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82

均漢設計|林柔妤 / 緩序

圓潤弧線與光影共構生活場域

  • 設 計 者」均漢設計 / 林柔妤

  • 參 與 者」劉冠漢 曹均達

  • 攝 影 者」李易暹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藝術塗料、實木皮、實木板、實木格柵、氟酸烤玻、海島型木地板、磁磚、大板磚、不鏽鋼、黑鐵烤漆

  • 面 積」48坪

  • 捨棄無意義裝飾,更強調人、活動、及環境的連結關係。

  • 每個設計案的配合,除了解決、滿足問題表面上的特定條件,如不同的基地環境、生活方式、機能組成,團隊更期望是透過使用者更多的參與和溝通,挖掘實際的生活態度與活動構成層層攤開後再予已重新組合,以更直觀的方式去審視、重建在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感動時刻,創造真正符合的使用空間及潛在有趣的單純形式。

坐落於桃園的《緩序》,是一家三口的獨享境地,考量日後可能的家庭結構轉變,空間設定不僅著眼於現有需求,更必須涵納更多彈性。均漢設計團隊在理解屋主的習慣後,展開一場從格局重塑到細節語彙皆悉心鋪陳的空間改造。


融入弧形語彙與溫潤色系,形塑一座機能完整、氛圍柔和的現代居所。
 

格局重組:以書房為核心

平面經過大幅度調整,男主人任職於IT產業並有玩具收藏嗜好,必須營造高度專注的書房環境,因此巧妙地將其安置於住宅中央一處完全封閉、無對外窗的空間,成為設計發展的起點。繞著這個核心,室內形成一條彈性且富層次的回字型動線,提升生活的流動性與靈活度。


以俐落櫃體劃定場域,搭配弧形天花牽引出空間調性。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由公區可直接進入女主人書房,再銜接至主臥,最後從另一側出口通往小孩房再返回公區;這樣的環狀布局內藏著貼心巧思,因應育兒階段的實際需求,形成最短、最便捷的照護路徑,滿足業主對於「生活與育兒並行」的期待,使家庭成員能在彼此相連又獨立的節奏中,覓得最適切的共處平衡。


 紗簾過濾日光,讓室內光線均勻漫射,形成明朗景深。
 

女主人的書房整合進主臥室,具有瑜伽、閱讀與工作等複合用途,並透過拉門界定場域屬性;主臥採用架高地坪搭配一字型廊道,磁磚地坪則自公共區域一路延伸至私領域,拉門全開時內外界線若隱若現,視感輕盈通透。另一方面,主臥和餐廳之間以一道半透光的開口相互串聯,導引光線和視線的流轉,光影軌跡柔和穿梭於室內,描繪多維度的感官體驗。



回字型路徑順暢銜接動線;天花板的弧形語彙巧妙提升空間高度。
 

女主人書房與主臥室合併設置;並於場域節點利用半透明材質產生公私領域對話的可能。


結構對應:以弧形為解方

基地的原始屋況中,客廳的天花板存在一支明顯的低樑,設計團隊藉由弧形線條削弱壓迫感,以兩組不對稱的弧形造型──一為正圓弧、一為單向斜曲弧,取代銳利直角,創造具雕塑感的場景,使結構邊界在轉折處得以自然過渡;亦於立面延續圓潤語言,這些弧線構築出流動而靜謐的情境,強化空間的延展之餘,亦確保未來孩子活動的安全性。


大面積藝術塗料內斂質樸;餐櫃及木格柵加深沉穩安定的質感。
 

綜觀家宅全貌,以米色系搭配木紋與藝術塗料,形塑低彩純淨的調性;塗料採特殊工法鏝抹,不著重粗獷肌理的堆疊,而是著眼於紋理細節的收斂與勻稱,進一步維持畫面的清透度。為扣合業主的偏好,設計師於餐櫃與廊道格柵引入木質元素,編織輕柔溫潤的韻律,地坪則選用60×120cm的木化石紋磁磚,在視覺上模擬實木質感,兼顧美感與清潔考量。餐櫃立面局部穿插經霧化處理的氟酸鏡,內斂光感既是構圖亮點,也悄然引出細膩的空間語境。
 

餐櫃局部立面運用打霧的氟酸鏡,成為室內的細膩亮點。


氛圍建構:以光語述日常

私領域方面,睡寢區和主臥衛浴與窗邊適度脫開,使自然光得以深入,強化空間的敞亮開闊;衛浴採三區分離設計,將面盆、淋浴與廁間各自獨立,對應雙人生活的調度,有效提升使用效率。本案的燈光計畫以間接照明為主軸,櫃體立面的光源有助於補強照度;公區搭載可調光調色的智能照明系統,再輔以立燈與桌燈營塑可隨意轉換的光氛,玄關則特別配置特殊燈具,滿足水草箱的照明需求。


架高地坪無形間點出機能分段,藉高低差定義使用情境。


睡寢區、主臥衛浴皆與窗邊脫開,有效延續光線及視線的餘裕。

 

《緩序》是一處從實用出發、以理性邏輯交織美學的家,利用弧線和材質勾勒空間柔暖的情緒,細緻回應一家人的心之所向,讓居所成為兼容變化與日常細節的舞台,承載生活的流動與安定。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