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搜尋關鍵字: 設計

話題 / 沁弦國際設計林靖祐:以人為本的完美學 光環境獎決選作品專訪(一)

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光環境獎」邁入第2屆,於7月截止報名,並於8月公布10件複選入圍作品,再於其中評選出3件作品入圍決選,最終將於11月底舉行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本次決選作品遍布北、中、南,功能面向廣泛,且涵括室內外光環境...

話題 / 偶得設計陳怡彰:用良善作連結 光環境獎決選作品專訪(二)

由350根孟宗竹及3萬片竹篾編織而成,恢宏的線條起伏比喻台灣中央山脈意象,白日裡因竹編材質而樸素靜雅的竹跡館,在夜間加入燈光輔助後,卻儼然成為金碧輝煌的宮殿。 陳怡彰設計師提到,照明設計不應為空間加入過多註解,而是著重於如何透過「光」呈...

話題 / 原碩照明陳宇晃:恰到好處 新舊並蓄 光環境獎決選作品專訪(三)

談起「迪化半日」的案子,與陳宇晃設計師緣分相當深厚,設計者為多年好友許華山建築師,而業主尋覓已久的老屋,便是自己大嫂的老家。 《迪化半日》 本案為迪化街上的茶文化空間,第一進作為商業用途,展示並買賣茶具及陶藝品,經過中央庭院後,第二進...

話題 / 第一屆IFI GAP全球大獎於杜拜圓滿舉行

由梁志天設計集團創始人、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主席梁志天發起的第一屆 IFI 全球大獎計劃(IFI Global Awards Program, IFI GAP)於2020年2月26日在杜拜圓滿舉行。IFI GAP 是室內建築/設計領域的全球最高榮譽獎,旨在選出及肯定國際...

生活 / 沈志忠,因共鳴而啟的收藏路

從事室內設計領域17年,沈志忠對於家具與藏品的了解,使他在分享時對於各大經典品牌與設計師的風格與經歷信手拈來,而回到設計師身分,沈志忠也時常需要為業主搭配各式合適的家具,除了考量空間尺度、材質運用、設計風格導向之外,沈志忠認為更應該自...

生活 / 方信原:經典家具背後的故事與意涵,使我著迷

方信原設計師從事設計行業超過20年,其作品有著獨特的識別度,純熟的「灰色階」運用,讓他經手的案件總有股純靜沉澱的情調。簡約乾淨的空間中,精準拿捏各物件的比例遂成關鍵,且在搭配之餘,如何突顯家具軟件的特色,或使其背後所代表的思想能發揮得淋...

生活 / 劉榮祿:家具應該有自我獨特的個性

在成為室內設計師之前,劉榮祿曾浸淫於藝術的涵養多年,藝術家的出身背景,使他在家具與空間的選擇搭配上具有獨到的看法,在其設計作品中,不乏見到風格十分特殊的選品,令人好奇他如何將其運用於空間之中,創造出一個個具有個性的空間。本期《室內》雜...

生活 / 紅色象徵和意義

至今,紅色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紅綠燈的「紅色」是停止,比賽中的「紅牌」代表犯規,警告標誌大多使用紅色的文字或是圖像呈現,是因為「紅色」是可見光譜中波長最長的顏色,此特性讓紅色成為最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顏色,久而久之,「注意、禁止」等辭...

室內雜誌 / 生活的風景

「風景」除了實像,更有心像。身為創作者,設計師們擅長挖掘環境優勢,既宏觀也細微地與空間融會新意,鋪陳其中的戲劇性,甚而改編居住者的觀看視角,令日常生活跳脫平板單調,心境不再拘束於裡外分野,開始在真實與想像中隨心切換,油生無限想像。...

室內雜誌 / 內涵的延續

淬舊擬新,是設計裡別具特色的手法,它從當代視角切入,由內而外的剖析個案,宏觀地縱橫現今與傳統,自既有價值再行提煉,並且細膩洞察業主特質,讓今與昔、人與居產生本質性的聯繫,蘊蓄空間獨特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