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搜尋關鍵字: 文博會

話題 / 從魔幻到寫實的燈光之路 《瓦豆謂之登》

《爾雅‧釋器》有言:「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登」便是燈的古字,瓦豆原意旨盛裝燭火、燃油的器皿。而以最原初的「燈」命名,從台北大稻埕發跡的燈光設計工作室「瓦豆 WEDO Lighting Design」,將開業 15 年的心路歷程及作品...

話題 / 瓦豆製作:有燈就有人 有光就有故事 光環境獎作品故事(二)

銀座聚場 拱廊街。 這裡曾是人聲鼎沸的熱鬧商店街,落成於 1936 年,然而隨著商圈轉移,店家的鐵捲門一扇扇拉下。設計師江佶洋談起初次到訪此地的樣貌,漆黑的巷弄裡沒有商家也沒有人,一切寂靜無聲。因此在討論初期即定調「有燈就有人」的主軸,...

話題 / 格式設計展策 × 裕邦窯業 設計介入傳統場域:老窯廠的華麗新生

一年一度備受關注的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已於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名單,今年共有115件作品入圍「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預計於12月的頒獎典禮揭曉最終得獎結果;而《室內》雜誌作為金點設計獎官方媒體合作夥伴,也將帶來連續三期...

話題 / 2021紅點設計獎

繼四月初,紅點產品設計大獎公佈得獎名單後;緊接著,在八月份宣布了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的結果,紅點設計獎不僅是全球高知名度且備受注目的設計大獎之一,對於設計師來說更是一種高度的肯定與榮耀。紅點設計獎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邦設計中心自...

話題 / 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

主打感官互動體驗的花蓮館,以「據說考古隊」為題,將觀者視為考古隊成員,在傳說與軼事間穿梭,聆聽紋理中夾藏的故事,探索花蓮這塊靈魂綻放的初始之地,並賦予花蓮新的意義。 踏上花蓮的野生小徑,向內探索屬於花蓮的人文底蘊。 策展人為偶然設計...

話題 / 嘉義縣館:照起工

今年地方館展演了北回歸線行經的兩座城市:嘉義縣與花蓮縣的地方文化風土民情。嘉義縣館邀請了在地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和硬是設計負責人吳透共同策展,配合今年數據廟主題,以「照起工」為概念,將嘉義縣農工百業的低調質樸、日復一日的謝天精神,以直...

話題 / 地方總論館:北回朝聖路

地球五大緯線之一的北回歸線,經過了17個國家、7片海洋,環繞地球36,788公里,沿線多為乾燥的沙漠氣候,唯有來到台灣東西橫越,海拔起伏最劇、地景多元、生態多樣、物產豐饒;如果北回歸線是環繞地球的一串項鍊,那台灣無疑是鑲在其上、熠熠生光的綠寶...

話題 / 林昆穎:在變動的台灣 我們需要相信的方法論

完整走過整個文博會,你會發覺跟過往有些許不同,而這或許來自策展人林昆穎的「混種」背景,接觸過音樂、哲學、空間設計、科技藝術等多元領域,以世大運聖火裝置、台灣燈會「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大型多媒體創作術為人熟知,並在去年擔任白晝之夜藝術...

話題 / 以數據匯聚相信的力量 共創未來故事

由文化部所主辦的 2021 臺灣文博會已於日前圓滿落幕,總策展顧問龔書章、總策展人林昆穎,號召眾多設計藝術專業人士共同策劃,以「SUPERMICROS 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為題,闡述台灣是一座由微小相信所匯聚的島嶼,主張共識創造,集結科技與文化的能...

特別企劃 / 【2021臺灣文博會】現場直擊

隨著 #總論館 走一遍北回歸線,在 #花蓮縣館 撿起一顆七星潭的石頭,參觀 #嘉義縣館 的職人後台,再到 #工藝館 參與這場微物集會。文博會即將邁入最後一個週末,安排好參觀行程了嗎? 讓《室內》帶著你直擊最精彩的展館精華!​  ​ 日期」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