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搜尋關鍵字: 設計

生活 / 家,是日常的學習場(實例篇)

Part2.實例篇 從共享空間到私享領域 陳鴻文:將童趣融於生活空間 設計過許多各具特色的兒童房及親子空間案例,乾淨的視覺是陳鴻文作品的一貫特色,善於將孩童的童趣融合於各種風格的空間之中,在細部尺度亦自孩童視角思考,使孩子能有屬於自己...

生活 / 家,是日常的學習場(論述篇)

隨著生活質感意識崛起,人們對於兒童的日常教育與美學感知愈發重視,親子空間與兒童房成為許多住宅設計的一大重點,《室內》4月刊企劃中特別邀請陳鴻文、張育睿及郭宗翰3位風格殊異的設計師參與,分享其優秀的親子空間與兒童房作品,以及對於兒童空...

特別企劃 / 【收藏經】劉榮祿:家具應該有自我獨特的個性

在成為室內設計師之前,劉榮祿曾浸淫於藝術的涵養多年,藝術家的出身背景,使他在家具與空間的選擇搭配上具有獨到的看法,在其設計作品中,不乏見到風格十分特殊的選品,令人好奇他如何將其運用於空間之中,創造出一個個具有個性的空間。 本期《室內》...

生活 / 呂世民:能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的,就是好物件

成立於2009年的相即設計,由呂世民與林怡菁共同創立,經手過多個連鎖餐飲空間、住宅與大樓公設等項目,也榮獲如義大利A'Design Award、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等國際獎項之肯定。《室內》雜誌邀請呂世民總監參與本期收藏經企劃,請他分享在設計實務...

焦點 / 金棕時寓

「我們是在不斷相互了解與咀嚼的過程中,共同完成了這個有趣的案子。」開物設計的羅尤呈設計師如是說。她認為業主富有冒險、創新的精神,但卻也有著復古的一面,兩人在接洽聊天的過程中,其實並未太常提及設計相關事宜,反而是由小細節累積對彼此的...

生活 / 給孩子的美好選品–環境與生長

兒童的生長受環境、遺傳、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兒童生長標準,可以作為家中嬰幼兒生長曲線的參考,兒童的生長速度在1歲後會逐漸趨緩,學齡後的孩子一年平均長4公分,而孩子另一次成長的高峰則是在「青春期」。因此,兒童家具的...

生活 / For Children 給孩子的美好選品

兒童節是為保障兒童權益所設立的節日,國際上最早訂定的兒童節是1949年,由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Women International Democratic Federation)為了紀念因戰爭死難的兒童,決議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接著在1954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訂定11月20日爲...

觀點 / 思講堂|設計,是一種思考習慣

「思講堂」第一講談教育,第二講分享執業心得,本月第三講將概略性由設計本質開始闡明。 若由設計實際執行的時間進程分析,可以將設計切分為觀察問題、管理資源、提出方法,以及最後執行,四個階段的專業操作。 觀察研究 提出看法 設計首先是...

觀點 / 設計「憲」上|真誠的設計

在現今的世界由於肺炎疫情,不論處於哪個城市都彷彿身在亂世,才讓大家發現了人性醜陋的一面遮掩不了人們對未來的恐懼。在這非常時期,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把這次的浩劫當作生活中的轉捩點。經過這次考驗,我相信我們都期待開拓嶄新的設...

焦點 / 日常對畫

愛情是很美好,但卻無法恆溫,當經歷人生歲月打磨之後,從中淬煉出來的,或許不是火熱的燙石,而是溫潤如玉的理解。 設計師胡廷璋的作品,是一座銀髮宅,屋主夫婦在兒女成年離巢、事業逐漸交棒後,開始緩下步伐回到最初建立家庭的倆人相伴關係,他以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