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58
純義式美學 Molteni&C全台⾸間旗艦店
Molteni&C以純義大利工藝聞名於世,台灣首間旗艦擇址於台中市。 歷經三代傳承、擁有「義⼤利家居⽂化指南」美譽的家具品牌Molteni&C,⾃1934年成立以來,以前瞻性的設計思維和精湛⼯藝締造無數經典之作,廣受全球建築師與設計師愛重。日前擇址於台中打造全台⾸間Molteni&C旗艦店,佔地逾200坪的空間由由義⼤利原廠全權規劃,以「⽣活藝術」為理念,從空間至軟裝均來自義⼤利,原汁原味呈現義式美學。 全義大利生產的工藝之作 Molteni&C在台灣首間旗艦店,開闊且蘊含巧思的展間由兩座店面並列呈現,內部規劃客廳、餐廳、更衣室及臥室等場域,並將引進戶外家具及廚具系列,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選擇。品牌素以精緻材料、高端技術,與頂尖設計師合作而聞名,其中櫥櫃、衣帽間以及多元的系統櫃最具有指標性,絕佳工藝與別致設計能從三大系統家具可見一斑。 Molteni&C台中旗艦店展示全玻璃櫃體的「GLISS MASTER衣櫃系統」,直接藉由櫃體本身的玻璃折疊門做出區隔和過道。 「GLISS MASTER衣櫃系統」出自品牌創意總監Vincent Van Duysen之手,含括衣櫃、中島櫃和儲物櫃,透過多樣組合可變形為鞋櫃、錶櫃等,且品牌獨家開發的鉸鍊不僅細緻且承重性佳,結合靜音緩衝的Soft Closing、18款飾板等專利配件,在在講究。 「HECTOR日夜櫥櫃系統」善用組合靈活性,在開放空間裡達到廳域區隔效果。 同是品牌創意總監Vincent Van Duysen手筆的「HECTOR日夜櫥櫃系統」,靈感源自典型的現代主義圖書館和辦公室。借助模組化元素能任意變化組裝櫥櫃的長度、高度以及擺放位置,使其輕鬆變身書櫃或多媒體櫃。此系列最大特點在於主結構、支柱採對角架構,展現雕塑般的藝術性,並可結合多樣系統組件與LED照明。 「505 Up系統」結合多樣化的收納組合,有效利用空間並展現設計感。 「505 Up系統」由義大利名家Nicola Gallizia設計,是Molteni&C變化性最高的系列,針對使用者需求與生活機能而來。無論是落地系統壁櫃、展示電視櫃、甚至吧台相關設備,均全方位顛覆以往對系統家具的印象,結合多樣收納櫃、開放層板、隱藏燈條等,兼具展示、收納與間接照明功能。 「Heritage經典傳承」復刻上市 追溯自身歷史、著眼未來,「Heritage經典傳承系列」自品牌博物館中挖掘多件數十年前的經典之作復刻再現,以此致敬義大利多位知名建築大師,深受期待的尤以義大利國寶建築大師Gio Ponti之作,過去僅能在拍賣會見到的經典作品,因復刻得以收藏,亦是旗艦店內的重要看點。 現代版「ROUND D.154.5扶手椅」延續經典造型。 「ROUND D.154.5扶手椅」問市於二戰後的50年代,是建築大師Gio Ponti家具設計的轉折點,特點在結合生活機能和線條美學。現代版的ROUND D.154.5扶手椅採用Vipla仿皮創新面料與防滑金屬椅腳,結構上則為60年代Space Age特色的圓弧造型,體現大師領先時代的創新格局。 以Gio Ponti檔案館的圖紙為原型的「D.655.1 D.655.2t.抽屜櫃」。 「D.655.1 D.655.2t.抽屜櫃」同樣出自Gio Ponti手筆,特色採手繪白色抽屜面,搭配包含榆樹、義大利胡桃木、桃花芯木、花梨木等多種珍稀木材作為抽屜把手,坐落在緞面黃銅櫃腳上,別具藝術風格。 資料及圖片提供」Molteni&C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8
太陽輝照時 星月微笑處 吾心之故鄉 日輪の輝くところ 月星の微笑むところ 心のふるさと 旅日台籍藝術家何德來專注創作多年,超然於台灣主流的文藝脈絡,不固守特定風格技法,持續實驗各種畫面形式,並從作品中探尋自身在宇宙間的意義,展現人生所洞察的智慧。 展場「東美」。 宇宙.探源|筆.墨。 為迎接何德來120歲冥辰,由館內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整合館藏與家屬長久以來尚無機會曝光的書法、水彩、素描、筆記、手稿、照片等文獻檔案,展出200餘件精彩原作。展區分為八大主題:「東美」、「新竹」、「新構造社」、「母.妻」、「目黑.家」、「宇宙.探源」、「筆.墨」、「速寫.風景」,藉此以更寬廣的創作脈絡,立體而完整呈現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的歷程。 展場「新構造社」。 濃厚的「鄉之抒懷」 因長住日本,故鄉台灣成為何德來創作中的永恆母題,在繪畫與詩作中,可見他的出身來歷,傳達著「生於南島,長於東京」的情懷。為完成藝術家「歸鄉」遺願,其姪子藤田騰鯨(何騰鯨),在他過世後便捐贈予北美館大部分遺作,含油畫、素描、書法等109件作品,進而成為實踐與形式的重要基底。 展場一隅。 《月》,1932。細看輪廓,月如台灣。 綜觀何德來創作全貌,其作品涵蓋西畫、東洋畫、書道和詩歌寫作領域,從自然到哲理、由寫實面至意象性的創造,表現個人生命對藝術的淬鍊與情感。然而返日後至1940年末期,推測受健康因素與戰爭影響,作品數量極為稀少,相對創作力最為豐沛的1950至1960年代間,其整體的創作狀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如畫家試圖探觸日月天體形象化的可能性,亦彷彿追尋安頓生命的力量般,嘗試多種畫面的表現手法,開啟東方筆墨的現代新意。 宇宙.探源|筆.墨。 《心》,1961。 1961年何德來創作的兩幅同名作《心》,分別以鮮豔色彩增添感染力,並運用濃淡二色墨營造立體層次;除了圖像所傳遞的詩意視覺,亦藉字型、字義相互思辨,融入對天地萬物的感懷。特別的是,自傳性濃厚的作品,構成原理受到日本書藝影響,引詩歌文字入畫,創造文字與圖像相容的藝術形式;被眾人所熟知的《五十五首歌》,將藝術家的一生境遇,以多首和歌文字構成夜空,藉濃淡交錯鋪陳空間景深,上方留白圓月代表著未滅希望;其創新技法與深沉意涵,彰顯何德來的創作顛峰。 《五十五首歌》,1964。 感人心弦的真摯情感 在何德來的繪畫與短歌中,母與妻皆被賦予鮮明的藝術形象,對於母親、童年生活及家鄉景致的回憶,同樣表現在其描繪的臺灣風土中。《吾之生》描繪如母子像般的聖潔場景,淡淡訴說與母親的深刻情感,背景瀰漫暖黃燭光,呼應藝術家所寫:「看油燈,想起幼年時,懷念臺灣的山、臺灣的河川。」 《吾之生》,1958。 此外,與夫人的真摯情懷更在作品中展露無遺;妻子在1973年辭世後,何德來頓失重心,作品《背影》即描繪妻子生前所歷經的最後一個夏日,專精箏道的秀子面向庭院專注彈奏,平淡而雋永的圖像,寄寓著無盡思念。 《背影》,1973。 何德來擅長借景寓情,將晨昏雨露等萬物轉化為抒情的抽象畫。他刻意採用單色系的極簡構圖,以純粹色彩及線條展現日常感,從環境出發傳遞「月夜」,從《黎明》至《明月》、《月明》,皆以月形襯托天空和海面的遼闊,並運用色彩或墨色漸變,勾勒出雲影變幻的天色,如藝術家所言:「日月星辰即跨越今古時空所共有的宇宙關照。」將景致抽象化為詩意般的個人心境。 《月明》,1963。 速寫.風景。 本展另一大亮點是藝術家外出寫生創作的水彩與素描,足跡踏遍伊豆、安良里、妙義山、妙高等地,透過何德來的生命歷程,敘說從異鄉孤寂的感懷,轉為對內在心境的開闊。 展場結語。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時間」2023年7月8日至10月2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 展覽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8
你想像的家是什麼模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夢想中的空間,然而在機能與使用等現實面的考量之下,人們往往會選擇捨棄美感設計,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而《童童之原》就是屋主為了完成夢想之屋而購入的空間。 《童童之原》位於繁華熱鬧的台北市中心,是一間挑高3.6米、室內僅有7坪的小建案。 《童童之原》位於繁華熱鬧的台北市中心,是一間挑高3.6米、室內僅有7坪的小建案。起初屋主就是為了置產而購入,並希望能作為與親朋好友聚會的休閒娛樂空間,所以比起一般傳統的住宅設計,在布局規劃上更具彈性與變化。 作為聚會的休閒娛樂空間,布局規劃上更具彈性與變化。 簡嘉儀設計師說道,屋主在初次洽談時,就帶著自己用樂高組建的平面的設計與她討論。然而,屋主原本的規劃會讓空間變得十分侷促,同時影響了動線的流暢;為此,她在與屋主溝通討論後,將平面做了大幅度的調整。 夾層置於入口的上方,讓原本被樓面切割的窗景得以完整保留下來,並讓採光能更好地進入室內。 簡嘉儀設計師將原本位於電視牆的廚房移至入口處,先釋放了客廳的橫向尺度;再將位於客廳的夾層移動到入口的上方,拓寬了縱向的尺度,讓原本被樓面切割的窗景得以完整保留下來,並讓採光能更好地進入室內。 廚房移至入口處,釋放客廳的橫向尺度。 在僅有7坪的空間中,如何滿足屋主的需求並放大空間感受,是設計師在規劃時的首要目標。所以比起傳統方正的格局規劃,她選擇用一條弧形曲線貫穿全作,並盡量乾淨視覺,塑造一處潔白的洞穴。 潔白的米色,使視覺更加乾淨、簡單,用無雜質的色彩消弭空間予人的侷促以及沈重氛圍。 曲線的開端從一張橢圓的餐桌開始,一路延伸至蜿蜒的樓梯;隨著梯面一階階向上盤旋,經過一個彎折,再蔓延至天花板的造型,最後收攏於一個凹面雛形,就這樣形成一處靜謐的洞穴之地。 曲線的開端從一張橢圓的餐桌開始,一路延伸至蜿蜒的樓梯。 而色調則挑選最潔白的米色,使視覺更加乾淨、簡單,用無雜質的色彩消弭空間予人的侷促以及沈重氛圍;搭配淺色木皮和帶有師傅手刷溫度的塗料質地,為空間注入溫潤氣息。 曲面樓梯,和緩了冷冽氣息。 雖然此處作為娛樂休閒宅,但屋主仍希望有簡單的休憩機能,所以設計師將夾層規劃為休憩空間,雖然高度上無法使人站立,但她利用弧面設計弱化天花板的壓迫氣息,同時將冷氣設備隱藏於無形。 隨著梯面一階階向上盤旋。 為滿足屋主的收納與收藏展示需求,設計師規劃了大量的收納空間,從入口處的鞋櫃、沙發背牆的矮櫃、夾層靠牆處也設置了櫃體;電視牆則搭配鐵件層板塑造展示牆面。 夾層規劃休憩空間。 簡嘉儀設計師用流暢的線條打破冷冽的空間秩序;用穿透的視線讓動線顯得更為自在無束,即使空間微小,卻依然用設計滿足了屋主的使用需求,用美完成了屋主的想像。 曲線收攏於天花板的凹面雛形,就這樣形成一處靜謐的洞穴之地。 最後,在天花板中的曲凹洞穴裡加入了燈帶,希望用柔美的光暈恣意籠罩空間,打造屋主夢想中的一處小天地。 在天花板中的曲凹洞穴裡加入了燈帶,希望用柔美的光暈恣意籠罩空間。 和和設計有限公司 /簡嘉儀 與人和,始氣和。和和設計有限公司,擁有創意與執行力同時到位的設計團隊,以人為本,以空間為盡善美之地,傾聽居主者內在聲音,涵納於生活空間,以提升好感度的居室體驗,是和和設計不斷致力的設計服務。 空間是一種源於靈感的直覺,誠實表述之總體呈現。物件經過如針工般繁複的冶煉,滲化機能並舒適於室內,團隊形容的「感覺」,在於精準演算過程中,引出藏匿於每個人心中,對於美感需求的喚發。讓置身於空間的人,更能感知各維度的奧妙旋律,設計便如有拋出的線圈,絲絲編繫出,每一位客戶專屬的軸線與一方天地。 資料及圖片提供」和和設計 採訪」歐陽青昀
Interior 358
何謂「美」,相信每個人心裡的定義不一。現在的醫美,已非一味追求靈動大眼、瓜子臉尖下巴這種既定樣板,而是尊重每個人對美的認知,透過專業與美感的協調介入,創造獨特性,展現屬於個人的亮麗光彩! 玉石在經過打磨前,也是顆不起眼的石頭,對本作的業主而言,她相信每顆璞石都有散發光芒的時刻,不以華麗排場為噱頭,而是以純粹的用心面對每位上門諮詢的就診者,於是,「璞蘊整形外科」因此誕生,並由資歷豐富的大向設計負責操刀空間內部細節。 設計團隊捨棄繁複華麗的元素,以樸實溫暖的手法打造醫美空間門面。入口的線燈則創造簡潔質感。 宋昌志設計師表示,過往常見氣派豪奢、雍容華貴的醫美空間,現今也逐漸轉型。《璞蘊》一案,意在探索曖隱於內、含蘊於底的本質之美,看似低調的空間,實則隱含精心遵循規則的衡量、執著而不張揚的尺度拿捏,並以完整的平面布局與動線規劃,兼顧醫療專業和美學體驗等面向,緊扣「以人為本」的設計主軸,打造一座通往美好的境地。 理性訴求:機能空間與動線編布 執行醫美空間最首要的任務即為合理鋪排機能性,設計團隊剖析空間和設備等需求,將醫病動線視為最優先考量,形塑具效率的路線,同時亦需思索服務流程的順暢性,使醫謢人員與患者分流互不干擾。 接待櫃檯檯面的綠色紋理呼應璞玉意象,象徵所有的美好都需經過細心雕琢。 以入口為中心,長型基地被劃分為左右兩側,右側主要提供手術室與恢復室使用,利用電動門管控門禁,確保足夠的醫療安全與隱私;左側則依序為櫃台、等待區、初步諮詢室、診療室、攝影室等機能,藉此滿足診所的服務項目。 量體、片牆、玻璃門板的錯置,讓空間既彈性又私密。動線部分則與業主進行詳盡的討論,針對醫病機能規劃出合理順暢的路線。 而員工休息室則安排在相對容易支援的區塊,透過暗門串連每個服務場域,空間的排序和動線規劃皆與業主進行了詳細推演,從患者和醫療人員的雙重視角出發,擘劃友善且便利的就診體驗。 本作精心編排量體、軸線等尺度,嚴謹且具序列感,將璞玉之美隱於細節中。 由於基地坐落於商辦大樓中,毛耤樑設計師也特別提到,商辦大樓最大的限制在於,廁所通常僅位於室內的某一角落,但診療空間卻有大量用水的需求,因此管線是需要處理的一個難題。有鑑於此,他們以架高地坪的方式解決排水問題,讓管線延續至需要的場域,讓機能與工程細節得以兩全。 諮詢室以散光膜兼顧隱私和採光的需求。 另一方面,本案的開窗數量不算多,為了適度引入自然採光,諮詢室使用了「散光膜」,將窗戶視為框景,維護隱私之餘亦可維持暈染出柔和的光線,強化洽談時的舒適感受。 所有的造型皆不過於浮誇,而是低調不張揚的創造空間層次。 材料運用:恰如其分的平衡 量體和軸線是《璞蘊》中兩大重要元素,軸線清晰地架構出空間脈絡,而量體的脫開堆疊,以及弧度的切削雕琢,在在提點出溫潤細節。設計師以片牆界定出四個等候區,藉由量體、片牆、玻璃門板的錯置隔間,提供自由卻私密的動線,也可隨情境、機能的轉換,靈活調整場域串連。 設計師利用片牆界定出四個不同情境和功能的等候區,就診者不會彼此影響,確保隱私性。 全作選用近乎同色的木皮與漆料,模糊天地壁的邊界,避免使用過多反射、冰冷及高調的語彙,而是以擁有自然肌理的材料構築,讓室內表情協調融合;同時,材質也需便於清潔維護,以減輕診所日常運營的繁瑣事宜。設計師進一步解釋道,他們化身匠人,透過純粹的選材,和對空間比例的熟稔操作,刻鑿獨屬韻味,強調《璞蘊》的含蓄樸實之美。 全作選擇近乎同色的木皮和漆料,模糊天地壁邊界,同時也強化了溫暖氛圍。 談及色彩想法,設計師分享,溫潤柔和是他們欲呈現的韻味,故以偏粉色系的特殊漆替空間打底,而淺色木皮的些微紅口則隱隱帶來了溫暖氛圍。櫃檯檯面以薄片磚替代石材,塑造輕盈視感,綠色紋理就好似玉石般,隱喻精緻的璞玉也需經細心雕琢,扣合醫美診所核心概念。 選擇具木紋肌理的石塑地板,方便清潔維護。 燈光計畫:無形勾勒場域轉折 全案的燈光計畫分別以線燈、間接光和投射光三種策略執行,入口處的燈帶突顯了俐落線性感,室內多以投射光源布局,布光方式同樣遵守空間軸線的走向,並刻意與休憩區錯開,營塑放鬆氣息;櫃體亦安排了照明,以多變的光影型態帶動空間層次。 室內的點光源亦遵循空間的軸線脈絡,讓整體畫面更為俐落且具秩序感。 此區是最為安靜的一區,除可提供休憩使用外,也能作為較為靜態的醫療空間。弧形天花跟反射光源暈染出一片寧靜。 而手術室在未使用時以間接光跟投射光為主要表現手法,當動刀時則啟動平板燈及頭燈,以均亮的白色燈光讓醫師精準判斷。此外,刀房亦有諸多法規與使用上的細節需一併考量,設計上必須與設備廠商進行密切討論,以提供就診者最佳環境。 手術室同樣以溫暖的木質調形塑,消弭冰冷感受。必須格外注意設備、燈光等需求。 大向設計認為,美的堆疊、細節的積累,之於身體,之於空間,相仿且一致。《璞蘊》所蘊含的美,即使僅是一瞥,也能回韻許久。 平面圖。 璞蘊 設 計 者」大向設計 / 宋昌志 毛耤樑 曾祥坤 攝 影 者」崴米鍶攝影美學 品牌規劃」pierrt 空間性質」醫美診所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礦物塗料、木皮、薄片磁磚、超耐磨地板 面積」90坪 大向設計 大方無隅-在量體之外,探索空間的各種變化;在軸線之間,創造人與環境的更多可能。 /大向/無形-將建築概念引入室內,沉穩豐富場域面向;讓想像溢出框架,大相廣闊涵蘊質樸。 大向設計成立於2020年,主要設計師由左至右為:曾祥坤、宋昌志、毛耤樑 資料及圖片提供」大向設計 採訪」陳映蓁
Interior 358
Loro Piana 2024-2025秋冬面料新品。 Loro Piana於米蘭舉行的第37屆 Milano Unica面料展發表2024-2025秋冬面料系列,新品以「超越自然」(Beyond Nature)為題旨闡述頂級原料的歷史與珍貴。 探尋世界各地的珍貴纖維,運用高超工藝於義大利製作頂級面料,是Loro Piana內化的核心精髓。本次新品追溯Loro Piana從古至今的代表性紡織工藝,以羊駝毛、駱駝毛和喀什米爾作為演示,每款無不歌詠自然,頌揚品牌的精造工藝與創新能力。 蘇力羊駝毛面料 蘇力羊駝毛面料。 來自南美的蘇力羊駝毛有20種顏色可供選擇,質地溫暖、毛茸、輕盈飄逸且堅固結實。Loro Piana將南美蘇力羊駝毛紡織成柔軟的圈圈紗,這些紗線有著典型的結與小孔,使其表面顯得立體活潑、富有動感,相襯明亮濃烈的色彩,不僅用色鮮明而且觸感舒適。 駱駝毛面料 駱駝毛面料。 駱駝毛質感獨特且溫暖,此款溫控布料是表達雋永精緻、柔軟舒適的理想選擇,Loro Piana運用精湛工藝詮釋來自蒙古阿拉善高原雙峰駱駝的絨毛纖維,使其顯色與精緻更加突出。 喀什米爾面料 喀什米爾面料。 喀什米爾面料出自Loro Piana技術高超的工匠之手,無論素面或混色都散發頂級工藝的魅力,其纖細柔軟的觸感令人傾心。喀什米爾粗花呢布料柔軟舒適卻不失個性,立體與紋理是布料外顯的特色,同時也是一款百搭的精緻布料,質感出眾且效果搶眼。 喀什米爾面料。 Loro Piana 2024-2025秋冬布料系列既傳承品牌的豐富傳統,又有著獨到的創新技術,道述了品牌追求優質原料與精研工藝的傳統。 資料及圖片提供」Loro Piana 編輯」Sumile
Interior 358
「家」是洗滌心靈的放鬆所在,更是疲憊時的避風港,沒有固定形式的居所,隨著屋主喜好而變動,獨特的個性色彩,別有一番風情。此次由向室制作操刀的《閱居》格局十分特別,由於屋主喜愛閱讀且擁有許多藏書,起初即表示不需要「客廳」機能,而是期望能規劃寬敞書房。 玄關設置鞋櫃與置物平台,滿足生活便利性。 因此設計師將三房兩廳的格局重新規劃,捨棄傳統的L型沙發,在場域中心放置經典的卡希納書桌,其多邊角特性縈繞著獨特氣息,線條間的流動輕柔瀰漫於空間。 空間中央放置卡希納書桌,多邊角特性與空間和諧搭襯。 模糊界線 串連空間 設計師表示,如今資訊接收的方式多元,在科技爆炸的時代下,「接收」是必然趨勢嗎?閱讀與沉靜氛圍是屋主的生活態度,「舒緩心靈」成為此次設計重點。整體以中性色調為基底,特殊塗料牆面的手工質感,與海島型實木地坪和諧相融,簡約且十分耐用,營造溫潤的居家氛圍。 適當留白賦予未來可塑性。 根據屋主喜好,除了有大面書桌,更設置承載了文化與心靈的木皮書牆,取代電視牆加深親友間的情感聯繫,亦裝設鐵件支撐以承重大量書籍。 40公分厚牆塑造穩重感,同時穿鑿凹洞弱化量體壓迫感。 另一方面,規劃40公分厚的灰面背牆,拉伸視覺深度、豐富細節美感,表面礦物塗料表現純粹的自然質感,裝飾棕黑實木線條突顯其俐落感,連通天花的磁吸式軌道延續力道,當燈光柔美映照,勾勒出溫暖氣息。特別的是,設計師在牆面穿鑿凹洞,不僅柔化量體所帶來的沉重感,U型書架亦滿足收納功能,創造美感與機能兼具的居家環境,寧靜而富有禪意。為突破坪數限制,透過規劃流暢、彈性的動線,模糊場域間的界線,強化區域串連性,適當地鬆弛與留白,凝聚空間氛圍。 書房牆面懸掛立體畫,豐富空間層次。 書桌後方牆面懸掛著的石膏畫,由設計師親手所畫,作為入厝禮贈予屋主,在簡淨的牆面細膩點綴,雅白材質如流水盈盈波動,其立體造型隨著光影變幻,豐富了空間層次。 主臥與更衣室間棕黑色量體收整衛浴機能,和諧而不突兀。 簡潔有力 舒心放鬆 主臥以米、黑色鋪陳於室,床頭暖黃光影營造溫潤氛圍,房內簡單配備床鋪、床頭櫃與一張卡希納單椅,減少零碎裝飾、降低外界雜訊,打造安穩而俐落的休憩之所。為考量風水弱化樑柱,設計師敞開空間,將床鋪前移避開橫樑,並在床後規劃兼具更衣功能的儲藏室,增加生活的便利性。 考量風水避開橫樑,床鋪前移、規劃更衣與儲物空間。 設計師提及:「室內設計的有趣之處,除了人文風格的塑造,亦要克服工程與設計面向。」透過現代手法修飾風水問題,並根據現有條件,打造獨特的個人風格。位於更衣室與主臥間的黑色量體,整合廁所、衣帽間、玄關等機能,和諧串連整體空間。 規劃間接照明與嵌燈,柔和場域氛圍。 考量屋主工作需求,除了設置磁吸式軌道引導視線,亦置入嵌燈及間接光,提升空間色彩與質感,四散光影暖人心緒,柔化辦公時的嚴肅氣氛,慵懶且具人文品味,打造恬靜而柔美的溫馨居所。 閱居 設 計 者」向室制作 / 施向澤 攝 影 者」呂仲凱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海島型實木地板、義大利灰泥塗料 面 積」34.8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向室制作 採訪」林靖諺
Interior 358
「誠品生活新店」即將在今年9月進駐新店裕隆城,1萬9千坪壯闊空間尺度是亞洲最大的誠品,特別邀請三位跨領域名家-建築師蕭博文、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視覺藝術家鄒駿昇聯手操刀,期盼打造一座不分男女老少、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自然交會、盡情探索的「明日之城、眾人之所」。 「誠品生活新店」9月試營運,打造「明日之城、眾人之所」。 挑高30米天井 與光相伴 延伸「明日之城、眾人之所」的店型定位,曾設計東南亞首店「誠品生活吉隆坡」的建築師蕭博文將「誠品生活新店」視為一座偌大的立體城市,正中央以十字軸設計公共街道,並透過一連串的巨型拱門,象徵橋樑連結B1至4樓,打造一條朝聖之道;搭乘手扶梯一路穿梭於沉著的紅磚、輕巧的木質之間,感受空間氛圍的細膩轉換,最終抵達終點:4樓的書店閱讀殿堂。 12米巨型圓拱,營造垂直穿透立體遊逛體驗。(3D示意圖) 穿越一座座圓拱,抵達4樓閱讀殿堂。(3D示意圖) 穿越入口兩側歐式古典櫥窗,迎面而來的是穿透5層樓、挑高達30米的天井,能隨著不同時間的光影變化,沉浸體驗與眾不同的「光合閱讀」,書店中心則以長達50米的閱讀大道貫穿,充電座位錯落其中,讓讀者可以在書香中獲得休憩。 4樓書店。30米挑高天井。(3D示意圖) 可穿梭於50米的閱讀大道中。(3D示意圖) 同時亦將打造多媒閱讀區,掌握全台閱讀趨勢脈動,體驗串連線上下的整合服務。因應周邊的文教學區,「誠品生活新店」也將擁有新北市最大兒童書店,提供多元學齡閱讀、親子互動文教具等。 展演空間 多元體驗 承襲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品牌核心理念,「誠品生活新店」精心打造三大展演空間:3樓「實驗場」有近5百坪的策展空間,跨兩層樓挑高12米,能夠過多重角度體驗垂直觀展的視覺享受,兩側的大階梯平台可靈活規劃展場空間設計,亦是閱讀休憩的城市廣場。 3樓實驗場。共5百坪、挑高12米展演空間。(3D示意圖) 同樣挑高12米的3樓多功能活動場域「黑盒子」,至多可容納五百名觀眾,可進行靜態講座、脫口秀、動態音樂演出等多元形式活動表演;2樓至4樓的「紅廳」靜態展覽空間,則以無牆美術館為概念,創造藝文展出的無限可能性,邀請大眾在探索明日之城的過程中,也能與藝術產生流動連結。 台灣海拔原生植物 野花園露台 穿越長達百米的寬闊樓面,「誠品生活新店」緊鄰7千坪綠湖生態公園,企圖創造綠意閱讀的全新嘗試,攜手景觀設計師吳書原,將植物園搬進店內!每層樓皆保留可眺望戶外景觀的「野花園」露台,以「台灣海拔原生植物」為核心,由低至高樓層搭配低至高海拔不同的植物及林相。 亞洲最大的「誠品生活新店」,緊鄰7千坪綠湖生態公園。 走進1樓大門,迎面而來的是由濱海植物構成的一座座植物小島;2樓呈現平原地形充滿野花、野草的香氣和景觀;3樓則從台灣「蕨類王國」7百多種原生蕨類中精選植栽,呈現台灣豐富地形的生態繁衍;4樓書店則可以欣賞3千公尺海拔以上的台灣高山特有林相,透過極具巧思的景觀設計,同步喚醒眾人看見腳下這片土地的精彩。 2樓到4樓的野花園。以台灣海拔原生植物設計。(3D示意圖) 奇幻童話世界 顛倒花園迷宮 野花園中最獨特的角落,藏身在3樓親子區。邀請視覺藝術家鄒駿昇規劃充滿童趣想像力的「顛倒花園迷宮」。他以英國百年經典兒童文學《秘密花園》中,講述象徵幸福美好的知更鳥帶領主人翁探索花園的童話故事為設計靈感,在天花板打造一座上下顛倒的歐式花園迷宮,一片綠油油的奇幻造型樹叢,搭配代表知更鳥的藍色小橋走道,樹叢中還藏著可愛的狐狸尾巴、兔子耳朵等童趣設計,創造出激發無限想像的獨特空間,喚醒大小朋友的赤子之心。 3樓顛倒花園迷宮。以英國經典兒童文學《秘密花園》為靈感設計。(3D示意圖) 誠品生活新店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70號(新店裕隆城B1至4樓)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58
誠品畫廊7月份集結李元佳、洪藝真、郭思敏,三位以抽象藝術創作見長的藝術家舉行聯展,這次展出的作品它們之間相互呼應、也彼此對話,傳達抽象藝術的詩性之語。 無論是繪畫、雕塑、複合媒材或介於繪畫與雕塑之間的形式構作,都試圖在以點、線、面等基本元素所構成的空間性當中尋求藝術本質的探究,也產生無限的想像,在此展開一場美學探索。 李元佳,1929年生於中國廣西,1994年逝世於英國坎布里亞,他曾在台北接受師範體系美術教育的訓練,也投身於台灣現代藝術啟蒙者李仲生門下。 李元佳的創作範圍十分廣泛,從水墨、油彩、單色繪畫、攝影、複合媒材至行動藝術等,其翁最具代表性的「宇宙點」概念,是由一小點書法筆跡轉化成圓形圖像,以此象徵宇宙的視覺藝術元素。從這次展出的1960年代之作中,即可窺見他致力將東方思想融合西方媒材,在抽象形式中傳達深厚的東方哲學思維。 洪藝真,1971年生於台南,2011年逝世於台北。1990年代初期前往英國攻讀藝術創作,取得英國瑞丁大學創作博士;在英國就學期間,洪藝真已開始嘗試拓寬或突破繪畫僅止於在畫面上進行表現或再現的概念。 這次展出作品可一窺她在架上繪畫的基礎上,重組畫布、顏料、內框這三種基本元素的相互關係,進而解構繪畫既有的物理框架,延展出更具觀念性的空間結構,甚至某些作品還具有建築性。 而後,她更進一步探問「何謂原作?」等本質性的辯證,以玻璃纖維複製自己的畫布作品,或開模再現畫布上的紋路肌理,並將這層壓克力顏料皮膜移植到畫布上,考驗觀者的視覺辨識能力,也以前所未見的方式重訪繪畫。 郭思敏,1964年生於台北,美國康乃狄克州紐罕文耶魯大學建築系碩士,熱愛藝術創作的她,透過不鏽鋼、鐵等金屬焊接出幾何造型,再經多層的表面處理,像是上漆、生銹、止銹、刮、磨等手工的過程,捕捉非具象的空間秩序。 郭思敏認為,「抽象之所以迷人,乃因它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她探索的抽象並非封閉的實體,而是流動的虛空間所延伸出光影穿梭的路徑,帶領觀者進入巨大而幻化的場域,也讓人在最簡單的構成裡,尋找最豐富的可能性。 郭思敏的創作是呈現簡練而優美的幾何雕塑,無論是「境外之石」、「虛實間」或「冉冉」系列,在冷硬的金屬和精細的手工當中,呼應她所學的建築專業背景。更多內容請見>>誠品畫廊https://www.eslitegalleryviewingroom.com 展覽資訊 展期」2023年7月1日至8月5日 地點」誠品生活松菸店 誠品畫廊(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日、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58
Booking.com繽客主園區建築由UNStudio設計。 荷蘭旅遊平台Booking.com繽客與Bouwfonds房地產開發公司於2015年拍定在建造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新園區,交由UNStudio負責統籌規劃。Booking.com繽客城市園區在日前揭幕,讓集團十餘年來分散城市各地的6,500名員工能聚集在同棟建築裡辦公。 結合阿姆斯特丹在地特色 這項計劃由UNStudio主導園區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首席室內建築顧問HofmanDujardin提供室內總體設計。自新冠疫情以來,大眾的生活與辦公模式已有大幅變化,UNStudio思索如何創造適宜當代的辦公環境,實現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願景,諸多評估下,將辦公室和28個休閒空間組成一座可以同時兼顧工作和休憩等多樣功能的園區。 運用玻璃元素降低建築量體的邊界感,使其柔和地映射河面和天空。 UNStudio創辦人Ben van Berkel表示:「希望建築的總體概念能反映出阿姆斯特丹在地風格和Booking.com繽客創業以來就扎根此地的背景,因此建築設計結合了港口內涵與工業歷史,運用玻璃元素降低建築量體的邊界感,使其柔和地映射閃閃發光的河面與天空,室內規劃也希望展現阿姆斯特丹中央街區生機勃勃的活力。」 建築設計結合了港口內涵與工業歷史。 滿足辦公和社交的多功能園區 這座6.5萬平方米園區的建築和室內設計以「連接」為核心,期望打造一座健康、永續、具有包容性的新建築,不僅融合大眾需求,亦促進員工、訪客、居民以及所有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Oosterdokseiland活動範圍內的人們相遇和互動。 挑空中庭是園區的大廣場。 建築設計基於活力街區概念,重視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讓室內中庭挑空九個樓層創造出開闊的公共廣場,四周環繞各種配套設施、咖啡館和餐廳,這些功能共同構成了園區的社交活動空間。園區內將人們放鬆享受的場所濃縮成28個休息空間,散布在園區的各個區域供員工使用,並以不同功能區劃多個獨立的主題空間,包含服務站、餐廳、休閒運動設施以及附有茶水間的休息區。 空間規劃重視促進交流,沿著動線周邊配套功能區域相互交錯。 辦公樓層則採取靈活、雅致的設計,規劃各種辦公室與會議廳以及多樣化的座席規劃。這些豐富的配套設施,讓員工能在同一棟樓裡滿足日常活動的多種機能所需,減少交通往返時間,實現互動交流與高效辦公目的。 園區設置了各種配套功能,成為休憩聚點。 重視節能與體感舒適 這座園區的建築設計方面,透過在所有樓層(包括屋頂)設置樓梯、連橋和廊道,鼓勵員工多走動,甚至將緊急逃生梯也加融入此一概念。樓梯扶手與面朝中庭的圍欄採用強化玻璃,提升室內採光穿梭與人們的視線交流。 樓梯扶手與面朝中庭的圍欄採用玻璃,確保採光穿梭。 整座建築不僅光照充裕,完善的人工照明規劃與低眩光考量,輔以散布於各樓層的常綠植栽,在在提升了視覺舒適度。此外,園區採用地坪風口與隱身於格柵天花板的空調系統,促進室內氣流循環,予人清新空氣與舒適的體感溫度,不僅有效節能並獲得BREEAM英國建築性能評估系統優秀設計之肯定。 交織的動線促進人員互動,並且為重疊的社交區域創造雙層空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UNStudio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8
日本的懷石料理是一種極為精緻和講究的料理藝術,也是旅客造訪日本時喜愛體驗的環節。懷石料理所呈現的型態存在著美學及其含意,並深刻反映了日本文化和哲學中「形」之概念,例如:圓形代表天、方形代表地、三角形代表火。 而《十口月.究食方》為坐落在彰化市、提供精緻無菜單日料餐廳,新澄設計團隊負責操刀室內空間,設計師利用上述所提的幾種符號,將其分配在各個空間的角落,利用裝飾意象來隱喻日本飲食道的靈魂。 基地坐落於街角的老舊透天建築,設計團隊必須針對建築現況、限制進行全盤思考,以期創造出符合懷石料理調性的空間。 室內布局聚焦於樹景 基地為街角的老舊社區透天建築,除了外觀簡陋外,還需通盤思考舊建築在採光與結構上的設計不良,以及如何迴避對街巷口雜亂不堪的城市景致等,化解先天的缺陷及限制成為本案必須優先思考的課題。 談及業主於開業前對餐廳的需求與期待,設計師表示,由於業主對懷石料理有極高的追求,他希望能創造出一個讓客人全新體驗懷石料理精神的空間,讓食客在用餐之餘,對大地和食材的感恩之情也能油然而生。有鑑於此,於緊湊的平面中將服務空間細緻分布在各樓層,並藉由挑空內景的設計手法,讓每個區域皆能欣賞中央的樹景,體驗隨季節而變化的氛圍。 一樓作為過渡地帶,透過傳統的日式造景工法,小碎石和枯木彰顯了自然感受。 一樓土間作為室內外的過渡地帶,是進入屋內的轉換區,主要是讓上門的客人可以舒適地坐下來更換室內拖;考慮到日式空間裝飾藝術,以日本傳統的室內造景工法打造,利用小碎石勾勒出山澗流水的氣息,形塑簡潔不拘泥的自然意象。 二樓。室內氛圍沉穩平和,又不失質感。 二樓與三樓刻意捨棄了一部分的室內空間,透過退縮的三角窗的天井中庭,強化通透感,並融合室內外的視覺界線,精心調配的採光讓室內的每個視角布滿日式庭園的氛圍。 設計師轉化「形」之概念,將符號分配在空間角落,扣合日本文化意涵。 以樸素語彙構築韻味 設計師進一步分享道,本作在材質的選擇與搭配上,以「樸質」、「自然」、「典雅」為三大關鍵字,大多採用天然且紋理清晰的材質,例如灰泥塗料、仿古面石材、竹簾、水泥劈面、實木噴砂、黑鐵以及舊化銅等作為主要材質。 本作的材料著重「樸質」、「自然」、「典雅」,彼此堆疊出獨具韻味的畫面;而材料的天然肌理也突顯了本質之美。 這些材料不僅能夠突顯自然之美,亦能替空間增添一抹簡樸又優雅的個性,在光影的變化下,這些材質能提供更細微的變化,就算是同一種材質,不同的肌理也能展現出萬千面貌,如同懷石料理一樣,將同一食材藉由多變的調理手法,做出豐富的變化。 自然採光沿樹梢和竹簾灑落,暈出靜謐高雅的氛圍。 所有的座位區皆圍繞著中庭的青楓,在品嘗精緻佳餚之餘亦能享受四季流轉的景色。 材質與燈光是相輔相成的環節,在燈光布局上,新澄設計以「漫光影」為主要策略,燈光沿著樹梢和竹簾灑落,結合自然採光,描繪清幽又雅致的情調;用餐區並未刻意強調食物和桌面的色彩,而是嘗試創造平衡協調的畫面;三樓料理台則著重於突顯廚師和料理的藝術,讓刀光反射與食材色澤成為職人舞台的焦點。 打散機能,營造流暢動線 在動線的規劃以及空間劃分上,設計師特別考量了服務人員和食客的需求,將兩者動線有效地分開。平心而論,室內整體面積並不算寬裕,因此,團隊選擇將服務機能碎化並分配在各個樓層中,這種方式能依照頻率跟需求,提供最高效且便利的服務,並將用餐空間最大化。 依據實際的機能和需求,將服務區塊分散在不同樓層,可更有效率地顧及每位客人。 以多種不同形式的座位,滿足食客的用餐需求。 而食客的用餐區則根據不同屬性區分,一方面弱化客人之間彼此的干擾,一方面則是優化用餐的體驗感,上下樓層共有四種不同型態的用餐形式,可依客群的喜好分配於適當的環境。 二樓與三樓捨棄了一部份的座席空間,而是藉由退縮的三角窗打開了天井,使通透感漫延至室內每一隅。 設計師強調,唯一的共通點是座位均聚焦於中央的樹景四周,透過引景入室的方法,讓視覺圍繞在中庭的青楓,使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色成為品嘗精美料理的絕佳襯底,而口中的時令食材則帶出獨有風味,領人細膩品味甘潤鮮美的佳餚,視覺與味覺皆獲得極大的滿足。 三樓料理台上演著細膩的料理藝術,讓此區成為職人大展身手的舞台。 十口月.究食方 設 計 者」新澄設計 / 黃重蔚 參 與 者」盧胤家 攝 影 者」Hey!cheese 面 積」90坪 新澄設計-黃重蔚 新澄設計2009年成立於台中,主要以建築、住宅、商業空間規劃,包含整體形象設計,並提供專業的工程承攬管理,以精確的施工技術,為客戶打造出獨特專屬的生活空間。團隊善於「傾聽」,依據基地的既有情況,配合屋主的生活習慣,融合動線、搭配素材、注重細節,打造出符合客戶需求兼具舒適、實用、人性化的生活空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新澄設計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