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建築修復與改造中,如何平衡歷史保護與現代功能始終是一項充滿挑戰的課題。這座十八世紀的工業建築《El León》,經過精心修復與空間再造,不僅成功保留其歷史底蘊,更被賦予符合當代生活需求的全新生命。建築自2004年啟動第一階段改造,歷經嚴謹的修復過程,構築一座承載工業記憶的現代美學空間。
從十八世紀即存在的工業建築,經過設計團隊的巧手,將新舊語彙和諧相融。
歷史肌理的保存與再詮釋
修復工程的核心在於對原始建築語言的尊重與延續。設計團隊以最小干預為原則,仔細修復磚石牆體、木質樑柱及鐵藝構件,完整保留建築所蘊含的工業特質。原有結構框架成為空間敘事的基底,而細節處的修復工藝,如斑駁牆面的局部加固、鏽蝕金屬件的復原處理,則讓歲月痕跡成為獨特的裝飾語言。
調整原有窗框比例,將壯闊景致自然引入,形塑通透的空間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建築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設計團隊通過調整原有窗景比例與布局,描畫一系列的「取景框」,將周圍的蒼翠山林與天光雲影引入室內,不僅強化空間的通透感,更讓建築與自然持續對話,讓屋主處於室內時,亦能感知戶外的四季更迭。
保留原始磚牆細膩勾畫時間痕跡,與具現代感材質與軟裝並置,予人彷若置身於時空界線之中,趣味性十足。
改造的精彩之處在於其對「時間性」的巧妙處理。設計並未刻意掩飾不同時代的痕跡,而是讓歷史與現代元素並置、對話。例如,粗獷的原始磚牆與極簡的現代家具形成質感對比。
天花大面鋪陳木質調,從中庭延至室內,塑造空間的連續性,並運用溫潤木質緩和工業的冷冽感。
材料的選擇同樣體現這一理念。石材、木材與鐵件等傳統建材呼應建築的工業過往,而混凝土、鋼構等現代材料的搭配則賦予空間當代氣質。天花設計尤為出彩,在維持原有輪廓的基礎上,巧妙運用木質元素大膽鋪陳,從中庭的簡潔視野,延伸至室內以裸露天花造型潤飾,勾勒懷舊工業韻味,營造一致性的空間視野,其溫潤木質柔化工業的冷硬質感,二者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傳統建材如石材、木材與鐵件,呼應建築的工業歷史;而混凝土、鋼構等現代材質的運用,則為空間注入當代韻致。
新建築的功能規劃並未割裂與歷史的連繫,反而通過設計將在地的田園生活轉化為空間體驗的一部分。開放式的公共區域鼓勵交流互動,而私領域則靈巧布局,劃出獨立的隱密空間,既滿足現代生活的多元需求,亦延續傳統建築中「共享與獨處並存」的設計智慧。
動線布局靈感取自墨西哥傳統莊園,規劃中庭與迴廊將場域串聯,清晰劃分公私領域的開放與獨立性。
設計靈感部分源自墨西哥傳統莊園的布局邏輯,通過中庭、迴廊等布置演繹現代韻致,營造出既開放又圍合的流暢動線,不僅強化建築的地域認同,更讓使用者在日常中自然感知歷史與當下的交織。
整體主要採用純粹材質,從木材的暖調及石材的冷調中構築和諧視景,簡約中帶有豐富質感細節。
全作完美演繹時空對話的建築哲學,讓歷史痕跡與當代設計展開優雅共舞。工業遺存的厚重質感與現代生活的輕盈美學和諧相融,譜寫獨特詩篇。設計團隊以創新手法賦予老建築持續演進的生命力,使記憶自然融入當代生活。這不僅是物質上的保存,更是一場延續建築靈魂的再生故事,在時光流轉中不斷煥發新生。
大面窗景將綠意框圍,如一幅景畫般沁人心脾,自然元素從外延續至室內,將內外相連,無論置身何處皆可感受自然風光。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