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8.29

台中「紅點文旅」 改裝亮點搶先看

坐落於台中市中區、曾獲得《米其林指南》推薦的設計旅店「紅點文旅」,在2014年開幕時即在台中掀起風潮,揉合物股又前衛的衝撞美感,尤其大廳的銀色溜滑梯不僅是特色亮點,更成為旅客入住的美好記憶。開業邁入十年之際,紅點文旅思考下個階段希望帶給旅人更多一點什麼?同時也期待賦予城市更多新意和心意。 紅點文旅入口廊道外觀。   紅點文旅前身為1979年竣工的銀河大飯店,見證台灣70-80年代經濟繁華至衰落,而2014年誕生的紅點文旅經歷了十年光陰,大廳的溜滑梯「COWABUNGA」是旅店一直以來的象徵,也是一股充滿創造力的召喚。 紅點文旅營運十年後全新改裝,邀請義大利波隆那插畫首獎藝術家鄒駿昇跨界合作。   2024年9月,全新改裝的「紅點文旅」將正式開放,經營團隊攜手義大利波隆那插畫首獎藝術家鄒駿昇跨界合作,調整LOGO讓識別更鮮明活潑,另外也緊扣品牌精神,放大「紅點」意象,從2D平面延伸到3D空間打造全新視覺風格,在強調創新的同時也保留延續記憶的大廳溜滑梯,精準連結旅客對旅店時空記憶的向度,創造更多趣味性。 大廳溜滑梯是旅店的特色亮點。   改裝亮點 本次改造攜手業界知名的國際藝術插畫家鄒駿昇,與其團隊「吉日設計」首次跨界合作,用全新的視角和概念重新梳理品牌風格,在極致的收斂後大膽突破,顛覆舊有的空間印象,正式把「紅點」推到大家眼前。 「紅點」意象隨處可見。 鄒駿昇說道:「希望來到紅點文旅的旅客可以感受有別於日常的體驗,好似造訪『大人味的玩具店』,充滿吸睛療癒;另一個重點是大廳溜滑梯被更好的呈現,帶點劇場般的奇幻感,讓人感覺隨性自在。」 全新房卡。 二樓的「有丘Very Chill」標高83公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空間設定,紅點文旅團隊回應,主要是思考旅店本身與地域的連結,梳理品牌的同時,也希望融入城市的文化和歷史脈絡。台中市舊稱「大墩」,意指土丘,大墩的最高峰就位在台中公園內的「砲台山」,紅點文旅的「有丘Very Chill」則於無形間與其相對應。 二樓「有丘Very Chill」的設計概念隱含了城市的文化與歷史脈絡。   隱藏在二樓角落的親子空間,鄒駿昇利用大膽的撞色,讓空間的視覺感放大,塑造出如同繪本般色彩繽紛的奇幻世界。 大膽撞色的親子空間。   與頂級香氛品牌ScentLiving合作,選擇獨家Mountaineer香味,踏入「紅點文旅」就能被清新的薄荷香氣與草本苔蘚氣息所環繞,藉由自然、輕盈、舒緩神經的嗅覺暗示,帶來身心的放鬆與愉悅。 旅店與香氛品牌合作,以獨家香氣舒緩身心。   而鄒駿昇親自設計的「熊頭燈」,將平面插畫轉化為立體展示,造型可愛兼具潮流感,改裝房型為呼應大人味玩具店的全新定調,以及二樓「有丘Very Chill」空間,加入了些許Out Door元素,而熊頭燈更是形塑一種劇情氛圍想像。 客房內的「熊頭燈」由鄒駿昇設計,營造一股情境想像。 客房內的「熊頭燈」由鄒駿昇設計,營造一股情境想像。 客房內備品全面升級,與全球及在地知名品牌聯名打造,包括與TOYO日本東洋鋼鐵聯名的文創商品-午茶小紅盒、日月潭朝霧茶莊的紅玉紅茶、台灣設計品牌TaG的Tent Acme面紙盒等;客房家具亦選用台灣知名露營品牌BLACK Design、吊掛衣服的竹衣架為台灣時尚家居品牌Gudee,種種細節展現了旅店的用心和對品質的追求。 房內備品與諸多品牌聯名。圖為台灣設計品牌TaG的Tent Acme面紙盒。   地下一樓的引光餐廳,原先風格為昏暗的色調,整體氛圍較成熟,全新改裝則將時間感從PM轉成AM,自然柔和的基調設計,讓空間有種大學餐廳的年輕休閒感。透過4000K的自然光色溫,仿造出天窗的嵌燈設計,使人有著恍若位於地面以上的錯覺。 地下一樓的餐廳。透過4000K自然光色溫,營造彷彿天窗的嵌燈設計。   地下一樓的餐廳。透過4000K自然光色溫,營造彷彿天窗的嵌燈設計。 紅點文旅RedDot Hotel 地址」台中市中區民族路206號 電話」04-2229-9333   資料及圖片提供」紅點文旅 撰文」陳映蓁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pó tó pah bīn」

2024.08.27

2024臺灣文博會首度移師台南,以「寶島百面pó tó pah bīn」為主題,從精心策劃的展覽到動態的現場表演及互動裝置,藉由台南視角詮釋文博會,策展主題到視覺設計元素皆富含台南的獨特性;展館更以主場域-大臺南會展中心為核心,並延伸至台南文創園區、321巷藝術聚落等地,感受在地文化自信,並全面展示台灣豐富的文化多樣性與創意創新。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以文化展演歷史的百樣百態 本屆文化策展首度結合品牌商展,從概念到空間完整融合的文化策展,以「文化細胞」為概念,貫穿會場一樓與三樓。一樓商展區旁「世代之間」及「價值的追求」兩個展區,由東和鋼鐵的大型鋼鐵架構、源源鋼藝的生活小器,以及大量報紙的民主報攤,呈現兩個鋼鐵產業在世代傳承間走出品牌特色,以及從書桌到街頭,台灣社會持續前進的腳步。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文化策展以「那行那聽」、「那看那記」、「那會按呢」,分別對應以走讀、展示、論壇展演三種形式,打破場地上的限制,擴大「歷史教室」的空間侷限。走讀行動展場的「那行那聽」,邀請參與者往來於各歷史現場,從台南為起始,透過糖業、水文、貿易、鐵路等不同的歷史路徑,跨越台南溪南溪北地區,進一步認識1624年後的台灣百面,啟發民眾對於文史的想像。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那看那記」則利用展覽的轉化與影像,帶大家看見台灣傳統產業的啟發與心生、透過棒球所展現的團結對外、自由民主的百年追求等,不論是什麼樣的樣態,都是刻印在台灣人細胞中的DNA;「那會按呢」透過展演與論壇講座,著眼於當下的文化創意與驚喜,期待透過展演論壇,開啟多面向的討論,讓創作者與議題、媒介交互對話碰撞。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從一樓的「細胞相挵」到三樓的「細胞做伙」,隨著探討議題的不同,以展場、劇場或講堂,為觀者帶來不同感受與共鳴,也看見文化細胞生長出微型歷史的百樣百態,成就寶島百面。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 pó-tó pah-bīn」展場照。宜東文化提供   2024臺灣文博會 地點」大臺南會展中心 日期」2024年8月26日至9月1日     資料及圖片提供」文化部、宜東文化 編輯」陳映蓁

&Tradition 2024年新品-承啟經典 匠心設計

2024.08.15

&Tradition持續專注於講述原創設計故事,融匯當代創意與經典設計的再現,為永恆設計注入全新視角。2024年春夏帶來全新戶外系列、創新燈具與家具設計,以及設計大師們的經典延伸系列。 瑪黑家居安和門市展示戶外系列新品。 AX扶手休閒椅展示於櫥窗。   而秋季的精彩之作,瑪黑家居也搶先曝光,英國經典設計師Robin Day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再版作品加入了產品線、來自Hvidt & Mølgaard和Verner Panton的檔案作品,還有豐富的當代新作,期待每一件設計作品能講述動人的靈感故事。 瑪黑家居安和門市店景。   春夏新品 精彩節錄 Thorvald系列by Space Copenhagen Thorvald系列以其雕塑般的輪廓,向丹麥新古典藝術家Bertel Thorvaldsen的精湛藝術、具有韻律線條,以及收藏其非凡雕塑作品的同名博物館致敬。巧妙捕捉了馬賽克圖案與建築重覆結構之間的對比,展現在鋼架和網格座椅的設計中,椅子的清透外觀與大小各異的實心圓形和方形桌面形成鮮明對比。   Ville系列by Anderssen &Voll Ville系列是為&Tradition量身打造的全新戶外系列,包括邊椅、扶手椅以及兩種尺寸的桌子和長凳,為使用者提供戶外的舒適體驗。設計師Torbjørn Anderssen和Espen Voll以他們擅用的木材、鋼材與聚酯纖維織帶,打造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戶外用品。   Sett咖啡桌/邊桌by Luca Nichetto 義大利設計師Luca Nichetto向珠寶鑲嵌工藝致敬,將大理石、玻璃和深色鉻合金巧妙結合,設計出令人驚艷的Sett桌子,體現了他不拘一格的設計風格和對材料應用的熱情。融合義大利風格的視覺衝擊力和斯堪地那維亞的功能主義,可以看到設計師跨文化的設計理念。   Montera金屬桌燈by Jamie Hayon Montera是設計師Jamie Hayon從幾張西班牙老明信片獲得靈感,運用他代表性的色彩搭配,推出兩款樣式:森林綠搭配天空藍,以及琥珀色搭配深紅色。體現了Hayon俏皮的設計風格,希望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AX扶手休閒椅by Hvidt & Mølgaard, 1950 AX扶手椅由Hvidt & Mølgaard於1950年設計,採用當時的新技術,首次將工業化成型的膠合板應用於三維空間,設計出無需軟墊,便能帶來前所未有的舒適坐感、被譽為史上最舒適的木椅之一,成為全球著名博物館中的典藏之作。 設計師 Hvidt & Mølgaard 。   AX設計外觀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是其扶手的連續曲線,像是從框架中延伸出來,與從椅背延伸到椅座前部的曲線相映成趣,體現了兩位設計師對丹麥家具製造技藝的精通,以及對優雅平衡結構的無盡追尋。   &Tradition 秋季新品預覽 2024年秋季英國設計師Robin Day一系列再版作品加入了產品線,還有來自Verner Panton等經典大師的檔案作品,以及其他當代新設計。無論是再版經典,或是當代新作,每件作品皆能講述背後動人的設計價值。 英國設計大師 Robin Day 。   RFH家具系列|Robin Day &Tradition與Robin和Lucienne Day基金會合作,推出Robin Day為英國皇家節日音樂廳(Royal Festival Hall)設計的五款代表性家具系列。RFH系列彰顯了廣泛的適用性,單品涵蓋多種場所需求,包括戶外椅、兩種尺寸的戶外桌、一把扶手椅和一把休閒椅,成功為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的演奏大廳、門廳及公共空間賦予了獨特魅力, 也使這一系列的設計在未來數十年繼續綻放光彩。   Daystak家具系列|Robin Day 1951年,Robin Day為英國家具公司Hille設計了首款低成本折疊椅—Hillestak,時隔時隔70餘年,這一經典之作以「Daystak」之名再度重登舞台。他的設計深入探索了模壓膠合板的應用潛力,與低成本家具競賽精神相契合,目的在為緊湊生活空間尋找理想的居住和家具解決方案,也為大眾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需求。Daystak系列包括可堆疊椅子、桌子和書桌,每一處連接點和彎曲結構都充分展現了Robin Day對有機型態的喜愛。   Flowerpot落地燈|Verner Panton Flowerpot落地燈依據Verner Panton的原始設計草稿和原型打造。擁有堅固的底座,每盞燈都由精緻的拉絲不鏽鋼或鍍鉻燈臂支撐,落地燈高度與扶手椅、沙發和桌子完美搭配,增添一份獨特韻味。   Massif吧台椅|Anderssen & Voll Anderssen & Voll推出的新款Massif吧台椅,「Massif」源自法語,意為群山之巔,因其堅固外型與升高圓盤的設計,讓人聯想到山地高原。獨特圓形圖騰般輪廓與俐落結構,外觀吸睛而且穩固,為用餐環境注入輕鬆愜意的氛圍。   資料及圖片提供」瑪黑家居 編輯」陳映蓁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浸潤於藝術與自然之美

2024.08.07

「越後妻有」並非地圖上的正式名稱,而是由日本古地名「越後國、妻有庄」而來,現今指的是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自2000年開始,每三年舉辦一次,是世界最大型的國際戶外藝術祭,以「人類就在自然中」為理念,地方再造為目標,將藝術作為橋樑,農田作為舞台,探討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發掘地方蘊含的價值,重振在現代化過程中日益衰頹的農業地區;期望藉由藝術的力量、當地人民的智慧以及地域的資源,共同振興農村面貌。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主視覺。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其中,有些作品同時也成為餐飲設施、住宿設施,提供參觀者使用,另外也有一些作品是利用原有的空屋或廢棄的學校進行改造,賦予這片土地新的生命。在踏上藝術之旅的同時,也可飽覽美麗的自然景觀,或是體驗祭典、手作教室等豐富的活動,讓身心沉浸於越後妻有獨特的風土文化。大地藝術祭讓整個山林成為大人小孩學習和遊玩的場所,喚起大眾對故鄉的思念,亦重新感受到了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繫。 本屆的全新作品。中國建築師馬岩松率領MAD Architects團隊製作的《野辺の泡》(Ephemeral Bubble)。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讓藝術成為鏈結人與土地的媒介 2024年第九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正式登場,展開為期87日的藝術盛典。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佐藤卓(Taku Satoh)自2012年起擔任創意總監,設計了本屆全新的主視覺海報,以越後妻有在地風景、著名作品為主要發想,並由金本凜太朗(Rintaro Kanemoto)擔任攝影師。 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全新創作《in and out》。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法國藝術家elparo全新作品《strange rock》。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約有85件全新作品首次亮相,也同步公開歷屆的經典作品,共有約311件作品於新潟大自然的舞台上盡情展演;另外,亦特別強調環境保護與再生的議題,透過多媒體裝置、雕塑和互動裝置,深入探討自然、藝術跟社會之間的連結。展期至2024年11月10日止。    義大利藝術家Esther Stocker的《Perspectives of Longing》,已成為永久作品。攝影」Kioku Keizo Ilya&Emilia Kabakov經典創作《The Rice Fields》。攝影」Nakamura Osamu   互動型藝術裝置|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明石溫泉 藝術祭期間特別企劃展「MonET船長的87天方形冒險」,由藝術家原倫太郎與原游擔任策展人。在展覽期間,十日町地區的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的池塘、回廊和明石溫泉將變身成藝術遊樂園,由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帶來數個不同的體驗型裝置和大型雕刻等,可以近距離與藝術品互動。假日的美術館開放到晚上九點,作品將以燈的形式呈現,使人感受日間與夜間兩種不同的作品世界觀。  原倫太郎+原游《阿弥陀渡り》(Amida Crossing)。圖片提供」寧淨Ninjin Numen/For Use《Tape Echigo-Tsumari》。圖片提供」寧淨Ninjin     個人的五感體驗|奴奈川校園 兒童五感體驗美術館 昔日的教室變成一間間令人興奮的藝術空間,藝術家松本秋則和松本倫子帶來了的竹編與聲音作品《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另外,大地藝術祭的經典作品《脫皮之家》的藝術家鞍掛純一本次再度參與,以「錢湯」為靈感創作出《木湯》,將整間教室用木頭包裹,讓觀眾可以沉浸式感受木材的香氣和觸感。 竹編與聲音作品《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深入探索地方|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校 位在津南地區的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校,過去是為了解決在地義務教育缺乏而建造的學校,2021年廢校後這裡被改造為大地藝術祭的設施,並開啟了全新計畫。為了呼應此區自古以來特別的「獵熊文化」,本次展出關於秋山鄉的詳細調查,包含歷史資料與紀錄片等,並陳列多位藝術家由不同角度解讀獵人文化和在地的民間信仰,例如藝術家井上唯使用在地草木,並參考前人的搭建技術所製作的大型入口《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   井上唯《ヤマノクチ》。圖片提供」寧淨Ninjin     與在地景觀相融|松代城山區域 為了改善位於松代城山區「田野美術館」缺乏休憩空間的現狀,建築師黃聲遠率領的田中央工作群及日本建築師田熊隆樹提出「大地に抱かれるフィールドミュージアム」(被大地擁抱的田野美術館計畫)10年計畫。   作品《被大地擁抱的座椅》為藝術節活動中心「農舞台」附近的山路邊,團隊製作了融入周遭環境景觀的長椅,提供大眾停下腳步欣賞大自然的藝術公眾休憩空間,讓作品成為地景及生活的一部分。椅子表面採用以前日本傳入台灣、但現今日本已少見的洗石子工法,讓觀者體驗台灣味的建築特色。   田中央工作群+日本建築師田熊隆樹打造的《被大地擁抱的座椅》。圖片提供」文化部     烏克蘭藝術家作品|東京電力信濃川發電所連絡水槽 曾多次參與國際展的烏克蘭頂尖藝術家Nikita Kadan,本次選擇利用廢棄的發電廠水槽作為展場,使用鏡面金屬製作了藝術裝置《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作品本身看似是兒童公園中的攀爬設施,實際上卻無法進入,只能從遠處觀賞,象徵著遙不可及的幸福空間。   Nikita Kadan《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圖片提供」寧淨Ninjin     古民家的藝術與美食|產土神之家 超過百年歷史的茅草屋頂古民家「產土神之家」(うぶすなの家),本屆展出的新作為牛島智子的《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藝術家將豐富的色彩以及幾何圖形描繪於和紙上,再將和紙形塑成立體的裝置。 牛島智子《つキかガみ巡ル月》。圖片提供」寧淨Ninjin   此外,產土神之家也可以享用由義大利料理主廚有馬幫明所監製、在地媽媽們烹調的限定在地鄉土料理套餐,色香味俱全的新鮮蔬菜由在地媽媽們親手栽種,白飯也是使用新潟當地的棚田米。   產土神之家限定定食套餐。圖片提供」寧淨Ninjin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日期」2024年7月13日至11月10日(星期二、三休館。部分作品設施照常營業) 地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津南町越後妻有地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寧淨ninjin、文化部 撰文」陳映蓁

AB Concept重塑東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大堂酒廊

2024.08.06

AB Concept新設計項目—東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大堂酒廊揭幕。東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建於2007年,旨在提供別致的餐飲休閒與奢華的住宿體驗。AB Concept此次酒廊改造,希望將富麗精緻與日式優雅相融合,給予賓客別致體驗。 空間突顯高空視野與採光優勢。   開放空間採用活動座席安排。 酒廊新貌是以日本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互相融合,氛圍溫馨並透露有趣細節,讓賓客彷如置身於東京友人的私人宅邸,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之美。   用和紙燈飾作照明輔助。 新規劃突顯出酒店位於高樓層的極佳視野,以及挑高空間的採光優勢,使用仿古鏡折射光線、創造景深,並在開放式廳區運用靈活的座席安排引導視線流動,予人高雅氣派的首要印象。   櫃內陳設工藝收藏。 全作主要設計靈感源自日本傳統工藝,以精細的木工手藝配搭精巧的和紙元素,體現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除了體現日本工藝意蘊,為打造濃厚的居家氣息和日系風格,立面多以溫潤木皮進行鋪陳,採用和紙圖案點綴的木質落地燈作為照明輔助,在溫潤柔雅的空間質地裡,鋪陳光線層次。    半包覆式座椅予人安全感。 規劃半包覆式座椅增加隱私感受,部分桌區也採用屏風櫃劃界,櫃內陳設精心挑選的工藝收藏品,這些引動交談話題的裝飾細節,無不給予賓客別有趣意的感受。   採用沉穩雅致的配色與舒適面料。 沿襲現代舒適與傳統典雅相融合之主題,全作採用沉穩低調的配色,家具均選擇觸感細緻的面料包覆,將奢華感受與日式優雅融為一體,建立了一座位於高空,隱密而悠閒的交誼場所。  夜景盡收都會華麗的夜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AB Concept 編輯」Sumile

SODA (Thailand) Ltd.操刀 馬爾地夫笛古島.安納塔拉度假酒店

2024.08.01

馬爾地夫笛古島.安納塔拉度假酒店(Anantara Dhigu Maldives Resort)坐落於南馬列環礁一座令人驚豔的天然島嶼上,四周環繞著晶瑩剔透的潟湖。經過數月內部整修後,馬爾地夫笛古島.安納塔拉度假酒店正式以全新面貌亮相,不僅別墅軟硬體升級,更增加四座全新泳池。 馬爾地夫笛古島.安納塔拉度假酒店由泰國知名的SODA (Thailand) Ltd.團隊所打造。   融合水域之美 構建愜意環境 水上別墅由屢獲殊榮的建築和室內設計公司SODA (Thailand) Ltd.的Stephen O'Dell 和他的團隊,以「航行的靜謐」為主題所打造,靈感來自於馬爾地夫船隻的型態,及其在寧靜的馬爾地夫水域上航行的旅程;透過設計來展現船隻航行在水面上時的流暢線條和舒緩節奏,將周圍水域之美融入別墅內部空間,構築出有利於放鬆的舒適環境。 帶躺椅的豪華日落水上别墅。   40座水上別墅懸浮於清透晶亮的潟湖上,圍繞於一座迷人的天然島嶼依次排開,Stephen O'Dell及團隊營造了兼具實用和舒適的空間,在度假別墅中實現了功能與設計美感之間的平衡。室內以溫暖的中性色調烘托出舒緩的氛圍,描繪出自然和諧的感受;家具則利用藍色調做點綴,藉此與水景產生相映成趣的韻味;日出水上別墅和日落水上別墅則增設了水上吊床,企圖在室外創造一個有趣且巧妙的空間。 日落水上別墅。   馬爾地夫笛古島.安納塔拉度假酒店更推出四棟新的豪華日落水上泳池別墅。改造自原有的日落水上別墅,增加一個更大的無邊際泳池。受遊客喜愛的日落泳池別墅數量亦同步增加,每棟皆提供129平方公尺的奢華空間,可直接連通至清澈湛藍的潟湖。 水上別墅臥室。   酒店提供多元完整的水上和陸上活動,可以在駐點水上運動合作夥伴Aquafanatics的帶領下,享受水下探索的刺激;也設有網球場、排球、羽毛球、桌球、國際象棋和壁球的專用場地,及設備齊全的健身中心,讓旅客盡情享受度假時光。 日落水上別墅可盡享美麗景致。     資料及圖片提供」馬爾地夫笛古島.安納塔拉度假酒店 編輯」陳映蓁

穿梭綠林的半透明建築《翠屏花障》

2024.07.24

Wutopia Lab設計的新作《翠屏花障》正式開放。此項目是位於無錫渤公島公園內的公共空間,設計靈感源自《漢宮春曉圖》裡描繪的古典園林畫面,其中一座涼亭建築與圍牆以竹構或木構搭建而成,只有建築骨架,不見屋頂或實牆,用爬藤植物覆蓋圍牆和屋頂,融合了自然與人造。 花殿作為長廊的入口。    半透明的花殿建築。  半透明的花殿建築。 Wutopia Lab將此一畫面轉譯至當代環境,讓《翠屏花障》作為新式涼亭,隱隱扣合古典園林之景。 1.2公里的路徑上形成不同的牆頂組合。 1.2公里的路徑上形成不同的牆頂組合。   基地原本是一座1.2公里長、爬滿紫藤和薔薇的鋼制花架,因年久失修有安全疑慮需要重建。Wutopia Lab 以羽毛狀的樹葉為原型,在1.2公里的路徑上形成不同的牆頂組合,或開或合,或獨立或交疊甚至消失,改變了原本花架走廊的單調。   日後植物將爬滿廊架,將它變成一座綠色建築。     圍塑長廊的鋼架以圓鋼作為龍骨,鏤空葉面採用網鋼便於植物攀爬。白色鋼網讓光線得以透入,使廊內感受顯得明淨,在光照下朦朧的葉片質地創造了霧一般的視覺效果,這條路徑線條彎曲仿若舞龍,因而命名為《翠屏花障》。   用白色鋼網片層層疊疊地圍合成一個向中心集中的無頂建築。 在光照下朦朧的葉片質地創造了霧一般的視覺效果。   Wutopia Lab再設計一座花殿作為長廊的入口,同樣用白色鋼網片層層疊疊地圍合成一個向中心集中的無頂建築,像是一座半透明殿宇,也像是渤公島公園重新修繕開放後的美麗加冕。   入口花殿夜景。 入口花殿夜景。   落成後的白色透明的《翠屏花障》與花殿是第一階段。下一階段植物將爬滿廊架,將其變成一個綠色建築。   廊道夜景。   廊道夜景。 第三個階段則是未來花開後,各色爬藤植物相繼綻放,將白色長廊融入自然中,傳達Wutopia Lab將以當代的材料和形式轉譯傳統的新成果。   〈翠屏花障〉夜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Wutopia Lab 編輯」Sumile

義大利國寶設計團隊精心打造-墾丁嘉佩樂 融合自然與文化

2024.07.23

世界指標性旅遊媒體Travel + Leisure連續於2023及2024年評選為全球最佳酒店品牌-嘉佩樂酒店及度假村(Capella Hotels and Resorts)與子樂投資管理之穎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於屏東恆春半島之西海岸線,打造台灣首家世界級奢華度假村-墾丁嘉佩樂Capella Kenting,預計於2028年開幕。 墾丁嘉佩樂擁有蔚藍海景及夕陽景色,預計2028年開幕。   設計主軸緊扣自然景觀 墾丁嘉佩樂由設計眾多世界級奢華度假飯店、義大利國寶級建築設計師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精心操刀,於超過33,000坪的基地,以超低密度打造65間具備高度隱私的奢華獨棟Villa,為全台灣第一座純Villa國際級度假村。設計靈感源自於當地的濃厚文化和迷人景觀,賓客可充分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領略墾丁國家公園的非凡景致及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包含度假村周圍迷人的沙灘、型態各異的岩石和蒼翠繁茂的自然植被。 台灣首家世界級奢華度假村-墾丁嘉佩樂Capella Kenting。由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師ACPV ARCHITECTS精心操刀,每房皆具私人泳池及溫泉。   度假村的布局充分考慮了與大海和景觀的密切關係,設計概念上重塑了地形輪廓和地勢坡度,模擬蔥鬱的綠色環境,在建築與自然之間開啟一場別有意趣的對話。賓客抵達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沐浴著自然光、綠植的下沉式落客區,營造令人難忘的過渡效果;循著花園小徑徐徐走向別墅,予人一種造訪私人園林宅邸的感覺,一覽無遺的海天美景也成為建築絕佳的襯底,全景視野讓住客有機地融入其中,精巧的照明設計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視覺干擾,同時保護自然環境。 墾丁嘉佩樂Capella Kenting透過屏東文化及自然景觀,發展出恆春半島的獨特體驗。   突顯在地文化及特色 嘉佩樂集團對奢華的定義是藉著故事敘述的方式,透過結合傳統、探索、個人特色、及創新驚喜等元素,雕琢出真實、有意義的深度旅行體驗,形成當代、匠心獨具的敘事風格,來詮釋酒店所在的城市。 ACPV ARCHITECTS將設計與文化緊密連結,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視覺影響。 因此,在整個開發專案中,圖案、紋理和幾何形狀等細節都與在地特色呼應,不僅和諧融入自然意象,也巧妙地平衡了私密性跟互動性,度假村的公共空間包含了指標性的嘉佩樂Living Room和會所,讓客人在富有活力的氛圍中享受與他人共處的時光,亦有水療中心、溫泉浴場等,盡享寧靜又隱逸的時光。 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建築設計事務所。   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建築設計事務所董事長、聯合創始人、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認為,此次設計理念的核心在於使建築與海洋產生「互動」。他說:「每一個建築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讓人可以一覽無餘地欣賞到水景和地平線,從而產生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資料及圖片提供」子樂投資、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建築設計事務所 撰文」陳映蓁

水相設計操刀!(beanroom) 保有彈性、不斷變化的有機空間

2024.07.17

(beanroom)是一個強調感官體驗的焙豆文化品牌。經營團隊希望將咖啡生豆作為載體,承載消費者的體驗與故事,並傳達情感給他人,就如同品牌縮寫BR所象徵的祝福心意(Best Regards)。店內特別選擇以永續概念為主的產區或莊園生產的咖啡生豆,透過日常的消費行為,自然而然地實現永續目標。 (beanroom)著重於開放和永續兩個議題,如何透過日常的消費行為及空間設計達成此二目標,成為營運團隊和水相設計共同關注的切入點。   作為以實體空間出發的新品牌,(beanroom)如何「開放」將消費者引入店鋪內?如何創造一個兼顧「永續」與可持續性發展模式的運營需求?在設計策略上,水相設計以消費留成必然存在的包裝材建構空間,將消費者的拿取作為改變空間的動能,於立面櫥窗產生一個色彩不斷變動的皮層,貫徹「商品即裝飾」的主軸。 戶外座位區沿用過往的紅磚材質,企圖串起基地過去與現在的記憶。   讓消費者行為翻動櫥窗樣貌 水相設計設計總監說明,有鑑於基地已荒廢約三年,且位置退縮於街道四米的距離,前方有顆六米高的榕樹,店鋪主體立面被隱蔽了起來,如何將人導引進店裡也成為另一主要需求。設計團隊思考,所謂的「打開空間」是不是就代表「開放」?除了空間的開展,若能藉消費者的行為吸引其他人的關注,進而產生「行為式的開放」,或許也是一個有趣的發展模式。 店鋪立面被隱於榕樹之後,如何將消費者引流入內,也成為另一需求。   戶外座位區正是依此脈絡進行設定,企圖引起行人好奇並入店一探究竟,地坪的紅磚材質延續了基地的原有樣貌,嘗試利用微小的細節鏈結過往的記憶,在新舊交融之間構築具故事性的空間精髓。   另一方面,人的視覺感知十分敏銳,當重複接收到固定的視覺訊息,人眼會因審美疲勞而自動忽略,有鑑於此,水相設計期待商店像是一個有機體不斷成長變化,類似裝置藝術的櫥窗是儲放咖啡豆包裝紙盒的列架,包裝盒以顏色象徵咖啡豆自生豆到咖啡的不同階段,希望藉由消費者的直接參與,根據他們的喜好、消費選擇,透過拿取產生多元的排序變化,成為感官體驗的一部分。 櫥窗作為過路客和店鋪的首要接觸,水相設計嘗試藉由不斷變動的皮層保持商業空間的彈性和新鮮感。   櫥窗的色塊是由消費延伸而出的藝術姿態,它是不固定、無法預期的,空間不再是靜止不變,定期更新的產品包裝躍為主角,讓固定的陳列架退至配角,一來減少設計固化後的審美疲勞,二來減少需對應市場潮流與話題性衰退而產生的大量裝修廢材,在在說明著設計者欲傳遞的理念:「透過行為的方式達成永續」。 類似裝置藝術的櫥窗是儲放包裝紙盒的層架,隨著消費者的拿取、移動,產生色塊及型態的變化,活化畫面。   有機變動的空間靈魂 進入室內,雕塑感十足的吧檯隨即映入眼簾,設計師解釋道,吧檯的形體並非單純服務造型,所有的切線皆是為了因應使用行為,並將收納機能隱於其中,最大化地將空間釋放而出。 包裝盒的顏色象徵從生豆到咖啡的不同階段;入口的斜切角則便於店員進行接待。 吧檯主要因應使用行為而有了造型的變化。   中島外側的立面褶皺肌理利用了運送、搬運生豆的麻布袋為模具,每款麻布袋織紋疏密隨咖啡豆產地、莊園而異,透過觸感回溯豆子在環境裡的狀態、如何影響風味,這些隱藏的線索讓造訪者實地感受永續的價值,而不僅是以環保材質拼貼空間的表象答案。 為了最大程度地釋放空間格局,所有服務、收納機能幾乎都隱藏於吧檯內。 中島立面褶皺肌理以咖啡豆的麻布袋作為模具,用柔軟的材料意象建構堅固量體,也緊扣店鋪業種。   而吧檯檯面的紅銅質地亦會隨時間積累有著不同的色澤變化,於不同面向演繹著有機變動的設計主軸,這種動態的生命力也成為(beanroom)獨樹一格的風貌。   吧檯檯面的紅銅質地隨著時間、人的觸摸產生色澤紋理的改變,十分貼合空間有機變動的概念。 在(beanroom)一案中,設計團隊扮演著「創造樂高」的角色,並把樂高堆疊、呈現的彈性交付給空間使用者。在處理相對功能實務面的零售陳列牆時,希望它的線條輕柔纖細,盡量弱化存在感,市場上規格化的鉸鏈整齊成排鎖上牆為陳列架,避開少量訂製的加工環節,可隨需求翻動變化,讓這些鉸鏈展架好似一幅躍動的構圖;再者,即使商家未來移動選址後,這批鉸鏈仍可因規格化再挪為他用,所有商品陳列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性亦是思考永續的嘗試。   鐵工鉸鏈與磁鐵共構出整齊劃一的展示牆,翻動的過程也自然成為一幅構畫;規格化的五金品項後續亦可挪做他用。 展示牆面細節。 多元感官豐富咖啡本質 (beanroom)將旅程作為咖啡豆產品的重要概念,透過咖啡展現不同的「風味地景 Gustatory Landscape」。推出六款不同地景風味的配方豆,其中一款「騷動台北」以辛香料和楊桃等衝突風味,展現台北多元融合的城市意象,風味令人印象深刻;每款配方豆均邀請專業音樂媒體「樂手巢」安排各30分鐘的歌單,希望透過品飲時味覺的變化,搭配聽覺的氛圍感受,啟程探索屬於自己的幻境之旅。   利用圓棒保留層架的彈性,讓業主可依商品型態或需求自由調整陳列方式。   (beanroom) 空間設計」水相設計 / 李智翔 葛祝緯 陸安妮 柯宛妤 家具設計」水相設計+monouno 平面設計」平面室graphic room 攝 影 者」揅空間工作室Studio Millspace 主要材料」砂漿漆、麻布灌模、紅銅染色、樺木染色、清水磚、不鏽鋼、鐵工鉸鍊、陶磚、珪藻土     資料及圖片提供」水相設計、(beanroom) 撰文」陳映蓁

舊城燈火的當代轉譯《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

2024.07.15

《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隱身於都市綠林之間。 2007年,成都人耳熟能詳的420廠區被拆除,將地塊打造成現在的二十四城,CCD香港鄭中設計師事務新作《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便是落成在這片對舊城煙火嚮往並內含高品質生活的區域。   傳統民居的建築輪廓融於酒店立面。 CCD香港鄭中設計師事務所期待藉由此作,將工業時代的文明與風雅閒逸的傳統完美交匯,讓人們進入其中時,能感受到歷史無限的榮耀,還能窺見獨屬於這裡的芳華。   詩意的棲居意念,貫穿了酒店裡外。 置身歷史中,超然時間外。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整體設計,濃縮著對文化與時間的珍視。設計初心,是希望人們在這裡能真正做到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土地上徜徉時,能產生對城市文化的認同和共情。   古韻今貌的外觀,呈現設計手法以當代視角詮釋傳統元素。 CCD在尊重過去的同時,以成都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與二十四城的歷史追憶為靈感,把項目的歷史文化精髓提煉至酒店,以東方禮序重塑空間的原始結構,促使古今融合,滋養出空間中的雅致閒情。   酒店細節揉入了當地文化與記憶。 因堅持對歷史與自然的尊重,溯源老成都記憶中的煙火與詩意,設計上希望它能兼容古今,將成都傳統建築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合在空間之中。也令古法構圖與現代設計,新與舊之間形成反差,又並蓄和諧的美感。 青磚為材、坡屋為頂,讓人彷彿置身古代街巷。   優雅的室內空間,融合了現代設計與傳統元素。深色木質牆面,與大面積的淺色牆體形成鮮明對比。圓形餐桌和紅色皮椅,巧妙地搭配懸掛的透明燈罩,為整個空間增添了現代感和輕盈感,既溫馨又不失高雅。 雅致的室內空間,簡約而現代。   客房呈現寬敞明亮的設計風格,整體簡約而現代,木質元素與淺色調共同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為創造空間層次與場域變化,利用門片進行隔斷,除了有彈性隱蔽場域之用,也藉此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區塊,當場域連通時,環境的自然光線能充盈室內,使人感到放鬆愜意。   家具、畫作或是裝飾元素,都以當代詮扣合環境的文化情氛。   酒店期待旅客能體會到時光沉澱的溫度和歲月賦予的從容,客房內所有的家具、畫作或是裝飾元素,都以當代詮扣合環境的文化情氛,令復古氣息雜糅了新意的美。   客房設計透露出時光沉澱的溫度。 典雅的衛浴空間則以壯麗的城市景觀為背景,讓人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享受到放鬆與愜意的私人時光,令入住者體會古典與時尚之間,獨綻芳華。 衛浴空間以都市景色為背幕。 資料及圖片提供」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 編輯」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