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保留百年老宅的外形特點,與街景共構新舊時代交織的景畫。
於昆明市區內的繁華街道,有一座老宅在此靜觀百年興衰,其穩健存在和古樸氣質,與周身分分合合的悲歡故事擦肩而過。艾洛設計應業主之邀,深入觀察這座建築的特性,透過設計語言、現代化的簡約和時尚理念,與其展開一場跨時空的空間對話,期待這間以餐酒吧之姿重新煥發生機的作品,延續過往寧靜的性格底色,凝鍊人們在此歡聚的記憶。
設計中注入現代手法,入門的門檻兩側輔以木質平面和玻璃磚堆砌,營造沁涼和溫潤的質感張力。
設計依循「修舊如舊」原則,保留建築原有的四合院形式,化用正房、耳房、門廊組合,以及中間大開天井院落的固有格局,承襲雲南漢彝兩族先民共同創造、最早在昆明地區流行起來的「品牌特色」,注入新時代的互動與活力,營造自然簡樸的用餐環境。
素淨的墨黑吧台,呼應老建築陳舊的木質樑柱,在暈黃燈光下煥發溫暖氣息。
在吧台上方搭建一片傾斜天花,為方正格局增添一筆變化性,並拉高整體視覺。
古宅新意
因應南方人口密集、而雲南地形多山地,氣候多雨的諸多客觀條件,源自北方的四合院在歷史長河中經歷蛻變,厚重外牆、內建天井,這樣的民居既可節省用地,同時改善室內微氣候,考量其方正外觀,俗稱「一顆印」。以此為基礎,深色木作與規整框架為《大館daguan.餐酒吧》共築穩重的第一印象,四面開間,敦厚樸實的木作門扇大開,任天光與空氣自由流通,招攬八方來客。
保留原建築優美的雕花門窗,通過四合院結構的視野,豐富不同視角的空間層次。
穿過幽邃長廊,天井院落有座椅安然,靜待來客隨意就坐;原磚的青石板鋪墊入室的儀式感,四面的雕花窗口和門板部分搭配玻璃使用,維繫空間的通透。院落南側以素淨的墨黑色吧台為空間中心,以深色調整合不同材質的衝突,延伸木質桌面作為吧台邊框,呼應承重柱的穩固。
吊燈呈倒L造型,呼應上樑和下方的吧台,巧妙將現代燈具融入古典環境。
吧台上方設置傾斜天花,燈光描邊,配合斜頂投下的三角陰影,搭建立體的視覺結構,烘托吧台背牆低調黝黑的亮面瓷磚,暖黃燈光在置物架上的玻璃器皿間溫柔躍動,三面環繞排列桌椅,構成流暢動線,垂落吊燈標誌出每張餐桌的獨立性。
高低交錯的屋簷在轉角處相接,簷下的燈條發亮,與翩躂的雨珠奏鳴光影。
北側臨街一面於門階兩側安排外擺座椅的設計,為往來行經此處的客人提供停住、休憩的場所,增加享受環境的選項;玻璃磚的堆砌帶來沁涼剔透的現代感,對應天地壁使用的磚材,貫通整體空間的木質語彙柔和包容舊時代與新時代所採用的建材質地,維護彼此共存的和諧,同時反襯建築本身不同時期所留下的亮點。
將屋簷作為二層空間的主體,延伸設計露台式座位區,變化用餐環境。
時光迴廊
建築本身另一項突出特點,在於四個面向的建築彼此之間的高低差異,每座樓皆涵蓋兩層空間,採用兩面坡硬山式屋頂,朝向院內的坡面較長,而朝外坡面較短,不同樓層的屋簷並不相接,錯落生長的屋簷間保留光影流淌的路徑,也巧妙安排雨珠滴落的軌跡,確保室內清爽。
壁爐彌補了採光不足的角落,為空間帶來營造穩定可靠的溫暖來源。
設計師以屋簷為二層空間為設計重點,拾階而上,在東西兩側狹長的空間沿窗編布桌椅,靠向內院一側的簷下長廊形成渾然天成的觀景吧台座區,屋簷接縫細緻嵌入條燈,在暈黃光源含蓄彌補照明的同時,細膩維護建築古典的輪廓,點亮天花編列的結構和木作的溫暖。靠向街景一側設置桌椅,透過略帶工業風格的小型吊燈和頗具中式古韻的紙燈籠,營造不同座區微妙的氛圍差異,
落地燈不規則的支架型態呼應綠植和陽光,延伸室外的自然氣息,進一步向內鋪陳。
門窗為動線編列優美的空間節奏,在開合間決定視野,無形中降低內外的隔閡,令布局宛如迷宮,一扇扇相似的雕花門窗後通向不同空間;天光如水串聯滲透,描摹不同牆面肌理、木作家具和布藝沙發的輪廓,行走其中,宛如置身在一部詩意的老電影裡自在漫遊。
長型沙發卡座延展空間視覺,讓餐桌和矮櫃定義分界。
圓形紙燈宛如一輪室內的月亮,為空間帶來詩意想像。
異材質的切換、轉變與拼貼,在每個細節為感官形塑不期而遇的驚豔,素淨設色展開空白畫布,隨時準備刻畫日常的歡欣和永恆的愉悅,無論晴雨寒暑,《大館daguan.餐酒吧》都彷彿是定格在人們嚮往中的桃花源,任時光流動,自在安穩地存儲每個令人難忘的美好時刻。
窗外投入的日光突顯出牆面建材紋理,結合木質建構的樑柱框架,形塑自然質樸的氛圍。
資料及圖片提供」AURORA艾洛設計
編輯」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