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北師美術館 「亂流:半睡飛行夢」

北師美術館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合作,2025年11月2日前推出由新生代策展團隊Nn̄g Project策劃的「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


展場照。攝影:dulub studio


在飛行成為日常的年代,天空同時覆載著航空科技、資訊網絡與人類情感的流動,策展人張文豪、黃羿瑄及黃銘樂以「天空、飛行、航空、機場」為出發點,邀集來自南韓、香港與台灣的九位藝術家,透過影像、聲音裝置、雕塑、繪畫、文件等媒材,探討當代飛行經驗如何體現於個人的身體、情感及記憶,同時也思索航空科技如何重塑社會景觀與在地文化。


展場照。攝影:dulub studio
 

展覽靈感源自英語諺語 The Sky’s the Limit(無可限量),策展團隊卻將其顛倒為 The Limit’s the Skies(極限就是天空),拋出提問:「當全球移動與資訊傳輸如呼吸般頻繁時,我們是否還能共享同一片天空?」在這個被衛星監控、訊號交織的時代,天空早已成為無形網格的一部分,而飛行經驗也不再只是浪漫自由的隱喻。


展場照。攝影:dulub studio
 

機場場域的再造

展覽以「機場」為策展核心,四件特別委託製作的新作圍繞「流動」展開,呼應機場作為跨界節點的複合意義──既是不同區域交會的運輸節點,也是許多法律與管理程序的執行地。



展場照。攝影:dulub studio
 

一樓大廳由台灣藝術家張庭甄以《祝福是不幸的尾巴》系列揭開序幕,模擬航班顯示器與虛構太空垃圾的起降時間,並結合聲音與報刊的裝置,建構出一個平行時空的「出發──抵達」場景。香港藝術家李鈺淇的動畫裝置《把我的眼睛沉入你的眼睛》將窗外雲海化作流動的內心劇場,讓觀者在視覺與情感的交錯中遊走;同樣來自香港的徐皓霖,則以《親愛的微風》記錄城市女子味如嚼蠟的夏日生活,結合底片攝影、數位影像拼貼等創作手法,檢視資本主義如何透過航空廣告與旅遊影像激發慾望、操縱消費。


張庭甄《祝福是不幸的尾巴》系列。攝影:dulub studio
 

李鈺淇《把我的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攝影:dulub studio


進入二樓,曾彥翔的裝置《Wet Edge of A Circle》利用幾何結構呼應塔台與航廈物件,營造靜止卻不斷延展的「流動」感;而林彥翔的兩組作品分別以成田與桃園兩座機場為起點,交織出個人視角與區域地緣、歷史記憶與當代空間再造之間的張力;新作《來自塔的預言》則追溯成田機場抗爭的歷史,將個人經驗、地緣政治與土地記憶疊合,讓飛行不僅僅是抽象的旅程,而是與現實衝突交織的辯證。


曾彥翔《Wet Edge of a Circle》。攝影:dulub studio
 

首次來台的南韓藝術家洪辰煊以影像裝置《午安,晚上好,晚安 v2.0》重現匿名影像網站的社群機制,挑戰演算法宰制的網路生態;勞麗麗的《飛行備忘》則將候鳥遷徙與田野影像並置,探索落地與飛行之間的情感協商。


洪辰煊,《午安,晚上好,晚安 v2.0》。
 

李秉璈的繪畫《滯緩與神遊:空船》則如旅途中隨筆般,以紙張與廣告片段拼貼出漂浮的時空。台灣藝術家羅懿君的作品更直接觸及物質與政治的交錯,將甘蔗、農具與健身器械轉化為《蔗渣飛彈》與《滑輪下拉機──紫電號》,指涉資源、戰爭與身體之間的矛盾平衡。


李秉璈,《滯緩與神遊:空船》。
 

在亂流中尋找航向

「亂流」不僅象徵飛行的突發狀態,更是策展團隊對當代處境的隱喻。當人們穿梭於跨境流動與資訊網絡之間,飛行已成為觀看社會景觀、身體狀態與文化記憶的折射鏡,展覽藉由機場的場域轉換,召喚觀者對「天空」的凝視與反思,重新丈量身體與情感的邊界,發掘感知的未竟之地。


 

亂流:半睡飛行夢
日期」2025年11月2日前
地點」北師美術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撰文」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