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4
位於宜蘭礁溪的《UR COZY》,是一棟自地自建、以租借使用為核心概念的多功能空間,室內設計則由UUU DESIGN INC.團隊操刀。設計師說道,建物尚在施工的階段時,她們便已先由建築模型和現地條件等面向,先行機能配置等細節,然而,真正踏入現場時,窗外意外展現的風景,仍給了她們驚喜──正對基地前方的大樹成為每層樓極具詩意的端景,頂樓則能遠眺海岸線與龜山島,成為最天然的景深。
室內語彙由建物立面出發,形塑由外至內一氣呵成的設計敘事。
內外相融的基調
業主期待本作能兼容多種租借用途,不論是拍攝場景、品牌活動,或是提供遠離塵囂的短暫停留,有鑑於此,整體設計必須避免喧賓奪主,室內延續建築外觀色調,以白色及米白色作為襯底,旨在模糊內外界線,營造舒適無負擔的氛圍;此外,繞行式階梯令動線時而穿梭於內、時而延伸至外,從立面亦可窺見流動的階梯姿態,巧妙增添建築的立體感與律動。
一樓因為鄰近馬路,特別利用下沉式沙發塑造被包覆的安全感,環繞形式也拉近與會者間的距離。
落地窗引入充足光線和盎然綠意,成為最天然的襯底。
針對全案選材,設計師表示,如何賦予白色基調更具層次的韻味,是她們所關注的切入點。牆壁塗刷細膩的特殊塗料,表面帶著手工鏝抹的質樸肌理,有效弱化純白容易予人的生冷感,地坪則鋪設與牆面色調接近的磁磚;洞石、淺色木皮的天然紋理和溫潤觸感被運用於檯面與立面,細緻卻不張揚,隱約映射光影變化。為了維繫空間的俐落個性,家具及細部五金則加入金屬元素,局部反射的特性強化了畫面的節奏張力,這些材質的交互使用,讓視覺和觸覺產生了絕佳的連續性。
家具軟裝著重圓潤、具份量感的型態,使其穩定畫面平衡。
牆面塗刷特殊塗料,地坪亦鋪設同色系的磁磚,讓結構銜接更為流暢。
以光為筆 以景為布
本作平面單純,僅依需求進行最舒適的配置。一樓臨街,透過下沉式沙發區應對外部視線,提供被包覆的安心感,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二樓至四樓採低地台床的形式布局,壓低水平線藉此突顯通透感;五樓則以散發夕陽般橘色光暈的巨型燈箱搭配大尺度弧形天花,構築沉浸式的視聽情境。
二樓。金屬島台和簡約的空間氣質相互對映,注入一抹個性魅力。
旋轉屏風兼具衣帽間及更衣室機能,將剛性需求融進造型之中。
綜觀室內,可以發現從牆面轉角到天花板的曲面造型,再到家具邊緣的柔和過渡,圓弧語彙消除了銳利的邊界,讓空間輕巧地環抱著使用者,同時替開放格局創造適度隱私,美觀之餘也蘊含著功能性。
三樓。結構的設立讓視線在行走間逐步獲得釋放。
四樓。曲線造型柔化了場域的生硬,也間接劃分出床鋪和浴缸的無形界線。
在差異化的市場定位思考下,每層樓設有專屬的機能島台,內建飲水設備,而非另外提供瓶裝水,將貼心服務內化至設計中,打造賓至如歸的體驗。為釋放更多的空間餘裕,捨去玄關或梯廳確保室內的敞亮,二樓特別設置可旋轉的屏風,兼具吊衣跟換衣功能;三樓則利用側牆遮擋部分視線,讓人在行進間感受隱蔽及開闊的縮放自如。衛浴空間亦為全案亮點,設計師將浴缸置放於最優勢之處,面向落地窗,直對綠意,讓四季流轉的光景成為橋接空間和自然的媒介。
五樓視聽室。夕陽般的橘光燈箱深化空間暖意。
《UR COZY》透過大量留白的呼吸感,為多元情境預留彈性,弧線和純粹材質的相輔相成,將建物、室內及景觀完美串聯,讓使用者在城市邊陲的一方天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在節奏。
大尺度的弧形天花和燈箱設計賦予五樓震撼的情境。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