衛浴的領導品牌之一,不斷在自我創新與突破。AquaClean Mera系列,除了自動感應偵測系統,同時將品牌的WhirlSpray淋浴技術和TurboFlush技術的運用在馬桶中,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舒適如廁體驗。(築禮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Design for All更貼近無齡限制的使用概念

Interior 320

「通用設計」從狹隘到廣泛的定義,並不侷限於特定族群使用,而是另一種設計的思考邏輯,一種美感與使用性兼具的設計方法。羅納德•麥斯認為:「通用設計是對需求及市場的認知,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讓我們設計及生產的每件物品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個人使用。」   羅納德•麥斯更提出「Design for All」的設計方向,能更明確表達通用設計的意義,同時訂定了7項原則:公平使用、彈性使用、簡易及直覺使用、明顯的資訊、容許錯誤、省力、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並附加3條細項:可長久使用且具經濟性、品質優良且美觀、人體及環境無害。這些原則讓產品滿足最大化的需求,也成了現今評估設計概念在美學創新之外,是否能細膩照顧使用者的重要參考。   當科技的時代來臨,感應式的智能裝置成了設計的趨勢之一,不僅簡化操作也提升便利性。「DORNBRACHT」Touchfree以隱藏式雷達頻率感應系統,取代傳統紅眼感應器增添造型之美;無論是壁式出水或檯面出水,共有21款設計龍頭能夠搭配使用,為設計師提供了最大的設計自由度,也讓洗手成為一個優雅的習慣!(楠弘廚衛)   當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居住密度增高時,合適的居家規劃成為設計師的首要目標。「REXA」Unico 系列整合浴缸與淋浴概念,堅固耐重的移動式踏板可組合成舒適的淋浴盤,拆卸後即成為大型浴缸,並能輕鬆收納於臺階儲物盒裡,為小坪數衛浴空間創造更豐富的實用機能,多種色彩可依個人的需求自由搭配,創造專屬的個性化浴室(麗舍Home Boutique) Without Thought直覺設計為甚麼始終是設計主流?透過測試、經驗,能夠降低並消除使用者認知落差所產生的問題,以達到最好的使用經驗。「American Standard」EasySET直覺性使用的旋鈕,提供每日淋浴便利的開關、輕鬆調節水量的旋鈕,直觀的使用模式,為用戶舒適提供最極致的呈現。(台灣驪住American Standard)   完整的衛浴規劃應能顧及家中兒童、成人至長輩的使用需求。「Kohler」Family care系列從搭配安全扶手的馬桶、兼具長輩及兒童照護模組的電腦馬桶蓋、兼具高機能收納且具有兒童高度設計的梳妝鏡的浴櫃設計、到初生嬰兒及長輩皆適用的浴缸組合,為家庭每個成員不同需求而設計的完美通用設計,帶給每個家庭舒心又放鬆的衛浴時光。(Kohler)   化學清潔劑長期使用不僅對人體有害,對於環境來說也是一大污染。「Duravit」獨家研發的殺菌釉料Hygiene Glaze 2.0,可使瓷器表面更顯平滑與透亮,此釉料燒製於瓷器之中,可永久有效的持續滅除表面的細菌,其殺菌效果24小時後可達99.99%。搭配Duravit Rimless®開放式水道技術,提高沖洗效率並降低用水量,完整清洗馬桶內部表面,幫您守護環境與家人的健康。(Duravit Asia Limited. Taiwan RO.)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通用設計 衛浴規劃

Interior 320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最初的概念,源自於1950年代丹麥的N.E. Bank-Mikkelsen、美國的Wolf Wolfensberger博士、瑞典的Bengt Nirje醫生都相繼提出正常化原則(normalization principle)之觀念。「正常化原則」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原則,提出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環境應盡可能與常態社會相似。 首先在日本、歐洲與美國,以無障礙空間設計為起點,更加重視去除一切不便使用的疑慮。至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Ronald L. Mace)提出了「通用設計」一詞,也為設計概念重新錨定方向。現今,各大衛浴精品,也相繼針對無障礙環境做了相應的設計,從硬體、軟件至使用安全等,給予更舒適的使用感受,落實以人為本的設計初衷。   近年因環保意識抬頭,淋浴成為浴室規劃的趨勢,除了能節省空間、也能節約能源。「KEUCO」PLAN CARE系列淋浴座椅體貼長輩、身障的使用者,座椅結合優雅造型以及實用性能,堅固的壁掛支架和發泡的柔軟座椅,具防水防滑且耐用抗潮,符合人體工學的曲度、便利的摺疊收納功能,以及深淺多款色系的選擇,更貼心滿足不同空間設計與使用者的需求。(楠弘廚衛)   日本的泡澡文化十分盛行,泡澡除了能夠放鬆身心,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設計師 Neri & Hu以東方傳統木器為啟發,以極簡的線條設計出體積小又具深度的傳統日式造型浴缸「agape」Immersion,使泡澡時彷彿有種日式溫泉體驗;並可選配柚木材質製成的小樓梯和木椅,長久耐用也不失安全性和舒適性。(嘉品衛浴)   設計應回歸其初衷「以人為本」。「innoci」善於將創新靈感轉化為產品,全新潔白台上盆,以令人眼睛一亮的流暢線條構築現代簡約風格,讓每滴水在小小的方寸之間自然流動而不外流,並透過別出心裁的水滴造型設計,表現水的自然體態,將日常生活中的理性用水轉化為感性美學生活,為使用者帶來嶄新的衛浴體驗。(麗舍Home Boutique)   馬桶中看不見的細菌比你想像中的多。「TOTO」WASHLET+分別在設計、潔淨、舒適上做出革新升級,搭載電解除菌水技術與水龍捲洗淨,經由電解水清潔、分解看不見的污垢跟細菌,產品同時採用非接觸式感應掀蓋設計及自動沖水功能,為使用者獻上乾淨舒適的每一天。(TOTO台灣東陶,情境圖僅供參考)   輕鬆的沐浴是每一個人回到家中後希望獲得的體驗。「GROHE」Euphoria Smart Control智慧淋浴系統採用直覺式的操控介面,只需「輕推、旋轉、淋浴」即可精準地控制水溫、水流與出水模式,擁有TurboStat®精確恆溫技術,快速達到指定水溫,淋浴過程保持溫度穩定,且有CoolTouch®專利防燙技術,確保產品表面溫度不會超過預設水溫,再也不需擔心水量忽大忽小、水溫忽冷忽冷或是被燙傷的問題。(台灣驪住GROHE)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李中霖:家具與空間互補,創造玩味細節

Interior 320

設計師李中霖的作品常帶予人強烈視覺與個性感受,無論是狂放或冷靜,皆能收放得宜,且善於運用具有對比特質的家具為空間添加變化,本期《室內》雜誌邀請李中霖設計師參與「收藏經」企劃,談談其對於家具選品指標、如何運用風格與造型特殊的家具,並分享他所收藏的5件單椅作品。 設計師簡介 雲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 李中霖 中原大學研究所畢業 2000年成立雲邑室內設計公司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 中原大學兼任講師 逢甲大學兼任講師 2014至2019年連續6年獲得德國IF獎。曾獲德國紅點獎、德國ICON金獎、美國IDA金獎、日本JCD 銀獎、日本GOOD DESIGN獎、英國FX獎、韓國K-DESIGN金獎、義大利A’DESIGN金獎、亞洲設計獎金獎、2007至2018年台灣TID獎、香港APIDA銅獎、上海金外灘獎金獎等獎項肯定。   入手指標:好入手、視覺化、獨特性 觀察此次李中霖推薦的5款單椅,不難發現雖然外觀與風格各異,卻有一致的特質-塑料。多數人對居家座椅的印象多為木質、皮料等材質,李中霖卻特別鍾愛塑料或壓克力家具帶給空間的特殊氛圍,他說明,由於材質特性,塑料椅通常更為硬挺有形,且具有更多變的造型可能,設計上較年輕化,加之附帶的環保再生、輕盈易搬運及收納等優點,使李中霖時常推薦塑料材質的家具予業主。   在為業主挑選時,李中霖較偏好選擇具獨特性、視覺強烈的設計家具,若業主具有預算限制,李中霖建議可從吊燈入手,由於主體位於使用者視平線,點亮時相當顯眼,使用者能夠很清楚地感受到吊燈的質感優劣,進而影響整體設計,其次則為單椅、茶几等實用品項,藉由一兩件入門款的進口家具重點裝飾,提升空間質感。 李中霖認為,家具的昂貴與否並不是考量其好壞的唯一準則,許多價格親民的家具一樣具有優秀的設計品味,且能襯托整體空間效果,如他此次推薦的5款座椅,最低甚至萬元以內即可入手,但置於空間中毫不遜色,甚至能與許多數十萬的精品抗衡。   而談到如何運用這些造型特殊的家具,李中霖貫徹其在設計案的手法:「互補」,他常在一些偏古典風格的設計案,放入一張造型現代的椅子,或者在現代感的空間,放入如Smoke Chair這樣具復古線條的扶手椅,使空間的性質從純然的現代/古典,因家具的置入而具有玩味的細節。李中霖建議,並不是所有空間都會因家具的置入而加分,設計師需要先決定空間調性與主軸,再選擇適合的家具,有時只要一張椅子,便能清楚強調出空間的個性。 具有故事的收藏品 算上已送人或售出的,李中霖收藏過上百件的物品,所推薦的5款單椅皆為自己的收藏品。他提到,自己本來便喜愛收藏公仔、飾品等小物,在剛開始創業時為了設計案作品拍攝,而購入不少具獨特性的家具,現在則大多為純收藏欣賞用途。李中霖時常將他的收藏品贈予或折扣售出給空間適合、對於該單品也具有熱忱的業主,目前僅保留約40件,其中以座椅占多數。 他分享,如同本次介紹的Proust 普魯斯特扶手椅,經典款椅子的背後通常有一段發展脈絡,「故事」是他決定收藏與否的關鍵,其次則為「限量」同款系列,造型具有一定的經典性,又較限量商品容易入手,然而最重要的仍是家具對於空間的助益,除了實用性外,更能夠在視覺上增添亮點。   李中霖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Driade Nemo面具椅 品牌」Driade 設計師」Fabio Novembre 面市年份」2010年 主要材質」聚乙烯(PE) 色彩」黑色、白色、紅色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將人體曲線融入作品設計之中,作品名稱「Nemo」在拉丁文意指「Nobody」,藉由相當具體的臉孔形象,創造超現實的風格,帶有濃厚的戲劇性與存在主義特色。背面為寬敞舒適的包覆式座椅空間,除了實用性外,更能作為空間擺設,李中霖非常喜愛此種具象性的設計,強烈的視覺能為單純而乾淨的空間提點出個性。Nemo面具椅特殊的造型使其適合使用於商業空間之中,使用於住家亦能為空間增添現代與前衛感。 喜愛「非尋常」的空間,李中霖時常將具有強烈特質甚至有些「詭異」的作品使用於住宅設計,Nemo面具椅更是其常推薦業主使用的家具之一,他分享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設計案,住宅空間本身即別具個性,使用夾板拼接背景,整體挑高並將面具椅置於角落,形成視覺重點。 Smoke Chair 黑色焚跡扶手椅 Smoke Chair 品牌」Moooi 設計師」Maarten Baas 面市年份」2002年 主要材質」特殊焚燒處理木質、環氧樹脂包覆、皮革 色彩」黑色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荷蘭品牌Moooi以其創新而大膽的設計聞名,「Smoke煙燻」系列更為其前衛家具中大受好評的熱門系列。外觀全黑,造型來自古典雪茄椅,卻以現代的手法製作-以火焰焚燒,將木質結構炙至火紅脆裂,再以透明的環氧樹脂包覆固定,最後加上皮革坐墊,成就一款具有古典外觀,命脈卻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 對李中霖而言,這是一把十分容易搭配且特殊的單椅,無論現代或者偏古典的空間,Smoke Chair皆可巧妙地融入且跳脫俗套,通體漆黑的外觀不論於深色或淺色系的空間中都能成為視覺重點,且面市至今少見仿製品,使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相當適合喜愛「與眾不同」的業主。 Part2.個人收藏 Proust 普魯斯特扶手椅(彩虹) 品牌」Magis 設計師」Alessandro Mendini 面市年份」2011年 主要材質」聚乙烯(PE) 色彩」白色、黑色、橘色、紅色、彩虹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延伸自設計師Mendini的經典作品,繁複造型來自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扶手椅。 1978年時,著名的實驗派設計師Mendini受邀為義大利鑽石宮設計,將19世紀印象派點彩油畫局部放大,於椅面上以手工點繪上無數小色塊,斑斕色彩與復古造型碰撞出極具視覺張力的效果,提取古典設計所產生的火花亦符合Mendini所提出的「再設計」主張,為設計史留下深刻意義。 此後,這件作品翻製了銅、陶瓷、大理石等諸多不同材料與顏色的版本,收藏於世界知名博物館內,而2011年更為Magis推出防雨、輕盈、可使用於戶外的塑料椅,模仿最原初的斑點設計,推出「彩虹」款普魯斯特扶手椅,經典設計結合現代材質,絕妙的衝突感與其背後發展的故事脈絡令李中霖十分喜愛,不論於古典亦或現代簡潔的空間中皆能有良好表現。 Flux Chair 芙樂椅 品牌」Flux 設計師」Douwe Jacobs、Tom Schouten 面市年份」2011年 主要材質」聚丙烯材質(PP) 色彩」白色、黑色、紅色、亮橘色 主要購買管道」世代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芙樂椅的結構巧妙而有趣,材質為類似硬紙板的環保PP塑料,只需3分鐘便可輕易地自公文包大小的扁平包裝,自行攤開組裝成為結構穩固的椅子,目前於市面上仍無相似作品。其造型簡潔,圓潤的線條相當可愛,適宜居家空間,且重量輕盈,非常容易運輸與攜帶,使用於親子空間中也無需顧慮安全,更難能可貴的是,設計師在考量外觀的同時亦無犧牲乘坐舒適度,喜愛軟性扶手椅使用者,可於其上添加軟墊。 芙樂椅的價格親民,兼顧結構完整性和獨特的美感,且具有多種色彩,李中霖自己便收藏了十多張,他十分推薦有意願接觸進口設計家具的使用者作為入門之選。 MASTERS Gold Chair 金色扶手椅 品牌」KARTELL 設計師」Philippe Starck、Eugeni Quitllet 面市年份」2010年 主要材質」聚丙烯結構鍍金色 色彩」金色、黑色、玫瑰金色、銀色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設計靈感來自3款具代表性的設計單椅:Arne Jacobsen的「Series 7」、Eero Saarinen的「Tulip Armchair」與Charles Eames的「Eiffel Chair」,解構並重組其輪廓,使其交織成為迷人的混合體,原先便已推出多種色彩,2010年再推出金屬色彩版本。 李中霖提到,自己近幾年十分喜愛於空間中使用金色元素,然而澄金而不俗氣的家具不常見,MASTERS Gold Chair 是他至今最喜愛的金色單椅,在色彩與細節上處理得相當精緻,不論於黑色或全白空間中皆能點綴亮點,提升設計質感,此外,其價格親民,適合一般小家庭收藏、使用。 資料與圖片提供」雲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林慧慈

餐廚‧家居的饗宴 IUSE

Interior 319

餐廚、家居,與你我的生活密不可分,家中的一盤一碗、一桌一椅,構築出空間的溫度,同時串連起人與人的距離。原本空蕩的房子,在歷經設計裝修過後,逐漸添入家具、餐廚、家居用品,最後當你入住,就成了最完整的「家」,家居品牌IUSE餐廚‧家居,希望藉由器物,傳遞著家居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美好情誼。   成立於2005年的IUSE餐廚‧家居致力於提升餐飲器皿的文化,與大眾分享器具的日用之美,並將好設計與文化真正帶入生活之中,「I USE我使用的美好」正是IUSE 餐廚‧家居品牌希望傳遞的概念。   思考一下,你的家中是否擺放著許多漂亮卻從未使用過的器物?大多器物設計的出發點都是源於「使用」觀點,從人體工學、設計美學著手,必須透過「使用」才能真正體會器物的巧妙之處。   IUSE餐廚‧家居 台北旗艦店 近年來,IUSE餐廚‧家居也觀察到飯店餐廳業者除了考慮耐用、效益,也更加重視美感設計,藉由品牌提升服務價值;而一般顧客也在整體消費環境影響下,更重視居家生活,開始朝專業的商品選購。為了因應消費形態的轉變,提供顧客更為貼切的購物環境,IUSE餐廚‧家居重新打造了兩層樓面的台北旗艦店,1樓為居家用品、2樓則劃分為廚藝以及商用餐皿空間,希望帶給消費者耳目一新且舒適購物的全新體驗。   其中,廚藝空間不只能讓顧客學到廚藝、鍋具烹調的使用技巧,透過料理體驗課程、產品體驗活動,從不同品牌器皿的歷史文化、工藝、設計,可以體驗到各種不同材質的器物功能與美學;同時提供會員名廚預約制的「私廚家宴」服務,年節慶祝時,可以帶家人、朋友享受時下最流行的私廚料理,享受高規格的設宴禮遇。   IUSE餐廚‧家居秉持四大精神:引進國際級的經典品牌精品、研選展現獨特品味的東西方器皿、挑選堅持講究技法的專職器具、深掘各地具有百年基底的精良工藝。   透過豐富多元的專業品項,滿足消費者從餐廚至生活空間的產品需求,藉由料理廚房課程的交流帶給消費者最頂級生活美學,與您一同成為開創生活的研選家。 亮點品牌 法國皇室御用銀器餐具 Christofle Christofle是法國拿破崙三世曾訂購過的品牌,從此就被譽為法國皇室的御用供應商,也引起歐洲各皇室的效仿並蔚為風潮。 成立於1830年的Christofle,產品系列有銀相框、水晶花瓶、玻璃器皿、瓷器餐具、銀飾品和鏡子等,其中銀器是Christofle非常著名的產品。   德國優雅水晶杯 Spiegelau Spiegelau被譽為「酒杯中的賓士」,擁有將近500年的品牌歷史,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水晶杯和醒酒器生產製造廠家。 作為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水晶杯和醒酒器生產製造廠家。Spiegelau的水晶杯造型優美、杯口平滑如絲、更堅硬耐用,能夠滿足不同葡萄酒種類和各種餐飲場合的需求。   日本餐廚鍋具 柳宗理 柳宗理認為:「設計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從柳宗理設計的器物當中顯現出他的個人哲學──真正的美並非創造出來,而是自然顯現。 柳宗理融合西方現代主義精神與日本民藝的特色:器物之美,不僅只是形式與視覺上的美,而是可以不著痕跡地融入居家裡生活裡,在渾然天成中突顯使用機能,展現樸質、簡單、職人般的設計態度。   BOX IUSE 餐廚‧家居   台北旗艦店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舊宗路二段135巷16號 電話」02-27939588 營業時間」10:30~20:00   台中概念店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929號 電話」04-23863586 營業時間」11:00~20:00   官網連結」https://www.iuse.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IUSE2005 圖片及資料提供」IUSE 餐廚‧家居 撰文」歐陽青昀

家,是日常的學習場(實例篇)

Interior 319

Part2.實例篇 從共享空間到私享領域   陳鴻文:將童趣融於生活空間 設計過許多各具特色的兒童房及親子空間案例,乾淨的視覺是陳鴻文作品的一貫特色,善於將孩童的童趣融合於各種風格的空間之中,在細部尺度亦自孩童視角思考,使孩子能有屬於自己的夢幻國度。此外,更考量收納規劃、未來更變用途等,使其滿足父母所需。   Toast's Home 空間屬性」親子空間 項目年份」2019 面積」45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一名幼子   男主人為一名醫師,有在家長時間閱讀、辦公的需求;女主人則是幼兒心理治療師,注重家庭相處,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參與、學習家庭事務。由於業主重視親子關係培養,設計師將重點聚焦於公共空間的整體功能規劃,包含客廳、遊戲區、開放式廚房、書桌兼用餐區,並透過家具劃分各區塊功能,捨去多餘隔間,使父母不論於何處皆能看查孩子的動態。 而考量育兒的大量收納需求,設計師為女主人量身打造櫃體,如進門右側的兒童遊戲區平台下方設有可放置嬰兒推車、學步車等外出及日常備品的空間,剛好補足玄關收納機能,且使空間在視線上保持一致地俐落,也避免開放式空間可能造成的雜亂景象。空間重點之一的溜滑梯採用可收納式設計,階梯與斜面精準密合,可毫不費力推拉、收起,放大整個公共區域的空間感受。   高雄沈宅 空間屬性」親子空間與兒童房 項目年份」2019 面積」60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兩名女兒   本案巧妙融合了男主人喜愛的中式文化、女主人偏好的北歐風格,及孩子遊戲間的活潑童趣感,是設計師印象最深刻之處。將客廳及書房打通,放大原先較封閉的公共空間,使業主更方便彈性運用。以可隨意改變坐向的沙發劃分客廳與孩子遊樂區,牆面採用土質色調的仿水泥特殊塗料延續中式沉穩風格,活潑造型的燈具和臥榻設計則讓空間維持現代休閒感。書櫃設計巧妙隱藏一座溜滑梯於其中,組裝式夾板可自由更動層架排列讓機能在童趣和實用之間不受限,是大人的收納空間也是孩子完整的遊樂區。小孩房燈具與家具選用跳色,大塊熱帶植物圖樣的壁紙使空間更加活潑,床頭板設計圓弧造型與條狀繃布則呼應主臥房的復古元素。   洄游共鳴 空間屬性」親子空間與兒童房 項目年份」2018 面積」110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兩名幼子   基地為透天厝,共有地下1樓、地上4樓半,業主為一對牙醫師夫婦,養育兩名幼子,重視培養獨立自主的性格。1至3樓以女主人喜愛的美式優雅風格為主,帶有一絲輕古典與鄉村氣息,地下室、4樓與閣樓則利用基地獨特造型,規劃男主人憧憬的工業Loft風。其中,2 樓為兩名孩子的主要活動區,設有孩童房、開放式書房及儲藏間、洗衣間,在孩童房中線精心設置一道拉門,可依需求區隔成獨立臥室,訓練其自主性。櫃體把手以雷射切割成孩子喜愛的各種恐龍造型,鼓勵孩童學習收納。此外,考量安全因素,3至4樓間設置隱藏式推拉門,可封閉樓梯口,控管稚子的活動範圍。   胡桃鉗組曲 空間屬性」兒童房 項目年份」2018 面積」33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兩名女兒 本案業主為一對年輕夫妻,期待新家成為情境氛圍豐富的親子空間,空間劃分為主臥室、兒童房與開放式客餐廳3區。設計師將入口置放於客廳書架中央,打造兒童房成為別有洞天的秘密基地,推開粉紅色小貨櫃門的過程如同愛麗絲的奇幻冒險。房內通透寬敞,客製的溜滑梯下方是床鋪,上舖則為觀測堡壘,既是床鋪,又可作為遊樂設備。空間整體以馬卡龍色調與圓潤的幾何線條,催生兒童房的童話想像,令孩子期待每一次回家。靠走廊側採玻璃隔間,方便家長看護幼童,同時引導房間內的光線至長廊,讓藍色廊道蛻變出光影層次,並透過光線延展視覺深度引導動線至其他房間。     張育睿:利用場域交集增加互動頻率 善用迴遊動線與中介空間,為親子創造各種相遇與偶然的機會,也使公共空間具有更開放、多元的可能性,等待著家人一同發覺。對張育睿而言,「陪伴」與「可變性」是親子空間設計的主軸,需要足夠開放使父母與孩子擁有更多「同處」的時間,亦需有許多角落,讓孩子能夠在家中經驗自我的成長,使家庭除了「身教」之外,更有「境教」的功能。   House F 空間屬性」親子空間 項目年份」2019 面積」65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兩名女兒   業主為企業講師與作家,需要一個能兼顧平時工作且家人相聚時光的住家,希望孩子們能夠在父母的愛與陪伴下長大。基地為一棟30年的舊公寓,設計師將空間重整,在空間中運用更多的迴遊動線,製造別於以往的居住經驗。將豐富的家庭活動及SOHO工作納入空間中,保持空間的彈性,期待公共空間具有更開放多元的使用方式。 此案中特意運用多個中介空間串聯,例如茶室、戶外長廊及串聯房間的長型臥榻等,無固定使用方式,可增加家人之間互動、偶發活動的可能性;主臥室與兒童房中間更設置了一間和室,透過長廊連結,以增加親子日常交流。設計師善用基地良好景觀優勢,引入光線、氣流、山景與遠方城市景色,盡量地降低室內造型,呈現最自然的生活質感,以原始天然的材料呈現整體空間,舒緩使用者的視覺感受,以簡單的線條代替繁複的設計。   樹屋之間,盒裡盒外 空間屬性」親子空間 項目年份」2019 面積」22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一對兒女   本案由森林的樹屋概念轉化,業主期待能夠創造一個不同以往的住宅空間,讓孩子們在一個富有創意且不落制式的家中成長。設計師將所有住家空間拆解並重新組織結構,透過如大樹般不同高層的設計,讓親子可以擁有空間經驗豐富,如每個房間前設置的共享平台就是促進家人之間的交流與生活共享最重要的角色;並放大走道、樓梯等中介空間,創造可隨意停留的機會,提供適合孩子尺度的角落,成為有趣的秘密基地;也藉著高低差為家帶來更具趣味性的空間感,增加住宅中的「縫隙」,藉由縫隙,居住者能清楚的感受到家人的存在,不管是透過視覺或是聽覺。 除了自然有機的居住形式、打破既有空間模式與生活互動方式之外,我們希望「有趣」能夠成為這個案子另一個核心概念,在不影響空間詩意與質感下,我們希望使用者能夠在生活的過程中確切地感受到空間的趣味,在經驗到不同的生活時會心一笑。   郭宗翰:以中庸原則預留發展可能 為保留因應兒童成長各階段的需求與彈性,郭宗翰的兒童房作品大多強調中庸與留白,延續6至7成設計案本身的主軸及語彙,再添入符合兒童年齡的設計。但這項原則並非硬性套用於所有設計案上,在「青劇院」及「嬉澀」中,設計師分別在材質與顏色上突破了「中庸」的界線,創造具有獨特空間表情的兒童房設計。   青劇院 空間屬性」兒童房 項目年份」2017 面積」90坪 家庭成員」夫妻與一對兒女   基地為位於山腰的獨棟別墅,業主的兒子為游泳培訓選手,每日需花費許多時間游泳訓練,需要於家中設立職業等級的逆泳池,利用水流訓練肌肉強度與速度。男孩房的設計一反設計師過往作品中的材質使用比例,以大面積的木材包覆牆面,設計師提到,這是男孩所提出的願望,他十分喜愛木材予人的溫度,希望能居住於「小木屋」之中。如何披覆大量木材於臥房之中,並避免帶給居住者壓迫感受,是設計師最大的課題,將小木屋的概念抽取並轉化,簡化成為圖畫中房子的造型,將斜屋頂置入房內,包覆臥床上方,而日常活動時,則因大面落地窗所引入的草坪綠地,大量的光線跟綠色進入空間,隨著視覺延伸,沖淡木材的壓迫感,更強調了木頭的溫暖調性。   嬉澀 空間屬性」兒童房 項目年份」2018 面積」60坪 家庭成員」夫妻及一名男孩   自「顏色」發想設計,本案是設計師少數不以「中庸」為目標的兒童房設計案,給予設計師相當深刻的印象。業主長期居住於加拿大,在設計想法與教育理念上較偏向西方文化,且一開始便規劃僅居住3年,使設計師無需顧慮孩子成長尺度等,能更具焦設計之上。業主事先便挑選並指定顏色,與設計師討論後使用於壁面與櫃體上。兒童房延續空間設計主軸,運用許多大量色塊於空間之中,但顏色與形狀更加活潑,符合孩子童趣氣息。設計師以空間中線分割並置入「房中房」的概念,使室內產生框景,一半的空間覆滿藍、綠色調,將臥榻與櫃體結合,打造孩子專屬的秘密基地;另一側則盡可能地大面積放空,僅利用不同櫃體分隔形塑立面表情,在天花板上也特別設計幾何造型,使兒童房更具有個性。 資料及圖片提供」好室設計有限公司、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企劃」林慧慈

家,是日常的學習場(論述篇)

Interior 319

隨著生活質感意識崛起,人們對於兒童的日常教育與美學感知愈發重視,親子空間與兒童房成為許多住宅設計的一大重點,《室內》4月刊企劃中特別邀請陳鴻文、張育睿及郭宗翰3位風格殊異的設計師參與,分享其優秀的親子空間與兒童房作品,以及對於兒童空間設計的觀點。   陳鴻文 / 好室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師陳鴻文大學主修電腦動畫,不一樣的背景讓非科班出生的他在投入室內設計領域後,能夠與他人有不一樣的出發點,思考的不單純是空間改造,而是從使用者本身發掘故事並融入空間中,讓每一個空間擁有自己的故事與個性。就像是一位編劇,為每位不同主角所生活的空間撰寫專屬劇本的同時,也設計了名為「家」的舞台。   張育睿 / 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 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2012年成立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專職建築、室內、景觀設計,強調自然素材及極簡、原始不造作的美感與空間感,致力於實踐概念及多樣性設計,為業主及使用者創造空間價值,相信空間及設計皆是人與自然的延伸。     郭宗翰 / 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擅長運用優美的線性語彙及豐腴的異性材質營造出精緻純粹、優雅大器的哲性空間,並賦予空間獨具生命力之氛圍。郭宗翰認為設計是簡化出空間裡最關鍵的元素,而不是將所有細節都植入空間,強調設計既是生活經驗的延伸,也是欣賞美學的態度,藉由人文厚度的植入,構建空間生活的哲學,創造人們對空間美學的無限想像。   Part1.論述篇 居家兒童空間設計概念與思考 Q 兒童空間設計的主軸與考量重點 陳鴻文: 如何拿捏給予孩子的自由度與家人之間的互動性,是我最大的考量點。而針對不同成長階段,我會規劃靈活的視線與動線可能,便於父母觀察及參與孩子生活,例如透過開放式空間使孩子能自在發揮,同時父母亦可看顧安全;細部規劃如檯面高度、低處收納則能夠訓練孩子的自主性,並以活動式家具保留未來調整彈性。 張育睿: 我認為空間設計反映了一個家的價值觀,並進而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成長歷程。我希望透過設計,將對親子關係產生質變的因素置入空間中,像是適度連結兒童房與公共空間,提供更多陪伴的可能,也降低制式的領域感。而創造一個「愉悅且安心」的親子空間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我們的案子中,常見角落、隨處可坐或具有更多彈性的空間,讓孩子們能夠在家中經驗到屬於自己的專注與舒心角落,並保留足夠的餘裕讓孩子們發揮創意與想像。 郭宗翰: 以「父母期待如何與孩子相處」作為設計思考發想,若父母希望訓練孩子從小獨立,我會在孩童房內置入完整生活機能,甚至規劃孩子與朋友的相處空間,讓孩子擁有個人的完整領域;如果父母更注重家人相聚互動,在設計時便會規劃較大的親子空間,使父母能與孩子一同學習、玩樂。若孩子較年幼,又希望給予獨立空間,則可於動線安排及空間配置上因應照顧需要而調整。   Q 兒童房規劃如何貼合孩童成長階段需求 陳鴻文: 考量兒童成長快速,空間往往需要更具有調整彈性的設計,我大多選擇活動式家具取代大量木作,並將床頭軟包延伸,因應日後加床或調整位置的需要;孩童遊戲設備以可拆卸及改造為主,或者結合其他機能,使空間不至浪費,如沈宅案中以溜滑梯結合書櫃,可彈性更動層板高度、數量等,依據不同時期之需求自由調整。 張育睿: 在兒童空間設計中,「可變性」是相當重要的,空間需能隨著時間改變使用方式及機能。成長階段,除了體型長大,思想也快速轉變,且每個階段所需要自我探索的部分不同,空間應該要能讓成長中的孩子們感受到最大的彈性與包容,我們提供的不該是一張已經填滿顏色或是只有輪廓的圖畫紙,應是更具發展性及創造空間的中性領域,讓空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郭宗翰: 在兒童房設計上,我會規劃6至7成元素延續整體空間主軸,並保留3至4成視覺或面積上的留白,若完全自由放空,空間反而容易流於雜亂無重點。用色上亦建議選擇較中庸的色調,點綴少數強烈的色塊,避免因成長階段而有喜好變化的不同。可能由於我個人的成長經驗,我認為給予孩子屬於自己年齡的空間,是孩子應有的權利,因此我會盡量納入一些符合孩童期待的設計,即使只以軟件形塑氛圍,空間也必須配合調整,使其更適合較繽紛、童趣的物件。   Q 兒童房/親子空間設計趨勢 陳鴻文: 以往兒童房與親子空間為了刻意表現出繽紛而活潑的氛圍,在選擇上可能偏好複雜、搶眼的色調,但就我的觀察,近年來的設計案更傾向更乾淨而純粹的視覺風格。此外,父母教育觀念的轉變也影響空間的機能與氛圍甚鉅,現今業主較少要求大量軟包防護,反而追求住宅空間更加自然,具有適度的危險性,使住家與外在環境一致,而非刻意營造出封閉的安全角,讓孩子能於家中保護自我、學習成長。 張育睿: 我想「陪伴」是相當重要,且最不會出錯的要素,由於現代生活型態改變,導致人們相處的方式與時間也跟著產生變化,但孩子們成長歷程中最重要的應是父母的陪伴,我會在想像空間設計時,置入父母陪伴孩子們閱讀的場景、說故事的場景,嬉戲、玩桌遊的場景......有了這些想像,我便能設計出更合宜且符合業主生活的空間型態與設施,如同作品「樹屋」,我藉由空間高度錯疊,創造出更豐富而複雜的視線與生活動線,使親子間的陪伴方式具有更多可能性,讓孩子們與父母的互動距離與感受豐富多元。 郭宗翰: 相較於歐美國家對於兒童設計長久的關注,亞洲市場在近8年才明顯愈加重視住宅內的兒童房及親子空間,早期十分少見針對兒童的設計空間,可能偶有大型商業空間,如親子飯店、餐廳等,但住宅內的兒童空間則寥寥可數。此外,近年對於兒童家具的設計與開發也著墨愈深,早年的兒童家具較偏功能取向,強調多功能、小坪數等,在設計面上卻較為貧乏;或者偶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卻往往要價不斐,但在這5、6年,我們在設計兒童房時,可以見到越來越多成熟的兒童家具作品。我想這是必然的趨勢,隨著全球少子化加劇,人們對於兒童相關設計將更加講究,對品質的要求相對提高。   Q 若要為自己的孩子設計兒童房,設計風格與主軸為何? 陳鴻文: 我會自「孩子的視角」發想設計,並納入大人的需求考量,不為空間增添過多的精巧裝飾,而以原始、自然為主軸,將空間盡可能地留白,讓孩子擁有發揮想像力的起點,空間中刻意保留一些小角落,讓孩子能自主創作,以發展出不同的生活面貌,讓孩子能藉著時間推進逐步為空間填滿色彩、隨興累積,使空間飽含屬於自我的個性。 張育睿: 我會偏好更自然的空間,希望可以提供孩子經驗到自主性,並有餘裕令孩子的創意自由發散生長,透過生活及環境培養教育,我期待可以與孩子們可以在空間中隨興而舒服地陪伴彼此。在這樣的想像下,或許那會是一個如同山洞或是樹屋一般的設計。 郭宗翰: 在女兒2歲時,我便為她規劃了兒童房,與我一貫的設計主張相同,以「中庸」為主軸,延續外部設計語彙,並放空約4成的空間,比如我保留了一整面牆的留白,讓孩子能於其上盡情繪畫,揮灑想像力;地坪亦有部分延續主空間的磐多魔材質,但在遊玩區則以木地板維持溫暖氛圍,其餘壁面、天花及櫃體等,則以整體空間設計主軸為主。 資料及圖片提供」好室設計有限公司、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企劃」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