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療環境中,空間設計不再僅是功能性配置,更成為療癒體驗的重要環節。設計團隊透過與業主進行深度對話,從結構限制到風格定調,打造出融合中日風格、兼顧美學與醫療需求的獨特空間,體現專業與創意的巧妙平衡。
店門口忠於建築原始結構及限制,以木格柵點綴些許日式風韻。
巧妙運用四周牆面,將收納櫃體與之相合,融為一體,形塑和諧視景。
由於建築是由兩間打通而成,考量整體建築結構,設計師面臨諸多挑戰。兩側地面存在20公分的高低差,為解決此問題,設計師以斜坡銜接並墊高底座,滿足自然完整的和諧視景。設計師坦言:「所有收納都必須在既有條件下規劃」,因而將櫃體巧妙融入牆面,甚至為犬醫師設計專屬櫃檯空間。
掛號櫃台一隅,設計師專為「犬醫師」設有專屬區域,舒緩就診者的心緒,注入絲絲暖意。
消防法規更帶來考驗,設計師將防火門嵌入牆體,與立面塗料融為一體,取代造價高昂的防火玻璃,展現「限制即靈感」的設計智慧,並在場域之間設置電動推門,在開合間轉換使用場景;天花的圓弧造型既符合規範,亦弱化壓迫感,延續空間的流動美感。
前往診療間的路徑,是將兩戶串連的通道,為解決20公分的高低落差,設計緩坡柔和視野;天花裝飾圓弧語彙,弱化壓迫感,延續空間的流動性。
中日混搭的空間詩學
業主明確要求「中式帶日式」的風格定位,設計師以多重隱喻回應。格柵屏風取材傳統建築語彙,而湖水般的圈圈波紋呼應品牌Logo意象,同時隱喻牙齒雕琢的醫療本質。診療間視覺牆則採用麻繩材質手工拼貼Logo圖形,避開文字直述,以抽象意境傳遞診所理念。
空間中置入品牌標誌,以蜿蜒線條細膩描繪水面波光,含蓄訴說整體風格底蘊。
特別的是,各場域數字標示採用設計師自創的象形文字,「將甲骨文與現代線條結合,形成獨特記憶點」。這種幽默的設計語言,緩解了醫療空間的緊張感,正如診所引入「狗醫師」陪伴患者的巧思,設計師笑稱:「看著狗狗,牙痛好像就不那麼明顯了。」
懸掛於各場域外的標示門牌藏有巧思,以自創文字增加記憶,為空間增添活潑趣味。
醫療動線的人性化考量
空間規劃緊扣治療流程,從掛號區、X光室、諮詢室,再到診療間的動線經過反覆驗證,特別強調「隱私分區」,將諮詢室設於隱蔽角落,並採用雙層隔音建材,形塑隱密感;手術室配備獨立恢復區,可調光的照明系統能根據治療階段切換冷白光與暖黃光,同時亦可根據情境,彈性布置攝影區使用。
為讓醫療空間兼具實用與美感,候診區沙發精挑細選,地坪亦可量使用者習慣選材。
「醫療空間設計最忌華而不實」,設計師指出諸多調整,手術室牆面捨棄實木改用抗菌貼皮,候診區沙發因尺寸限制調整擺放,甚至考量「地板太滑」重新選材。這些細節體現團隊在美學追求與實用性間的權衡。
診療間面向窗外綠意,為引入充足採光,同時保障患者隱私,設計師後續採用玻璃貼達到極佳效果。
面對L型建築的採光條件,團隊大膽運用特殊塗料,經多次調色選定帶褐紅調的大地色系,與窗外綠意形成視覺對話。診療間採用透光不透明的玻璃貼,取代傳統窗簾,讓光線如濾鏡般柔和滲入,同時亦為患者保有隱私,圍塑安心的就診氛圍。
診療間牆面有著小巧思,以麻繩手工捶打出品牌標誌,與候診區視覺強相呼應,使空間處處充滿細節。
在材質選擇上尤見其巧思,壓克力仿木紋消毒門、手工捶打的麻繩主牆、呼應石紋的立體塗料,在觸感與視覺上層次豐富。設計師特別提及一盞意外發現的藝術燈具:「它的詼諧造型,若在別處可能突兀,卻奇妙地融入這個混搭空間」。業主對風格的堅持與設計師的專業引導,成就了這處「不像牙醫診所的療癒空間」。
位於圖片左側,立面置入藝術燈具,光影從上下照映而出,富有質感而不顯突兀。
從動線規劃到一盞燈光的色溫選擇,這間診所的每個細節都訴說著設計如何重塑醫療體驗。正如設計師所言:「當患者推門瞬間感受到寧靜,就是空間成功治癒人心的開始」,這不僅是牙科診所的設計案例,更是創造價值的跨領域對話。
採訪」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