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長崎市深堀町,一座臨海小鎮靜臥於山海之間,自古以來便是漁業與造船業繁盛之地。這裡的街道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歷史文化深深鐫刻於每一處巷弄與建築之中。地勢起伏如波,民居依道路蜿蜒而建,錯落有致的街巷勾勒出獨特而富有層次的地景風貌。在這樣一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FK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幼兒園應運而生,期待將深堀町與自然共生的街道景觀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建築外觀以低調灰底作鋪陳,勾勒沉靜莊重之感,與周圍山林景致相映成趣、和諧相融。
基地周圍地形極具特色,高低落差近7公尺,斜坡明顯且富於動感。在常規設計思維中,這樣的斜面坡地往往被視為挑戰,然而本案卻以順應地勢為原則,將地形特徵轉化為設計靈感來源。建築布局依坡就勢,最大限度地減少挖掘與土石方的運輸,從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與環境負荷。藉因地制宜的設計手法,體現對自然的尊重,創造獨一無二的遊憩與學習空間。
建築依地勢而建,隨坡度自然延展,在錯落間為孩子們創造遊憩的趣味性。
以坡度為軸劃分建築量體,如隨地勢而生長般與環境融為一體,彷彿山林之景再現,給予孩子與自然共處的體驗。
整體格局由三部分組成:位於坡地上方的建築、坡地下方的建築,以及連接二者的廊道。這三部分猶如自然生長於地形之中,與環境融為一體。庭院依坡地而構建,起伏的地勢彷彿再現山野之間的自然環境,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山林的韻律與節奏。廊道的設計靈感源自深堀町狹長而蜿蜒的街道,其間設置大型階梯與攀爬網設施,不僅作為通道,更是一處充滿探索樂趣的娛樂場所。
將各場域自然串聯的廊道,設置網狀攀爬網描繪山地起伏的意象,在穿梭間促進孩子們的成長與協調能力,同時創造空間的流動性。
步入如野山般起伏的場域中,孩子們可在大階梯上下穿梭、網狀設施間攀爬跳躍。這些空間鼓勵他們以創造性的方式遊戲,在活動中促進身體成長與協調能力。全作設計打破内外界限,實現一體化的布局,使遊憩場所呈現立體而流動的特性,彷彿是一座微縮城市,又似一片自然的延伸。
繪本牆以黑色勾勒沉靜之感,注入木質調點綴溫潤,透過不規則的動線布置,形塑走動間的多樣趣味。
在材料運用上,本作處處體現長崎的地域色彩。外牆與內飾採用象徵港口的藍色、承載異國文化印記的磚紅色,以及歷史悠久的石板路色彩,這些色調不僅呼應深堀町的歷史脈絡,更為空間注入溫暖而鮮明的視覺語彙。軟裝亦延續這一理念,以簡潔線條與自然材質,圍塑兼具現代感與在地風情的氛圍。
在簡約大方的溫暖木色中,裝飾充滿異國文化的磚紅色,在天然語彙中增添鮮明活力。
衛生間大面鋪覆充滿歷史韻味的石板路語彙,門片塗上帶有自然質韻的綠色,引自然氣息漫漫入室。
站在庭院高處,將蔚藍大海與深堀町的街景盡收眼底。孩子們在日常中不僅能感受到自然氣息,亦能體會小鎮的文化底蘊。《FK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成為一座橋梁,設計師充分利用深堀町的地形與文化特色,連接起孩子與腳下的土地、眼前的海洋,以及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歷史記憶。
如隧道般的廊道將視線細膩延伸,站在高處,孩子們可遠眺周圍山林景色,感受空間與自然氣質的相融共生。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