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7.12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城市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位於昔日五條港區域的台南海安路曾是台灣全島最興盛的商業中心,隨著河港填為陸地,往日風華不再,道路拓寬後又因地下街工程封街近10年,直到2004年由在地居民、公部門與藝術家攜手發動「海安路藝術造街」,以藝術縫合城市傷痕,開啟一連串具實驗性的城市改造,讓海安路從破碎空間成為備受歡迎的徒步藝術街區之一。 站在城市起點 穿越台南400年 2024年,海安街道美術館正式邁入20年,由都市藝術工作室策展,以「城市的故事,從這裡開始」為題,主展場位於海安路中央軸帶,是府城繁盛故事的起點。策展思維納入河港元素,引領觀者隨著帆影、船笛、水文,航入府城故事主軸,藝術作品的展示地點從已陸化的海安路延伸至仍位於水岸邊的河樂廣場及大涼生態公園,透過大型裝置藝術,呈現日夜共影交織多變的環境視覺。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 主視覺。 本次共新設了13件作品,包含通風塔大型作品5件、街道家具6件(展期兩年),以及運河區域水岸藝術作品2件(展期一年),並加入新媒體藝術及更多互動元素,讓城市的藝術體驗饒富趣味,同時呼應台南濃厚的人文氣息,希望生活在同一城市空間的人們,都可以在「海安街道美術館」有著美好相遇。 精彩作品介紹 有用主張:時空–瀑布 本次唯一一件設置在水面上的作品,藝術團隊特地以可360度觀賞的立體瀑布作為表現方式。「水」之於台南,是個連貫古今、穿越時空的不變存在,台江內海成為陸地、陸地上開鑿了五條港、五條港逐漸成了街道,曾築起大樓的河樂廣場又把水引了回來,如天降瀑布的作品比喻著城市400年來的各種生命與創造,精妙的燈光裝置藝術又像是源源不絕的活水,為台南注入活力。 范承宗:海安帆城 基地旁是日治時期造船廠遺址,作品以實木構張錯落船帆,詮釋府城400年歷史建築印象,亦彷彿在水岸邊匯聚眾多船隻,船帆起伏交疊,那是將要出航的時刻,也是航行者歸來景致。藝術家特地於作品中設置了座椅,讓觀者可稍作歇息,將周遭景色映入眼簾。 王仲堃:海安開港 「開港」發音與閩南語「聊天」相近,不僅呼應台南開港,當人們坐上這些繫船柱造型的座椅,就如登上一艘船穿越古今。同時,座椅旋轉時觸發氣動開關,將產生彷彿船笛號角響起的樂音,與城市、歷史展開精采對話。 王仲堃:人客來坐 在通風塔後方的兩個由碼頭繫船柱造型發展的座椅,民眾坐下即可透過氣壓發出聲響,與《海安開港》前後呼應,想像昔日五條港區碼頭船隻、商行雲集的繁榮景象。 有用主張:匯河 海安路曾為台江內海,藝術家試圖用流動的光召喚水的想像,將「海流」、「河流」、「人流」與「車流」等意象結合在一個環形裝置上,利用漸進比的手法創造出空間的景深。 例外制作:紛流 作品召喚海的水域記憶,手工打磨綢絲紋的不鏽鋼椅面,猶如內海般圍繞著美麗的大樹,自由奔放的水流意象,呼應海安路的水文歷史。 紀嘉華:《喜樂之流》 此作品以昔日五條港最南端的「安海港」之水波流動線條輪廓作為造型發想。藝術家擷取五個在地景觀及物產之色彩,分別為:玉井芒果黃、麻豆文旦綠、五條港水路藍、井仔腳魚塭粉紅及官田菱角紫,呈現古都包容多元文化與熱情的性格。 貳進2ENTER:Verse U-窗 窗,連接內外;曾為府城入口五條港區所在的海安路,就是台灣與世界連接的窗。LED螢幕就像兩扇窗,呈現Verse U這個虛擬鏡像城市的景觀;觀者掃描QR code即可藉由手機創建虛擬角色,上傳至虛擬城市中與其他角色互動。 貳進2ENTER:Verse U-井 連通地面與地下的水井,是過往飲用水主要來源,藝術家將半月井轉化為街道家具,仿若古今共存,也是連通未知、現實與虛擬間的出入口。 陳怡潔:魔女的海安極速飛行 作品透過抽象化的動畫角色色彩同心圓,以日系角色騎乘著掃帚與台江的黑面琵鷺一同自由飛行穿越海安路;搭配夜間燈光的流動意象,傳遞著台南400年來不斷蛻變的力量。 陳怡潔:《濕地水文》 環繞花台的座椅以漣漪意象呈現,勾勒台南的濕地水文,上方抽象的動畫角色,以及飛翔中的黑面琵鷺,正由此濕地出發、穿越時空,從海安路的歷史與當下飛向未來。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閃閃海安 以水波紋路與疊上不同時期天際線剪影組合的圖樣,與金屬隔柵組成錯視效果,隨著過路的人、經過的車,呈現著若隱若現的樣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歡喜踅阿踅 積木拼成的彩色木馬,拉回兒時雀躍的記憶,化成故事的起點。上方燈光旋轉映射出城市影像,與擷取清朝時期的台南地圖「城池圖」塊狀的積木牆面,讓不同的時空光影變化互相疊加。 資料及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撰文」陳映蓁
2024.07.04
2024「好感空間展 Experience Life」以「探索空間中更多可能」,跳脫過往傳統建材展的既有框架。從生活 × 空間的角度探討材料與生活的連結,邀請觀者勾勒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2024好感空間展7月7日前於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辦。 本次展場分為「創建地」-各類材料、「質空間」-家具家飾、「綠植境」-景觀植物、「自造廳」-工法工具,四大類型進行布展,透過平台媒合形成了許多品牌與品牌聯名的主題館,強調「100種提升質感的空間元素」,以親和的策展方式傳遞給大眾,在推動商展美學的浪潮中,好感空間展不僅是材料展,更是一個落實新創與生活靈感的設計交流平台。 展覽現場直擊。致力跳脫傳統商展窠臼,強調美感和藝術性。 另外,也與多位設計師和生活設計品牌合作,以島型會展空間布置、特闢專屬牆面予參展夥伴聯合創作,讓材料議題不再生硬,成為與藝術對話的媒介,融入創作者想法,為展覽注入創新價值。 讓商展結合五感體驗和美學饗宴 策展人吳郁雯(Lina Wu)說道,好感空間展跳脫傳統材料的展示型態,希望激發參與者對室內設計與展覽空間的全新思考。非常多品牌在經歷轉型或跨界合作的洗禮下,不再只侷限於單一領域,而是更大膽的與不同產業進行融合,持續探索並優化發展方向,例如,傳統建材品牌開始涉足藝術範疇,將設計美學融入產品中;時尚品牌則透過與設計師的合作,創造獨特的室內裝修風格。在這條充滿創新的道路上,策展團隊和身邊的品牌都是同路人,攜手一起追求突破和變革,嘗試打破固有的邊界,共築更多元、具表現力的展覽形式。 展覽現場直擊。致力跳脫傳統商展窠臼,強調美感和藝術性。 作為台南少有的建材專業設計展覽,許多人好奇為何擇點於此?Lina回應:「說到台南,多數人會馬上聯想到小吃或古都歷史,跟產業的連結反而較為薄弱,因此,我想吸引並聚集對公司規劃或發展充滿故事性及期待的品牌,大家一起做出充滿生活感及藝術特色的展覽;同時,也期待提供新創、具實驗性精神的品牌發聲機會,讓他們走入消費者的視野。」 展覽現場直擊。實木家具工廠與設計師莊嘉駿合作的全新品牌umami。 展覽四大議題 影響力講堂 與「PRIOR OBJECT 先驗物件」合作搭建講堂,打造實驗性空間。將金屬擴張網彎折成柱體或牆體,金屬方管和圓管組合成可坐臥的結構,柏油瀝青澆製打磨成光滑立面,壓縮鋁罐二次加工成桌椅或堆疊空間。 展覽現場直擊。影響力講堂入口。 這些材料經過冷接處理(如切削、彎折、壓縮等低溫工作),既能回應環保意識與高資訊流量時代的需求,也能呼應好感空間展在永續策展理念的落實。而講堂內容則由國內外設計圈有影響力的知名人士擔綱講師,分享寶貴經驗。 展覽現場直擊。影響力講堂。金屬擴張網彎折成牆體,再搭配金屬方管和圓管做成的座位區。 日本研發 台灣生產 賑災居住單元 隱身在日常生活中的震災支援居住空間單元—可「變身」的木構造長板凳,由日本人連災難救助協會(AHA)研發。創辦協會的吉川彰布建築師特為地震議題來台,與成功大學數位智能工坊合作落實在台生產,展示最高效的救難居住設計單元。本次特別展示AHA研發的「FUDAN-GI / 普段木」,在日常中的應用樣態與災害應變設計。 賑災居住單元。 台灣設計與製造 在「台灣設計與製造」展區,邀請Stimlig、柒木、Project K等品牌與直學設計合作,以「展中展」形式連結台灣設計師與家具、家飾品牌與製造商,促進多元互動與合作。一方面展示台灣設計與品牌的動能,也希望將設計帶入家具、家飾等製造廠。 台灣設計與製造-柒木。 台灣設計與製造-Project K。 Stimlig設計總監孟繁中分享,品牌創辦九年,首次在台灣參加相關展覽,所推出的品項多兼具實用性與故事性,本次除展示經典熱銷的「巴雷扶手椅」、「島嶼沙發」等,亦帶來全新的「音符沙發」,整合「高背」與「低背」沙發的優點,透過背靠的抬起或收整,不需使用任何五金即可輕鬆轉換沙發型態,造型就像樂譜上的「四分音符」,可自由譜出不同律動的生活旋律。 台灣設計與製造-Stimlig。 藝術饗宴 跨域展演 TSJ Art Restoration成立於2013年,以藝術修復專業為核心技術,全力發展藝術品典藏設備及管理系統,亦提供既有空間/古蹟活化&再利用設計規劃服務,致力將藝術融入生活,永續傳承文化經典。 TSJ Art Restoration。 而「奢石之王」承豪石材則帶來歐洲礦區頂級奢石,首度跨界同台,展出多件經過百年時光淬鍊的藝術品。 承豪石材展區。 展場中亦安排了生活實驗室、CNC領導技術館、照明革新體驗館等亮點展區,讓觀者找到更多生活靈感、探索設計可能與美學創意。 生活實驗室展示NAKNAK設計的物件。 2024好感空間展 日期」2024年7月7日前 地點」大臺南會展中心(台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二路3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好感空間展 採訪、撰文」陳映蓁
2024.06.26
AB Concept受蘇州四季酒店之託,特意為烹調傳統江浙菜式的金璟閣和全日制餐廳雲合,打造意境深遠又引人入勝的用餐環境。蘇州四季度假酒店位於金雞湖的一座私人島嶼上,距離市中心僅數分鐘的車程,坐擁四季山水盛名,同時設有湖畔餐飲、水療中心和其他養生設施,酒店結合自然景觀與精心服務而深受喜愛。 在石質地板鋪陳下引導入餐廳內部。 江浙菜餐廳《金璟閣》取材中國傳統園林意象,透過現代設計語彙的詮釋,結合蘇州在地自然元素與傳統圖騰,構成環境與人文精神的對話。庭院接待區以掛毯刺繡的山水建立虛擬的圓形窗景,和吊燈環形線條、自然色調,雙雙傳遞古樸意韻,讓賓客沉澱餐前心境。 取材中國傳統園林意象,用現代設計手法詮釋。 在石質地板鋪陳下引導入餐廳內部,晶瑩的藍色玻璃屏風與大型垂墜吊燈以輕透質感引導光線的折射,帶來清風拂面般清爽的視覺效果。配合用餐區無接縫的大尺寸窗口引入的自然光線,為室內空間增添通透感受。 晶瑩的藍色玻璃屏風與大型垂墜吊燈以輕透質感引導光線的折射。 在餐廳的另一側,陽台與庭院之間鋪設大片落地窗,將戶外的中式園林轉化為生動畫卷,淡化了室內外的隔閡感,將賓客置身場景充分融入環境的優美景觀。 和吊燈環形線條、自然色調,雙雙傳遞古樸意韻。 針對重視隱私的賓客,餐廳規劃了七間包廂,每間均設有舒適的休憩區,以淺色作為背景主調,搭配圍成圓陣的家具,建構包廂內寧靜的包覆感,同時也引用蘇州傳統建築元素作為洞窗造型,框出戶外扶疏綠意,進一步點出餐廳融合自然與人文的中式美學。 引用蘇州傳統建築元素作為洞窗造型,框出戶外扶疏綠意。 《雲合》餐廳以「身處於自然中的寧靜村莊」理念為發想,選用與蘇州傳統工藝相符的主要材質:泥土、木材、石頭和玻璃,演繹當地與自然共存的獨有詩意。 自然元素充斥於餐廳內每個角落。 自然元素充斥於餐廳內每個角落,熔岩石地面與木質家具、玻璃磚和陶瓷搭建的平台保留原始的色調,形塑出天然的清新。共享式沙發和寬敞的圓形卡座採用編織紋路、點綴淡綠和芥末黃,提供賓客歡聚的雅致場域。相對中央開放的用餐區,私人包廂採用更多具有紋理感的材質,像是木質、陶瓷和鵝卵石,搭配牆面展示的傳統蘇州刺繡,突出蘇州人文獨有的心靈手巧。 共享式沙發和寬敞圓形卡座點綴淡綠和芥末黃,提供賓客歡聚的雅致場域。 踏入廣闊的戶外庭院,以天光為布幕、綠植為端景,石質地面和矮牆含蓄地勾勒賞景的動線,淺色沙發散佈其間,宛如村落的屋舍,為酒店角落增添些許鄉野情趣。 戶外庭院,石質地面和矮牆勾勒出賞景動線。 資料及圖片提供」AB Concept 撰文」江瑜
2024.06.14
「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於6月13日展開,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策劃的「台灣室內設計週」專區以七大主題,串連室內設計、裝修材料、設備廠商,聯合展示設計趨勢與AIoT實景應用情境,呈現設計力的多元面向。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策劃「台灣室內設計週」。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理事長袁世賢指出,「設計之外的設計」整體構想是以使用者為核心,由不同專才領域合作共構,策展規劃均經由縝密的產品、市場與趨勢調研,呈現產品特色與品牌內涵,映現產業快速變化趨勢下,設計從業者所面對的整合應用挑戰。 「設計之外的設計」以使用者為核心,由不同專才領域合作共構。 展區公共場域由台灣室內設計週執行長鄭又維與株株設計總監鍾黎共同設計,結合協會的15位設計師與参展廠商共創規畫,針對參展的12家建材廠商,分別依據品牌精神、產品特性量身打造展示專區、形象影片、文宣輸出品。包括:爾聲設計陳榮聲與MOT和LG、馥閣設計黃鈴芳與東湧熱水器、思為設計徐文芝與冠軍磁磚、光塩設計袁筱媛與睿信三輪、禾熙設計謝張志昇與天恆建材、莫耳設計李宜楨與群群地毯、芸采設計吳佩芸與美登斯家飾、森沛設計李季遠與順威、格綸設計虞國綸與艾立思、 創喜設計龐甄嬉與百亨光電、株株設計鍾黎與點立方測量、文域設計謝鎮宇與楠弘衛浴。 「台灣室內設計週」以七大主題,串連室內設計、裝修材料、設備廠商,聯合展示設計趨勢與AIoT實景應用情境。 針對當今備受重視的科技應用,台灣室內設計週以實質行動進行演示,邀請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參展,展出「全球建築族譜虛擬模型」;馥閣設計黃鈴芳、黃柏菁融入AI智能規劃,創作未來住宅空間展區;由Roso實驗室研發AI機械手臂在現場展示未來機械手臂的操作運用,以及施工技法的可能性跟材料多變性。 專業論壇「設計島嶼」以台灣設計的生態與發展為主題,與觀眾進行分享。 專業論壇「設計島嶼」以台灣設計的生態與發展為主題,由本屆參展的17位設計師暢談關於設計的多面向與可能性,與觀眾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 編輯」Sumile 台灣室內設計週「設計之外的設計」 日期」2024年6月13日至6月16日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2024.06.11
邁入第五屆的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今年以「裸花蓮Raw Hualien」為主題,邀請草原市務所 × 走路草農/藝團共同策劃,打造花蓮城市中心日出大道上獨特的地景裝置,創造自然、有機的真實互動。藝術裝置、串連響應活動自6月9日起展出至10月31日止。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裸花蓮Raw Hualien」為主題,於日光大道上開展。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由草原市務所(右一、二)與走路草農/藝團(左一、二)共同策劃。 自然有機的方式,創造獨特的互動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裸花蓮Raw Hualien」為題,強調材質的原始、直覺的互動、以及惜物與循環的三大概念,將花蓮的都市空間以更自然、有機的方式,創造出人與人的互動,期盼日出大道的表演者、藝術家或是往來的人們,都能成為彼此的風景,呈現跨領域藝術節的多樣面貌。 觀者可在蓬鬆的緩衝枕與自然的草木旁或坐或躺。 本次主視覺由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設計,以「窺探自然」為主題,透過點狀裸植展現山脈起伏與山間的縱橫,並將花蓮七星潭的浪跡、瓊涯海棠的樹幹紋理、岩石的石印,以拓印的手法,進行生態擷取記錄,再透過拼貼的方式,創造出「裸花蓮」的意象—既抽象又直觀,赤裸卻細膩。 主視覺設計由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設計。 精彩作品點亮城市風景 呼應裸花蓮,草原市務所 × 走路草農/藝團在日出大道上共同打造一組長21公尺,高度3公尺的大型裝置,由《草枕》、《花花》與《藍天、白雲、紅藜》三件作品組成,並輔以曲線LED軟燈條,點亮日出大道的風景。 曲線LED軟燈條,點亮日出大道的風景。 《草枕》是徜徉在原野般的枕頭,枕頭上印製九種在花蓮俯拾皆是的野菜,包含過溝蕨、車輪茄、番杏、紫背菜、兔兒菜、馬告、木鱉果、山苦瓜與龍葵,穿插擺設在藝術家挑選的8種真實植栽中,其中更有可食用的地瓜葉、紫蘇與藜麥,塑造日出大道上自然愜意、蓬鬆的休憩地景,緩衝城市生活的緊繃身心。 《草枕》是徜徉在原野般的枕頭,枕頭上印製九種在花蓮俯拾皆是的野菜。 《花花》的靈感來自台灣常見的鐵窗。生處在水泥叢林的都市生活中,鐵窗花是「最自然」的裝飾,壓克力的花花與真實的植物,交織在日出大道上,是自然與人造並存的隱喻。 《花花》靈感來自常見的鐵窗,是自然與人造並存的隱喻。 《藍天、白雲、紅藜》是呼應當地居民的農事習慣,在藍天、白雲的藍與白之外,總是會增添饒富地方意象的一抹「紅」。邀請觀者走入大型裝置,躺臥在空氣枕頭上,在借景的巧思中,看到花蓮城市裡與自然的融合。 《藍天、白雲、紅藜》呼應著當地居民的農事習慣。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裸花蓮」 日期」2024年10月31日前 地點」花蓮日出大道(近南京街路口) 資料提供」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 圖片提供」草原事務所 / 攝影」Sourwhat 編輯」陳映蓁
2024.06.03
「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將於6月13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展,今年是室內設計材料展更名為「台灣室內設計博覽會」後首屆舉辦,主題訂為「設計台灣」,內容含括業界最新資訊、趨勢、設備以及生活方式,探索未來的社會型態、少子老人化、多元學習、減碳綠設計、智能AI等議題。 作為台灣首個以「室內設計」為主軸所打造的國際博覽會,「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集結六都的產、官、學界與設計協會共同締造此一年度盛會。內容除了動靜態產品展演,也融合金創獎頒獎典禮、高峰論壇、設計師之夜等多項活動,是年度最大規模的室內設計師活動。大會除了邀請國內室內設計公協學會老幹新枝、學校師生,匯集意見與動能,亦邀請來自日本、義大利、葡萄牙、中國、美國、馬來西亞、尼泊爾等,合計超過280家國內外品牌參與展出、規劃豐富的專題講座與工作坊,讓設計師能在盛會中直接交流,學習新知及啟發靈感。 「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集結六都的產、官、學界與設計協會,共同締造此一年度盛會。 在科技智能方面,由北市室裝公會領軍SMART HOME主題館,展示居家、辦公空間新技術與新產品應用。全聯會台灣主題館則從台北的智慧生活到高雄的港都印象,深入發掘在地空間審美的優秀作品。除匯聚大量智能產品,豐富且多元的人文元素亦不可忽略。結合人文思考與材料運用,展覽舉辧獎項鼓動增進室內環境品質、促進節能與環保、提升空間設計與美感、增強功能性與便利性與推動創新與技術發展。 作為台灣室內設計圈的年度盛事,今年博覽會也邀集眾多產業公協會共襄盛舉,含括台北市廚具櫥櫃公會兩年一度的展覽、台灣專技協會規劃精采的台灣室內設計周、建築材料公會開設五金,以及綠能建材與智慧建材專區、照明公會則導入照明專區。內涵兼容並蓄,視野宏觀且多元,引導相關領域齊心協力,帶動台灣室裝產業的蓬勃發展,並藉由國際展商和國際交流,推動產業邁向國際舞台,拓展外銷及國際競爭力。 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 日期」2024年6月13日至16日 地點」南港展覽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 撰文」江瑜
2024.06.03
維港話題餐廳Cristal Room by Anne-Sophie Pic由Gilles & Boissier、Leading Nations Hospitality、Baccarat及備受米其林肯定的名廚Anne-Sophie Pic共同打造。這是法國設計公司Gilles & Boissier在香港的首個設計項目,以璀璨光芒作為主題,承襲其多元風格與精緻工藝特色,呈現優雅的法式生活。 運用鏡面元素加倍映襯Baccarat水晶的璀璨。 Baccarat水晶是餐廳設計的重點要素,為了突出水晶質感,Gilles & Boissier為空間加入鏡面元素,讓水晶的剔透與鏡面反射交乘,為空間創造華麗光耀。大量鏡面倒映著煙燻橡木橫樑和水晶吊燈,在錯視效果中擴大了空間感受,與部分的訂製家具相互呼應,流露未來主義氣息。 入夜後,璀璨水晶與都市繁華相互輝映。 從入門伊始,接待廳令人驚豔的Zenith 36L枝形吊燈就向來客宣告強烈的存在感,映襯黑底背景裡翻騰的火焰,藉由鏡牆的倒影擴大視覺影響力,從兩側包夾入口的動線,詮釋Baccarat善用「土、氣、火、水」四大自然元素的設計,將大膽的衝突色調融入奢華,展現品牌巧匠的精湛工藝。 粉色地毯為空間帶來雅致柔和的鋪陳。 餐廳內部,粉色地毯就為水晶和鏡面構成的冰冷印象帶來柔和鋪陳,Warren Platner椅子等訂製家具歸納出流暢動線,波浪型線條搭配座椅的軟墊,組成令人安心的用餐空間。桌子之間的大理石邊櫃兩側分別飾有壁龕,錯落有致的排列;對應餐桌樸實的外觀,煙燻橡木在鋪滿鏡面的天花板上建立堅實的框架,增強空間感。 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用大理石格紋地板劃出範疇。 餐廳核心人物Anne-Sophie Pic大展身手的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與用餐區相連,處於用餐區的沙發椅所勾勒的線條婉轉指向的末端。以大理石為主調,兩個中央料理台分別由黑鐵和不鏽鋼兩種材料組成,大理石格紋地板和壓低的天花板為廚房和用餐空間劃分功能區隔。 透過各種水晶的質感和調性,豐富空間細節。 私人包廂隱身在玻璃和亞麻布料而成的門後,地面沿用主餐廳鋪設的粉色雲紋地毯,以淺淡雅致的顏色襯托訂製座椅以及Baccarat吊燈燈罩纖細的線條,柔軟的質感與木質天花相互映襯,為空間帶來宜人的溫度。包廂內的吊燈捨棄鍊條的累贅,飾以透明水晶、粉色水晶和霧氣水晶,透過豐富的磨砂素材,統合不同質感和色彩,為空間內安定的主色調帶來點睛之筆。 在這裡,璀璨的水晶和玻璃窗外繁華的都市景觀交互相映,一私不苟的空間細節反映出設計師對卓越的追求,與餐廳藝術理念的和諧結合,Cristal Room秉持名副其實的法式優雅,在城市中心熠熠生輝。 資料及圖片提供」Gilles & Boissier、Baccarat 編輯」江瑜
2024.05.31
英國設計品牌Joseph Joseph以聰明創意兼顧時尚美學的居家產品聞名,近日由恆隆行獨家代理,正式新銳登場。由雙胞胎兄弟Antony Joseph和Richard Joseph共同創立的Joseph Joseph,所有商品皆圍繞著聰明有用的設計,富有巧思,企圖幫助大眾擁有更便利的生活。 Joseph Joseph亞太區銷售總監James Gratton表示:「Joseph Joseph致力於通過聰明的設計為人們解決家居問題。我們的所有產品都獨特、創新且高品質,這一理念貫穿於我們的所有產品類別,而對創意的這種專注使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時尚攝影師Puzzleman透過獨特視角展演Joseph Joseph廚具用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實用美學並行的設計品牌 Joseph Joseph擅長將創新設計、現代風格以及色彩運用美學相互融合,專注於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創造兼具美觀與實用的商品,20年前從一塊玻璃砧板起家,現已拓展至廚房用品、清潔收納、衣物清潔、浴廁用品以及垃圾回收等多元的居家產品類型。透過4大指標性系列產品—Nest™多功能攪拌量測盆組、Index™砧板組、Chop2Pot™輕鬆倒砧板以及Elevate™的不沾桌料理鏟杓組,獲得了多項專利與設計獎項,致力讓消費者的烹飪體驗更加輕鬆、有效率,自在享受料理生活的樂趣! 另一方面,有鑑於台灣現行的房市趨勢為小宅空間,恆隆行以「家為中心」、「藝術生活」兩大面向切入Joseph Joseph的推廣,突顯品牌重視收納、方便使用、節省空間的優勢;也因其推出的所有品項皆具備十足設計感及美學,更成為點綴生活質感的利器。 Nest系列-多功能攪拌量測盆9件組 Nest採創新堆疊設計,有效節省空間。其中含2個攪拌盆、1個不鏽鋼篩網、1個瀝水碗及5個量匙,完美適用於各種備料需求。 Elevate系列-不沾桌矽膠湯匙、湯杓、餐夾 特別設計的Elecate不沾桌功能確保料理時不會污染桌面、煮食更衛生;耐熱矽膠鏟杓,完美適用於不沾鍋具,是廚房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Chop2Pot系列-輕鬆倒砧板 Chop2Pot 砧板獨特摺疊設計,方便將處理完的食材倒入鍋中烹煮,更擁有寬敞的切割區域、表面紋理適用各種刀具,和止滑邊緣設計,讓廚房工作更輕鬆自如。 Folio系列-分類砧板四件組(繽紛) Folio系列砧板採用多用途表面紋理、節省空間的不鏽鋼收納盒,以及分類標籤防止生/熟食交叉汙染。完美滿足各式料理需求,保持食材衛生安全。 資料及圖片提供」恆隆行 撰文」陳映蓁
2024.05.17
複合式精品品牌INLUXE CASA代表著新奢華時尚美學,以獨特的美感思維獨家引進眾多精彩選品,近期更成為巴西不鏽鋼品牌riva官方唯一認證的台灣總代理。INLUXE CASA 主理人Brenda Sung提到,十年前初識riva時即驚艷於不鏽鋼製品居然可以如此溫暖且具能量,同時兼顧設計感、工藝與實用性,因此便以選品方式引入店面,備受國內設計精品愛好者與頂尖客群消費者喜愛;2024年便正式將riva代理進台灣,期望讓更多人鑑賞riva「設計、智慧、優雅」三體合一的特色,體現簡約奢華的美學。 Amasso冷凍金銀花瓶系列。 riva充滿輕奢、時尚與摩登的性格,與INLUXE CASA選物的哲學不謀而合,也很符合Brenda對家飾品設計的期待,她認為riva的作品本身就是藝術品,放在空間中就自帶spotlight,呈現優雅自若的形狀與氣質。 Carrinho經典圓弧造型酒架推車。 18/10 最高品質印記 1988年誕生於巴西南部卡西亞斯州的riva,設計師暨創辦人魯本斯.西蒙斯(Rubens Simões)對藝術與實用物件設計的狂熱、質材和設計之精美的不懈追求,建構了riva象徵創意與美麗的代名詞。 riva創辦人Rubens Simões。 在質材製作與使用上,18/10這組數字是riva品質保證的印記,指的是18%鉻和10%鎳。氧氣與鉻結合會形成二氧化鉻,使其具備高度耐腐蝕性;工件的拋光越好,其表面與空氣接觸得越多,則更耐氧化;一絲不苟的製材與選材原則,造就不鏽鋼擁有高抗氧化、耐腐蝕的優越特性,也讓riva聞名全球。 Leaf鍍金不鏽鋼葉子玻璃花器。 riva也突破業界車床樣板、體積與紋理的侷限性,將不鏽鋼材質結合木質、原礦寶石等元素,成就一件件美輪美奐又輕盈典雅的家飾品;此外,品牌也廣納建築、設計及造型藝術等領域的佼佼者,與國內外人才合作,不斷創造各系列有機而多元的輪廓。 柑橘石24K鍍金冰桶_附冰鉗。 最關鍵的仍是riva團隊對品質的執念,從原物料選擇、物件製作到包裝等流程皆一絲不苟,品牌文化則建立在重視獨特、簡約和耐用的基準上,將工業技術跟工藝技能相互結合,讓作品成為傳遞藝術能量和設計師才華的載體,並以此傳統為傲。 經典水採晶礦石玻璃收納罐(粉紫水晶上蓋版):巴西岩礦搭配700多年歷史的義大利玻璃工坊製作出的玻璃罐,與不鏽鋼上蓋相互結合,鑲座設計和水晶原礦猶展現優雅輕奢樣貌。可收納珠寶首飾與私人小物,也能單獨做擺件使用。 締造當代經典 riva將洋溢奢華和藝術金屬光彩的作品運銷至超過30個國家,同時也有多場精彩的國際合作案例,包括與德國WRC合作設計生產腳踏車、與ROSEWOOD瑰麗酒店合作高級餐用器物等,足見品牌的精湛品質。 多功能造型醒酒瓶架:巴西神話中的哈拉拉卡蛇象徵知識、能量與療癒。巴西建築師阿瑟.卡薩斯(Arthur Casas)以現代主義的幾何線條,詮釋哈拉拉卡蛇圖騰造型醒酒瓶架。共有三種不同形式的擺放方式。 另外,riva也斬獲眾多國際設計大獎,如iF Design Award、Red Dot Design Award、巴西優秀設計獎等,在在彰顯備受肯定的設計力,也證明riva將持之以恆地持續推出極具鑑別度的傑出作品,讓這些當代經典成為相伴人們日常的存在。 Biju花器裝飾盤:靈感來自著名的巴西餅乾,其獨特形狀造就了彎曲金屬碗槽,並採用外部胡桃木及刀片表面。除了層壓木版本外,還提供不鏽鋼、冰凍銀、24K冰凍金和鎳黑飾面。 資料及圖片提供」INLUXE CASA 編輯」陳映蓁
2024.05.08
繼登陸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愛馬仕《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於將2024年5月10日至5月12日三天巡迴至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風廣場,讓大眾一探《Le Monde d'Hermès》雜誌的創作內涵,以及品牌2024年主題「源於福寶的愛馬仕精神」。 愛馬仕《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每站呈現不同的設計造型。 從巴黎傳統報攤汲取靈感的《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 自2021年秋季首度於布拉格揭幕,自此展開在全球重要城市的巡迴之旅。 愛馬仕《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每站呈現不同的設計造型。繼台北站、高雄站之後,將前往東京踏上下一段旅程。 書報亭主題環繞於品牌期刊《Le Monde d'Hermès》,這本創立於1973年雜誌為半年刊,每年都會邀請一位總編輯和藝術總監,與品牌團隊、精選的作家、插畫師和攝影師合作,創作兩期雜誌。內容參照年度主題,並邀集不同的創意人才相互激盪,以紙本為媒介,共創出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迄今發行量已達600,000份,以11種語言出版。 台北站的書報亭先生、小姐分享最新一期的《Le Monde d'Hermès》雜誌,講述品牌與雜誌精神。 2024年《Le Monde d'Hermès》春夏期刊旨在歡慶和分享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秘密與記憶,以有趣的故事講述跨越時空的靈感與精神,闡釋品牌年度主題「源於福寶的愛馬仕精神」,它展現出福寶總店的無限魅力,其內涵包羅萬象,集百貨、博物館、餐桌、花園、工作室於一身,將所有的夢想與創意在此熔鑄,是一切美好理想的泉源。在此一精神串連之中,呈現品牌旗下16個精品類別的新系列,表達品牌忠於工藝與人文價值的信念。 《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活動現場有許多有趣的遊戲與驚喜。 《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亦將有趣、美好的生活靈思具體呈現,現場除了有書報亭先生、小姐分享最新一期的《Le Monde d'Hermès》雜誌,講述品牌與雜誌精神,書報亭周圍也設有手作、花藝、繪畫、遊戲等小站,以及不定時現場音樂演出與DJ表演,把品牌與雜誌的鼓勵多元創意之內涵具體展現,讓人沉浸在各種美好體驗裡。 《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活動現場設有橘色小花園分享花卉,傳遞美好生活。 《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與巴洛克花園共享悠閒時光後,將移至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風廣場,並有特別打造的城市限定驚喜,歡迎大眾參與現場,享受愛馬仕打造的美好園地,一探其創意想像與創新精神。 資料及圖片提供」愛馬仕Hermès 採訪」Sumile 《Le Monde d'Hermès》書報亭參觀資訊 台北站 時間」2024年5月3日至5月5日(星期五至星期日)上午11點至晚上7點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 巴洛克花園 /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高雄站 時間」2024年5月10日至5月12日 (星期五至星期日)下午2點至晚上8點 地點」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 海風廣場 / 高雄市鹽埕區真愛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