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視覺重置 也趣藝廊藝術展

「間(MA)」,是一種日本的獨有美學,透過對於「留白」和「虛無」的概念,解構對空間的認知,在有限的現實空間中探究無限的可能性,而「間」的觀念,對於藝術形態的形成與構造影響深厚,在思想與現實的多維度碰撞中,創作者與觀者對於自身與現實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
 
 

展覽主視覺。
 
 
也趣藝廊於2025年9月的展覽《間 ま MA》迎來三位日本藝術家——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大﨑のぶゆき(Nobuyuki OSAKI)、安田知司(Tomoshi YASUDA)的共同展出,三人各有擅場,透過獨特的藝術視角、邀請觀者進入「間」的領域。在這場展覽中,「眼見為憑」的思想不再如呼吸般理所當然,看似靜止的藝術作品,在觀者的腳步移動間彷彿也活出自己的生命動態;一如日文「間」,並非單指一段空白、一個空間,而是一個語境、包羅萬象的變化,喚醒觀眾對日常的好奇心,從「理所當然」的縫隙間,再一次看到生活內蘊的無數驚奇。
 
 

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 Display #02_UV print on clear acrylic plate, Image Size 67.6 x 120 x 0.5 cm, Framed Size 69.75 x 122.2 x 2.5 cm, 2024年。
 
 

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 Display #03_UV print on clear acrylic plate, Image Size 67.6 x 120 x 0.5 cm_Framed Size 69.75 x 122.2 x 2.5 cm, 2025年。
 
 

薛丁格的照片
 
栗棟美里 (Misato KURIMUNE,b.1988) 以最初拍攝的照片奠定構圖基礎,巧妙融合光柵、複合媒材與人工智慧等多樣技法,讓平面的圖像呈現多樣化的材質質感,以此拼貼探尋美、存在、時間和生命的本質,靈感取自互聯網,參考當代以「觀看」建立人際關係的行為本質進行分析,建立創作概念。
 
 

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 Display #04_UV print on clear acrylic plate, Image Size 67.6 x 120 x 0.5 cm, Framed Size 69.75 x 122.2 x 2.5 cm, 2025年。
 
 

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 Display #05_UV print on clear acrylic plate, Image Size 67.6 x 120 x 0.5 cm, Framed Size 69.75 x 122.2 x 2.5 cm, 2025年。
 
 
她的作品邀請觀者移動腳步,觀察作品中隨著觀看角度不同而忽隱忽現的人物,開啟一場關於「觀看」與「存在」的哲學探索。透過視線範圍內的存在與否,延伸探討人們對數位影像與現實的直覺認知,更鼓勵觀者主動反思美與生命的定義,在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她試圖釐清影像與虛構的邊界,展現出技術與概念的雙重深度,反映當代藝術與媒體融合的現象。
 
 

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 Images_Portrait #07_Ink-jet print, lenticular lens, Image Size 35.5 x 20.4 cm, Framed Size 36.5 x 21.4 x 2.5 cm, 2021年。
 
 
對栗棟美里來說,「真正美麗的事物是什麼?關於所有存在和時間的本質,以及作為人類在這個維度中生活的探索又該如何衡量?」這些是她不斷叩問自身的議題,同時也是她希望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的部分,生命與世間萬物存在的有限性、以及希望盡可能在有限之內延長所有美好事物的私欲,促使她以持續探索藝術為目標而創作。
 
 

栗棟美里Misato KURIMUNE, You may be in this world. Or you may not be. Ink-jet print, lenticular lens, Image Size 95.6 x 54 cm, Framed Size 98.8 x 57.2 x 2.95 cm, 2020年。
 
 

當代認知的畫質
 
安田知司 (Tomoshi YASUDA,b.1985) 的作品以細膩而理性的筆法將影像像素化,再以傳統繪畫的方式逐格填色重建畫面,觀看體驗宛如拼圖,當觀者在遠觀與近視間來回移動,自遠處望來看似具象的畫面,在近距離觀察時卻又模糊為一片片抽象色塊,就像觀看影片時恣意調整畫質,在現實中體會到虛擬的動態感。
 
 

安田知司Tomoshi YASUDA, 1.054ppi, 118(friends), Oil on panel, wooden frame, 41 x 53 cm, 2023年。
 
 
安田知司的創作彷彿無聲地詢問:一幅畫的本質,究竟是畫布上由顏料構成的「畫面」,還是承載圖像的「畫布」這個媒介?透過解構手法,他再「觀畫」的行為過程中注入新的意識,不僅重新定義了視覺的組成,也隱約暗示當代社會在消費與認知機制之間的模糊邊界,讓觀眾重新思考創作的概念和價值。
 
 

安田知司Tomoshi YASUDA, 1.149ppi, 126(lady), Oil on canvas, 33.3 x 24.2 cm, 2025年。
 
 

安田知司Tomoshi YASUDA_Sequence color, 26(parent), Oil on acrylic board, wooden frame, Framed Size 86.8 x 69.6 x 6 cm, 2025年。
 
 

記憶暫留
 
大﨑のぶゆき (Nobuyuki OSAKI,b.1975) 以錄像、影像處理與裝置為主要的創作形式,嫻熟運用編輯、解構與延展手法處理錄像素材,使觀者身處於影像與現實、存在與遺忘之間的模糊地帶。他的作品與傳統攝影以清晰為美觀的標準相異,專注於捕捉宛如視覺暫留的影像,呈現彷彿「未完成地出現」,或「正在消失中」的狀態,讓影像成為時間的容器。
 
 

大﨑のぶゆきNobuyuki OSAKI_Portraits (Buenos Aires|Portraits of Japanese immigrants) A_LCD screen, TV stand, video, audio of the interview...and others_Installation_2019_ed. 3+A.P 2 .
 
 

大﨑のぶゆきNobuyuki OSAKI_Untitled album photo (Couple, Beach, 38E) 1_C-print, 120 x 80 cm, 2019, ed. 3+A.P 2 .
 
 
對大崎宣之而言,創作的核心並非完成單一件繪畫或錄像作品,而是透過其極度勞力密集的創作方法,去捕捉並視覺化那些不可見、不可觸及的流動瞬間,透過一幀幀畫面的延續,他的作品細膩且充滿詩意,搭建起一座綿延的橋樑、展開關於時間與記憶的深度冥想。
 
 

大﨑のぶゆきNobuyuki OSAKI_Sandial (-34°) 25-02_Paper, photographs, UV filtering acrylic cut at 34°, frame(glass), Framed Size 39.5 x 30.5 cm, 2025年。
 
資料及圖片提供」也趣藝廊
編輯」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