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45

獨棟Villa Garden書店 誠品生活時光板橋三民店

從1989年由台北仁愛路圓環的人文藝術書店開始,誠品至今已33年,共有44個據點。誠品不單是一間書店,轉型為一涵蓋書店、畫廊、展演、商場、餐飲、藝文旅館、物流等以文化活動為基底的複合式文創平台   誠品堅持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經營理念,憑藉著專業、獨特品味、多元通路、和文化創意活動平台的整合經營能力及創新經營模式,轉型為一涵蓋書店、畫廊、展演、商場、餐飲、藝文旅館、物流等以文化活動為基底的複合式文創平台,運用「人、活動、空間、商品、服務」為核心元素,成功構建多元的活動、多元的空間、多元的文化,以及多元精采的市民參與。 獨棟Villa Garden風格書店「誠品生活時光板橋三民店」。   相信大家對於誠品書店都不陌生,然而有別於過往位於商業精華地段或百貨購物中心的誠品,誠品於去年開創了社區店「誠品生活時光 eslite me-time」新品牌,將深入全台社區與鄉鎮,成為陪伴居民連結內在力量的朋友;「誠品生活時光 eslite me-time」期待能成為城市社區文化中心,也是大家散步可到、汲取生活靈感放鬆身心靈的地方。 獨棟Villa Garden風格書店「誠品生活時光板橋三民店」。   繼2021年10月,首家社區店「誠品生活時光eslite me-time」內湖瑞光店開幕後,今年7月「誠品生活時光 eslite me-time」2號店在新北市板橋登場。這棟Villa Garden書店,入口處規劃綠意庭院,可放鬆聊天,或看著孩子、寵物玩耍遊戲,一整排的木製階梯座椅提供民眾自在閱讀或發呆休憩;整作以木質窗框設計搭配白色外牆,其中書店內的度假感餐飲空間TEA ROOM設計也令人驚喜! 誠品生活時光日日有新書、週週規畫讀書會、講座或手作體驗。    TEA ROOM設置藤椅、沙發等共65席座位,除了開放式空間也提供半開放式包廂座位,藉由米白色簾幕區隔出獨立的私人用餐區域,並有能望向庭院的大面採光窗景,營造滿滿的度假氛圍,不管是享用咖啡、飲品、餐點或是甜品,能度過悠閒的me time時光。 度假感餐飲空間TEA ROOM。   誠品生活時光也將藝術作品帶入生活,策展空間展出入圍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畫家阿力金吉兒情感豐沛的油畫創作「去遠方:聖塔菲印象」,將她赴北美旅遊的印象鮮活記錄,系列創作民眾亦可下訂帶回家。「虛擬貨架」串聯誠品線上百萬件書籍及選品,下訂最快隔日即可到店,即時滿足需求。 阿力金吉兒「去遠方:聖塔菲印象」。  「虛擬貨架」串聯誠品線上百萬件書籍及選品。   邀請大家一同走進這棟獨棟Villa Garden書店,在挑高的室內空間中,隨手選取一本好書,於窗邊閱讀區靜心閱讀、享受陽光灑落的愜意。除了日日有新書、週週規劃讀書會、講座或手作體驗,未來將不定期舉辦市集,適合全家大小前來走走。      誠品生活時光 板橋三民店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一段129號 營業時間」10:00~21:00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 編輯」歐陽青昀  

導入設計觀念!離島首座美學候船室亮相

Interior 345

澎湖第三漁港「澎湖車船處交通船馬公候船室」(澎湖南海候船室)作為離島海運的重要一環,是在地人以及旅客來往七美和望安的轉運樞紐。本次改造由交通部航港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合作,在藍色公路的計畫之下,承擔起導入美學改造的首發場站,並邀請UPGA瓦建國際設計有限公司、博瀚設計工作室、本質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等設計團隊,共同為澎湖南海候船室進行改造。 改造前入口門面。入口意象不明。 改造後入口。明亮感大幅提升。   利用設計重塑候船室之輪廓 2009年興建完成的澎湖南海候船室,完工13年來不曾有較大改變,經過設計團對針對空間、乘船體驗及購票服務流程調查研究後,共列出11處服務痛點,其中包含:指標不清楚、購票資訊零散、排隊動線衝突等問題。 候船室大廳(改造前)。 候船室大廳(改造後)。藉由地面色塊,引領民眾的排隊動線。 團隊透過使用行為分析、梳理分類航班、票務、公告等資訊,決定採用強化電子顯示器與公佈欄,讓原本到處補丁式張貼資訊,不再干擾民眾視覺;同時藉由地面色塊,作為排隊的指引,讓民眾在購票時可直覺找到路線,減少來回走動的機會,更降低動線衝突。 室內的天地壁皆採用白色系,更易於引入窗外海景。 至於建築外觀採用減法設計,將原有的滯水池移除,重新規劃為休憩平台,並將候船室招牌移至明顯位置,而外觀顏色則調整為白色系,用以提升入口的明亮感。室內空間保留原建物挑高及中軸線聚焦的特色,同樣以白色系為主,不僅跳脫以往的陰暗色彩,更可突顯整體空間的溫暖調性。 原售票服務台。缺乏統整,四處張貼資訊。 售票服務台則以澎湖著名的玄武岩作為發想,採用灰色塗裝,除讓售票處更為明顯外,也與純白空間相呼應,此外,亦整合了服務鈴高度、貼附點字標示等,以便於無障礙需求者的使用;廁所增設行李鎖,方便旅客攜帶大件行李時使用。 改造後的售票服務台。以玄武岩為靈感,藉由電子顯示、窗貼、公告欄,讓資訊易於閱讀。   結合優質軟件,增添在地風貌 而國內優質家用品牌NakNak打造出的海廢座椅,是整個候船室裡最重要的亮點之一。椅面建材是從台灣海域蒐集超過7萬個回收寶特瓶(PET),疊起的高度相當於30棟台北101大樓,接著摻入回收蚵殼粉、保麗龍等材料再製,成為循環建材;接近淺木色的色調替空間增添了溫潤度。 利用回收海廢塑膠打造的永續設計座椅。 簡潔俐落的座椅從尺度、弧度、結構設計等面向,均考量人體工學,椅架下方能輕易擺放大型行李,不僅美觀也兼具實用性,簡約的設計讓海廢座椅更加貼近民眾需求,也呈現了在地化特色。 透過顏色和設施,大幅改善廁所的舒適度。   台灣四面環海,永續的海洋政策正是政府努力的目標之一,因此藍色公路十年整體發展規劃更為重要,設研院提出以「Taiwan Hi」為主軸的藍色公路品牌,並針對全台灣不同等級的港口空間進行調查和研究;除南海候船室之外,未來也會將設計延伸應用至船票、航運工具、船舶指標、禮贈品。 夜景中的澎湖南海候船室。   在候船室完工後,當地居民反饋:「買票和窗口動態螢幕資訊顯示,比以前清晰許多,同時排隊路線也較清楚」。透過設計力的改造,不僅扭轉民眾對候船室的傳統印象,更彰顯出設計帶來的影響力。設研院期許透過更多的藍色公路設計,為我國的海洋運輸開創出更多的美學篇章。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陳映蓁

Swarovski水晶花園 為居家打造迷你仙境

Interior 345

迎接春夏明媚氣息,Swarovski發表了家飾新品《花園傳説》(Garden Tales),此一系列融合了花之嬌態與瑩透水晶,為生活增添晶彩光芒,讓愛花與愛水晶的人,都能在自宅栽植一座水晶花園,打造迷你仙境。   Garden Tales系列從大自然汲取靈感,每朵水晶花捕捉了花朵的唯美詩意,同時具有水晶永恆璀璨之特質,為現代家居注入清新氣息。花朵造型簡約且多彩,一枝獨秀時能展現各自美態,同時也可以組合成錦簇花團,也能為家居增添生生不息的茂盛景象,同時還有水晶鐘罩、燈座或活動吊飾等款式,能組合出個人鍾愛的風景。此外,每款花朵均有其蘊含的花語意義,適合在特殊節日向心愛之人表達心意,是精緻迷人的贈禮之選。   脫俗芙蓉 紫色芙蓉花是知識與智慧的象徵,Swarovski水晶芙蓉花唯美璀璨,無論單獨擺放、放進水晶鐘罩、旋轉式吊飾,皆能為任何空間增添現代時尚氣息。       迷人馬蹄蘭 優雅的馬蹄蘭是美麗非凡的傳統象徵,而象徵信任、純潔與純真的白色馬蹄蘭,更是婚禮花束常用的品種。配上優美自然的金絲色調花莖,令這件簡而不凡的水晶傑作,時刻綻放動人光芒。     耀眼雛菊 雛菊象徵純真、青春、純潔與信任,細小卻極富魅力。Swarovski水晶雛菊既可放進Garden Tales系列的裝飾花瓶裡,也能掛起成為奪目的擺設,為家居注入陽光朝氣。     醉人含羞草 含羞草的明亮黃調令人想起陽光與戀情,精緻的水晶枝葉配上金絲色調花莖,既能配搭系列的其他水晶花朵,也適合單獨展示。   甜美野草莓 野草莓代表含蓄謙遜,也是誘惑與歡悅的象徵。精雕細琢的切割面配上細節講究的捲蔓,為現代家居增添一絲優雅復古韻味。   豔麗玫瑰 紅玫瑰一向是美麗與完美的化身,更是表達「我愛你」的經典花朵。光芒耀眼的玫瑰在水晶鐘罩內盛放,完美動人,永不凋謝的紅玫瑰更成為不渝愛情的優雅印記! 資料及圖片提供」Swarovski 編輯」Sumile

藝術家Julia Hung洪郁雯 打造「蛋」櫥窗

Interior 345

TRENDS櫥窗展示。 你喜歡蛋嗎?喜歡什麼樣的蛋?這是吃早餐時常有的日常,但是透過藝術,日常可以變得不尋常。藝術家Julia Hung洪郁雯應時尚選品店TRENDS邀約規劃藝術櫥窗,便以「蛋」作為主角,創造了是蛋不是蛋、是桌也不是桌的立體雕塑,名為「蛋也?」,重點在於鼓勵大家不要將日常視為平常,而是勇敢探索各種可能。 Julia Hung 洪郁雯   洪郁雯1986年生於台北,曾於加拿大、瑞士攻讀藝術,自小旅居各國,受多元文化薰陶。作品多運用豐富的色彩,從藝術中找尋身為人的使命與意義,2017年曾入選日內瓦「New Heads - Fondation BNP Paribas Art Awards」、被瑞士重要藝廊Artvera’s以及私人藏家收藏,並於台灣舉辦個展,也受邀至歐洲等地參展,為近期國際備受矚目的新銳藝術家。 全新雕塑系列「蛋也?」 Julia Hung洪郁雯以銅線編織的立體創作廣為人知,她把兒時跟外祖母學過的編織工藝與銅線結合,當燈光照射時,散發出如海浪波光粼粼之效果,被譽為療癒系藝術,甚至有餐廳特別以此為主軸規劃室內空間。  歷年作品:水之彩-彩漆銅線(2021)。 「蛋也?」是Julia放下銅線編織的最新創作,花費整整一年時間形塑「蛋也?」的造型,「大家看的時候可能會懷疑這不是同一個藝術家,但了解概念後,就會發現總有一個脈絡在。」Julia表示在銅線編織上主要陳述心靈平衡,「銅線編織的雕塑是一體兩面的限制與自由,銅線編織雕塑看起來很自由浮在空中,其實是靠著限制才有這些自由的形體,因為我編織時等於把它束縛在一起,我慢慢體會到人生很多事情就是如此。『蛋也?』也是,當時我想追求一個真相,到後來發現沒有確切的真相,最後得到的結論都是在追求一種平衡。」 「蛋也?」(螢光黃)局部照。   「蛋也?」看似最新創作,事實上整個意念是Julia還在瑞士攻讀藝術時就已醞釀。當時的她,受到「假蛋製作」新聞的衝擊,對於人造雞蛋的作法和原由產生大量好奇心,因此耗費近整年研究整個製蛋的「藝術」。 TRENDS櫥窗展示細節。   「我以前覺得人生要懷疑一切,要探索每件事情的真假,一研究蛋後發現蛋黃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那個顏色,就開始用蛋黃顏色查了很多跟黃色有關的冷門故事」,Julia並將整個研究過程製作成藝術書籍,翻開書頁等同紙上藝術展。而最後,她也悟出假蛋其實就是人造物,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工業與科學的展現。人們總是追求真相,有時候真相並不能單純用真假定論,因此埋下這次「蛋也?」的創作動機。 TRENDS櫥窗展示。   限量的「蛋也?」桌 此次陳列的蛋桌共有桃紅、粉紅、螢光黃、霧黑四種顏色,每種顏色僅限量8個版次,每張蛋桌下都刻有編號,售價188,000元。2022年7月17日前於微風信義的TRENDS藝術櫥窗展出,同時,Julia也在現場埋下了一些互動機關。 AR擴增實境體驗。 Julia是個好奇的人,常喜歡問別人奇怪的問題,「蛋也?」是她想問觀者喜歡吃什麼樣的蛋?同時,她更希望觀者看完,思考自己為什麼喜歡吃這樣的蛋。「跟人生中很多事情一樣,我們從小到大被社會、教育、家庭灌輸一些想法,如果不去思考,就不會了解這些是自己的想法?還是別人的意念?」因此Julia整合了動畫與擴增實境,只要站在櫥窗前拿手機對著一片藝術牆,就有一系列的互動,用最可愛的方式,引領各位思考這些日常究竟是怎麼的不尋常。   資料及圖片提供」JuJu Atelier 編輯」陳映蓁

《Hello Ouchhh:AI數據藝術展》台灣獨家作品公開

Interior 345

在台灣民眾引頸期盼下,全球最頂尖的藝術團隊 Ouchhh 終於在 2022 年在台展出濃縮10年來的精華「Hello Ouchhh >_< AI 數據藝術展」,6 月 25 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區正式開幕!主辦單位時藝多媒體表示,本次展覽集結 Ouchhh 團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 3 件作品使用台灣相關數據,包含音樂、海洋、空氣等,透過 AI 人工智慧的重新演算,創造出台灣版獨家專屬影像。 海洋數據展出現場。 展覽更推出夜間專場體驗活動:「星光微醺體驗套票」及「霓虹燈字體驗套票」,讓廣大觀眾能有更多不同的體驗方式去感受 AI 藝術創作,今夏將為大家帶來一場科技與藝術全感官體驗的沉浸式饗宴!   >_< 頂尖 AI 數據藝術團隊「Ouchhh」 來自土耳其,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 AI 藝術團隊 Ouchhh 由工程師、學者、創意編碼師、媒體藝術家、動態圖形設計師及其他各領域人才所組成,擅長透過電腦數據來進行創作的創意單位,橫跨繪畫、建築、雕塑、科學、音樂等各種領域,並以 AI 人工智慧、數據雕塑、公共藝術和沉浸式體驗等不同手法來呈現極具視覺衝擊的藝術創作。 詩意的AI。   「這就是我們要吸引大家來一窺究竟的潘朵拉盒子」,致力於運用 AI 技術,在藝術與媒體的所有維度上做最前衛的探索,團隊名稱「Ouchhh」同樣具有未知、引發探索的意味,以所有數位原民(電腦/網路世代)都能理解、念出、甚至感受到「Ouchhh !」的「>_<」符號,希望引起民眾的興趣—Ouchhh……到底是什麼呢?   至今創作約 60 件公開展演的藝術作品,曾與 Google、NASA、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等知名機構及組織合作,足跡遍布世界各洲,也曾在 2020 年台北「白晝之夜」中參與展出「數據巨石碑(DataMonolith)」裝置藝術並獲得廣大迴響,今年首次在台灣舉辦大型特展,透過人工智慧不受限於物理框架的特質。展場中處處可見 Ouchhh 的存在,展板簡介上以 QA 形式,帶領觀眾貼近創作者的心理和作品背後精神。 艾娃V2。   十年精彩回顧 展出台灣專屬數據作品 本次展覽以 Ouchhh 創立至今十週年回顧為主軸規劃四大場館,介紹 Ouchhh 團隊以及最具代表性的 8 件精彩沉浸式數據藝術大作:數據之門(Data Gate)、詩意的AI(Poetic AI)、光之拱門(Arch of Light)、AI梵谷(AI Van Gogh)、艾娃V2(AVA V2)、海洋數據(Ocean Data)、超弦理論(Say Superstrings)、大地之母(Mother Earth)。   Ouchhh 的作品資訊大多來自然或人類歷史中具深遠影響的訊息,如展場一開始的「數據之門」便是全球首創以 NASA 克卜勒任務中太空望遠鏡所收集到的數據為基礎,利用機器學習構想所成就的藝術作品。「Ouchhh」團隊取得神經網路辨識系外行星的結果,並對這些數據進行視覺化和程式化處理,透過沉浸式數據雕塑的形式展現,將整個宇宙裝進一個立方體。 數據之門。 「詩意的 AI」則以文學為題,透過 AI 人工智慧對 2000 多萬行的文本進行學習,這些文本都是由曾經改變世界命運的知名科學家們所撰寫的理論、文章和書籍,內容涵蓋光、物理、時空等不同領域,將抽象的數據轉換成具象的視覺藝術品,打造出一個結合詩意和科學意識的超現實空間。 而巨型的半圓球體裝置「艾娃V2」,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合作,作品靈感來自「巴克敏斯特・富勒」經典的圓頂結構和粒子物理學。此件裝置藝術是一場跨銀河系的探索,帶領觀眾發掘並認識事物的結構和性質,讓觀賞者得以窺探這個星際的未來! 「詩意的AI」展出現場。   其中特別挑選「海洋數據」、「超弦理論」、「大地之母」3 件作品,以台灣相關數據重新演算生成,打造台灣版專屬數據藝術作品。「海洋數據」以台灣周遭海洋相關資訊演算創作,讓觀眾在觀展同時,也可以感受親臨大海中的沉浸感受。「超弦理論」則特別邀請「TPSO 台北愛樂交響樂團」以 3 首台灣經典民謠「望春風」、「丟丟銅仔」、「雨夜花」重新譜曲,並採集演奏者演奏時不斷變化的腦電波數據,生成組曲專屬視覺影像,在此展區中不僅可以用耳朵聆聽澎湃激昂的美妙樂曲,更可以透過雙眼欣賞樂曲的視覺化樣貌。 最後「大地之母」與台灣日常息息相關,使用了台灣不同的環境資料庫,包含空氣品質、二氧化碳傳輸與城市交通數據進行演算,展區特別以寧靜的茶園梯田景致呈現,邀請觀眾身歷融合自然、科技與藝術的茶藝盛典之中。 海洋數據展出現場。 本次展出,參與教育贊助的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表示,台灣現階段已經可以成熟培養出無數軟、硬體、通訊及設計等科技人才,但常常少了點「以人為本」的思考,以致讓我們的科技思維發展頻頻出現侷限。這次時藝舉辦的 AI 展,有很好的跨領域整合思考,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把好的觀念帶進台灣教育現場,就是廣達文教基金會樂意參與推廣的原因。     《Hello Ouchhh:AI數據藝術展》 日期」2022 年 6 月 25 日至 9 月 18 日 地點」華山 1914 文創產業園區紅磚區(台北市八德路一段 1 號) 時藝活動官網:https://reurl.cc/VDa6A6   資料及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林慧慈

雙好設計 X 台電文創 潮電 POP-UP Store

Interior 345

「從不起眼的退役材料裡,看見再造重生的潛力;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設計,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是以循環經濟追求環境永續實踐的台電文創秉持的理念。台電文創的商品皆是使用回收而來的循環經濟材料為基礎,經過解構、重組,再次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與價值;若你仔細探究會發現,這些都不是單純的回收材料,它們都曾經在發電和供電過程裡,盡過一份心力。 瀰漫「台電風」的台電老屋 今年暑假,台電文創開啟過去從未嘗試過的型態,透過「潮電 POP-UP Store」主題快閃店,嘗試用空間形式來與大眾對話。快閃店地點選在位於潮州街、曾獲得iF Design Award肯定的貳房苑LivinGreen,並由雙好2byWu&Chen主理規劃。 這棟墨綠色磁磚搭建成的獨特老屋,其實對於台電文創來說,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它是一棟所有權屬於台電的建物。雙好2byWu&Chen善用空間特色,將結合復古與時尚的餐飲空間、元素間的深厚淵源,透過故事性的組合賦予其新的設計風貌。 空間中,大量應用從台電人員工作現場所擷取的色彩密碼,讓原本即是台電老屋的建築空間中濔漫著「台電風」。設計團隊表示這個計畫的起點,是一次參訪台電倉庫的機會,當時他們的目光被裡面各種未經修飾卻非常吸引人的色彩吸引,而這些色彩都轉變成日月潭底泥計劃的重要元素。 快閃店的進門處即延續此計劃主題,將放大版人孔蓋杯墊掛置在牆上,開啟設計主軸,同時作為商品的展示空間,搭配室內霓虹風格色調與電子音樂,顯得潮流感十足。 讓「台電生活」成為「台電體驗」 雙好團隊同時也是知名DJ的Jesse提到:「Techno和其它音樂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它全部由電子設備、機械產生,沒有電就沒有電子樂,還有什麼比它更適合潮電呢?」  結合貳房苑LivinGreen在餐飲企劃與空間再造的設計思維,將台電空間、循環設計結合餐飲創意與電子音樂活動,邀請當代電子音樂新秀Andy Chiu、YuY、DJ Nose與Jesse Chen於活動期間現場演出,讓「台電生活」成為「台電體驗」。 雙好2byWu&Chen:「孔蓋之下是台電的世界,我們也希望孔蓋杯墊的生活使用外,在期間限定店的空間還有電子音樂與台灣近年深受矚目的DJ現場演出,『讓生活到體驗』的感官不設限,每個人都帶電。」 展出期間推出兩款限定甜點—潮電燒與多款飲品,潮電燒烙印人孔蓋十字圖紋。 台電文創繼上個月發表日月潭底泥人孔蓋杯墊系列作品後,緊接著延續同一計劃主題,開設「潮電 POP-UP Store」主題快閃店。參觀者將沉浸在充滿台電元素的環境中,搭配全新系列作品享用特製午茶點心,伴隨著活力十足的電子音樂體驗更具潮流感的台電文化。更多內容請見>>台電文創  潮電 POP-UP 期間限定店  地點」貳房苑 LivinGreen(臺北市大安區潮州街 76 號) 開放時間」2022 年 6 月 23 日至 8 月 28 日 12:00~18:00(每週一、二公休)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電文創 編輯」歐陽青昀

台電文創聯手雙好設計 日月潭底泥大變身

Interior 345

台電文創團隊持續實踐環境永續理念,以辨識度極高的「台電人孔蓋圖紋」與精緻作工,創造出獨特的人孔蓋杯墊,自2018年亮相後,便成為搶手熱門商品。作為台電文創標誌性的作品,團隊致力於尋找新的元素融入其中,已推出多款人孔蓋杯墊,日前推出的最新版本同樣運用電力副產品,以日月潭底泥為主,挑戰過去不曾嘗試的全新材料。 人孔蓋底泥杯墊。經過多次試驗,成功賦予底泥材料新生。   克服困難,賦予底泥新風貌 2022年最新的人孔蓋杯墊,是台電文創與雙好2byWu&Chen聯名設計,大膽嘗試以日月潭清淤底泥為主要材料製造,由於日月潭底泥中摻有水域雜質的生料,處理不易,再加上性質黏稠且難以單獨使用,遂需借助煤灰杯墊的製作經驗,以泥料清燒將材料輕質化,再混入陶土中燒製,運用的比例為50%;經過臺華窯多次實驗,才以精熟的陶瓷製作技術成功復刻,再現人氣商品人孔杯蓋墊,並且將厚度減少到僅有約5mm。  日月潭底泥在台電文創和設計團隊的合作之下,以全新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 全新材料、全新感受 有鑑於底泥材料特性與一般陶土不同,無法直接套用過往經驗值,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團隊總共進行超過上百次的實驗,才找出適合底泥材料的製作方法。新版日月潭底泥人孔蓋杯墊呈現出不同以往的色澤,高溫窯燒過的底泥土帶有粉橘色調,和常見的紅棕色陶土迥然不同,也有別於較早版本的人孔蓋杯墊,給予大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日月潭底泥在台電文創和設計團隊的合作之下,以全新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   底泥燒製後的呈色,讓設計團隊有了新的靈感,為台電文創打造出嶄新風格。雙好設計以台電工程制服的灰藍與人孔蓋杯墊經高溫窯燒後的粉橘,作為包裝主色,為杯墊換上新裝;除了吸睛的粉嫩色系,全新設計的帶電小icon在各處出現,勾勒出在你我日常中,細微卻不可缺少的帶電元素。  包裝上的帶電小icon則勾勒出你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力元素。 極簡「潮電藍」包裝設計 在設計前期時,雙好設計走訪了日月潭、大觀電廠與許多台電材料倉庫,發覺每一種材料都在台電員工精準俐落的分類中,以顏色、外觀、使用方式作為分項,這也成為極簡『潮電藍』包裝設計的關鍵靈感,藉此向一線工程人員致敬。為了呼應台電文創循環永續的品牌精神,團隊研製了專屬一體式包裝結構,將一片紙材以精巧手法折疊後,便能替內容物帶來緩衝效果,降低外包裝不必要的裁切和浪費。 雙好設計以台電工程制服的灰藍與人孔蓋杯墊經高溫窯燒後的粉橘作為包裝主色。   為了營造更完整的使用體驗,人孔蓋杯墊也搭配由在地廠商春池所開發的W Loop玻璃杯,推出《孔蓋之下有電世界TPC Power On》杯墊與玻璃杯套裝禮盒,玻璃杯圖樣同樣以台電人孔蓋獨有十字圖紋發想,裝盛飲料後的漸變圖樣為夏日帶來清涼感受。    杯墊亦可搭配春池所開發的W Loop玻璃杯,以獨有十字圖紋和閃電造型進行發想。   不停歇的永續循環之路 台電文創近年積極與在地品牌合作,投入以退役電力材料的循環再製計畫,企劃開發多款設計產品。陸續與META DESIGN合作「退役木橫擔計畫」,將電桿廢棄木料化為閱讀燈具;和擅長金屬設計的生活品牌NAKNAK聯手展開「退役變電箱再製計畫」,如今推出底泥製品,再度為循環永續開拓出新的可能!相關商品皆可於台電文創官方網站購入。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電文創、雙好2byWu&Chen 編輯」陳映蓁

黑色教堂 Black Chapel

Interior 345

每到夏日,英國倫敦的肯辛頓花園總是熱鬧非凡,因備受建築藝術界關注的年度盛事「蛇形藝廊夏季展館」即將展開。位於肯辛頓花園蛇形湖畔的蛇形藝廊(Serpentine Pavilion),自2000年的夏季開始,便會邀請享譽國際卻還未在英國有建築創作作品的設計團隊,在藝廊前打造一座為期三個月的臨時建築展館。2022年邀請到芝加哥藝術家西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作為此計劃的第21位設計師,更是開展以來首次由非建築背景的藝術家操刀設計。 Serpentine Pavilion 2022 designed by Theaster Gates © Theaster Gates Studio. Photo: Iwan Baan. Courtesy: Serpentine. 西阿斯特·蓋茨是美國知名的社會實踐裝置藝術家、芝加哥大學視覺藝術系的教授,也是2021年弗雷德里克·基斯勒建築與藝術獎的獲獎者的第20位獲獎者。他的創作涉及空間理論、土地開發、雕塑和表演等;他利用自身對於城市規劃和保護的教育背景,重拾被大眾遺忘的空間。2010年,西阿斯特·蓋茨更創建了重建基金會(Rebuild Foundation),一個致力於藝術、文化發展和社區轉型的非營利平台,透過免費的藝術活動和芝加哥南區的創新文化設施來支持藝術家並推動社區間的連結。 Theaster Gates. © Rankin Photography. 西阿斯特·蓋茨表示,此次的設計是從多位藝術家早期實踐的建築作品中汲取靈感,建築結構以英國倫敦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的燒陶瓶窯、美國西部的蜂巢窯、聖彼得和羅馬的tempiettos小教堂以及非洲傳統建築的喀麥隆泥屋和烏干達坎帕拉的卡蘇比王陵等具有紀念意義的空間為參考;他將透過展館設計,向英國的傳統工藝和製造技術致敬。 Serpentine Pavilion 2022 designed by Theaster Gates © Theaster Gates Studio. Photo: Iwan Baan. Courtesy: Serpentine. 為了符合Serpentine Pavilion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減少碳足跡和對環境的影響,展館由重量輕且可拆卸的木材建造而成,整體的圓形造型呼應了匈牙利圓形教堂的神聖形式,以及非洲僑民的環形呼喊、巫術圈和羅德卡波耶拉等精神信仰儀式;建築中央的洞口提供了單一光源,將透過光的反射和交流,創造出一個類似聖所的環境。 Serpentine Pavilion 2022 designed by Theaster Gates © Theaster Gates Studio. Photo: Iwan Baan. Courtesy: Serpentine. 西阿斯特·蓋茨將此展館命名為「黑色教堂 Black Chapel」,他表示,這個名字反映了他藝術實踐中無法被看見的部分;它展現出神聖的音樂和藝術在他的實踐中所引起的作用。他希望黑色教堂能成為人們沉思和聚會的場所,他將聲音和音樂的力量視為一種治愈機制和情感力量,讓人們得以進入一個深度反思、參與的空間,並得到寧靜與釋放。 Serpentine Pavilion 2022 designed by Theaster Gates © Theaster Gates Studio. Photo: Iwan Baan. Courtesy: Serpentine. 西阿斯特·蓋茨表示,因被懸掛藝術家馬克·羅斯科 (Mark Rothko) 14幅黑色畫作的休斯敦羅斯科禮拜堂(Rothko Chapel)的超凡環境所吸引,特別為黑色教堂 Black Chapel創作了一系列新的焦油作品。而這些作品是他對身為屋頂工的父親所獻上的敬意,西阿斯特·蓋茨提及:「隨著父親近期離世,這座亭子就像一座紀念碑,不僅是為了紀念他與我分享的遺產,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職業成為我的職業的一種方式。」將7塊焦油畫板懸掛在亭子的內部,創造出一個能反映藝術家情感的空間。而一座從聖勞倫斯(St. Laurence)打撈出來的工作銅鐘矗立在展館入口旁邊;這座歷史悠久的鐘聲強調消除城市社區中的聚會和精神交流空間,將在整個夏季活動中作為集會活動和沉思的號召標誌。 Serpentine Pavilion 2022 designed by Theaster Gates © Theaster Gates Studio. Photo: Iwan Baan. Courtesy: Serpentine. 展館將自2022年6月10日開放至10月16日,隨著展亭的開幕,也將開啟一連串的節目與表演活動,從講壇、實驗性音樂表演、工作坊到日本茶道,透過跨領域的藝術合作,帶給大眾不一樣的夏季饗宴。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Serpentine Pavilion 圖片版權」Theaster Gates Studio 攝影」Iwan Baan

愛馬仕Hermes 2022秋冬家居選品

Interior 345

愛馬仕向來以藝術、新意、工藝美學以及優雅風格等內涵深植人心,品牌發表了2022年秋冬新品,家居新品以上等選材、明亮色彩與精造工藝,創作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家居好物,不僅可列為自用收藏清單,極佳質感也十分適宜作為祝福珍視之人的贈禮。     H Diagonale”手工編織喀什米爾羊絨靠枕 以手工編織的羊絨毯和靠枕,其圖紋設計是受到裝飾藝術風格的啟發,靈感是來自1920 年代後期的愛馬仕廣告,明快的對比配色,讓它不僅是實用抱枕,更是沙發上的別致點綴。      Enigmatic美麗諾羊毛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提花織毯 這款提花織毯的圖紋設計是來自插畫家Gianpaolo Pagni 運用幾何形狀所創作的,呈現出對空間的反思,細緻紋理與柔暖質地令人著迷。     純棉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針織浴衣 設計靈感來自日式浴衣,採用無接縫的織法接合,純棉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用材,成就輕柔舒適的觸感,是冬日暖身首選。 H Bayadère”手工編織喀什米爾羊絨毯 手工編織的喀什米爾羊絨毯飾有“H Bayadère”的圖紋線條,正中央的開口設計,讓它不僅可作為披毯,也能做為斗篷使用。   Épopée系列美麗諾羊毛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坐墊椅 可便攜與輕巧移動的實用家具,圖紋來自Jan Bajtlik設計的童話世界,取其活潑色彩與圖紋,打造令人心動的家居用品。   Épopée系列漆木置物盒 由Jan Bajtlik設計的Épopée圖紋為這款手工漆木置物盒注入繽紛色彩與俏皮的氛圍,專為擺放於兒童房所設計。圓盒有三種高度,可分開使用,也能隨意堆疊成圖騰柱擺飾。   Canopée Round Garden陶瓷花瓶 上寬下窄的白色陶瓷花瓶飾有Nigel Peake玩轉網格與圖形線條的設計特色,似若勾勒出一座無邊無際的溫室花園,而瓶口處手繪上一抹鮮黃為其增添一絲光亮。   Soleil d’Hermès系列餐瓷   全新的餐瓷系列,設計意念是向溫暖陽光致敬,盤面別致的棕櫚葉圖紋出自插畫家Arielle de Brichambaut之手。白色陶瓷完美呈現鮮黃色調,一如金色陽光的溫暖光芒,全系列由各種葉面編構出不同變化,再以細緻的黑邊勾勒出輪廓,增添層次感。   水磨石花紋紙製掛鏡 以結合異材質與跨工藝領域為使命的petit h工坊,與法國頂尖紙廠攜手合作,將紙張轉化為如皮革般具有有機性和延展性的原材料。這款掛鏡結構是以水磨石花紋紙張製成,造型輕薄。紙漿中添加了各種來自馬術與皮件相關的標誌性元素,例如:彩色絲巾碎片、掛鎖鑰匙與五金零件等等,呼應了品牌的背景文化。   紙製天秤 petit h工坊與法國頂尖紙廠攜手之作。結合彩色絲巾碎片、韁繩皮革、Barénia和Evergrain小牛皮、水晶與鍍鈀金屬材質所製成的天秤,輕盈量感採用手工燙印的紙材為主體,搭配水晶砝碼、模壓皮革秤盤,以及連接馬具金屬環的皮革測量指針,是少見的收藏用物。 資料及圖片提供」愛馬仕Hermes 編輯」Sumile

從魔幻到寫實的燈光之路 《瓦豆謂之登》

Interior 345

《爾雅‧釋器》有言:「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登」便是燈的古字,瓦豆原意旨盛裝燭火、燃油的器皿。而以最原初的「燈」命名,從台北大稻埕發跡的燈光設計工作室「瓦豆 WEDO Lighting Design」,將開業 15 年的心路歷程及作品整理成展覽,即日起至 7 月 24 日舉辦《瓦豆謂之登》展覽與快閃小店,在展覽中一層一層揭開瓦豆的燈光創作歷程。 展覽現場照。攝影:西城.李政道 光的起始 一如展覽名稱探尋「燈」字的初始,展覽自瓦豆的創立談起,介紹總監江佶洋如何將阿公留下的日治時期齒科診所,重整成兼具現代感的工作室,空間中至今仍懸掛著「巧藝妙術」的匾額,是當年病人對於阿公醫術的讚美,也是瓦豆團隊對自身專業的期許,「燈也是一樣,不僅要有藝術美感,更要具有良好專業的技術。」 瓦豆相信,燈光不僅是照明的工具,更需滿足人們在不同時段的身心需求,透過今年甫完成的光環境作品《南華微光》,將屏東縣高樹鄉的廢棄小學改造為地景公園,燈光向下打亮,兼顧夜間行走安全,同時保留高樹鄉乾淨的星空美景。 現場展出江佶洋燈具改造作品及個人收藏。編輯自攝。 江佶洋曾從事 20 多年的劇場實務工作,合作過涵蓋舞蹈、戲劇及戲曲等多種作品,他認為:「劇場是一個集合藝術的殿堂,我們需要從劇本、角色、情境的分析出發,讓所有的創意與演出可以像交響樂一樣流暢融合,燈光的角色也是,創造幻象之餘,我們要清楚主客關係,一切都要恰如其分。」由於過去在劇場的歷練,造就瓦豆團隊在日後的空間照明與光環境規劃上能呈現獨具的風格和特質,除了提供機能性的照明需求,也兼顧脈絡、故事與環境上的整體協調感。   將劇場燈光的經驗化入作品,在去年文博會大受好評的花蓮館《據說考古隊》展場中,江佶洋打造一道來自太陽故鄉的光芒所感動,藉由光影塑造出戲劇性和感受性,彷彿只要跟著這道光,循著大理石碎片、七星潭卵石與阿美族神話,轉瞬間就能進入平行的花蓮時空當中。 現場展出江佶洋燈具改造作品及個人收藏。編輯自攝。   盛載故事的光 在曾獲得 2021 台灣光環境獎肯定的《銀座聚場》中,瓦豆選擇以更溫暖、包容、尊重與雋永的發光方式來融入社區,並對於「燈/光」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光如何延續百年商場的故事?燈光可以在文化中擔任什麼角色?   除了對美學的追尋,瓦豆在過去這幾年不斷思考著如何拉近燈光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連結,我們的生活裡需要什麼樣的光?面對資源耗竭的時代,燈光設計師有什麼樣的使命與社會責任?展覽論述最終以「再造燈具」(Upcycled Lighting)總結,展出瓦豆近兩年在不同計畫中延伸出來的燈具作品,將一些經典老燈修復或將意想不到的物件結合新的照明科技化為獨一無二的主題燈具。在江佶洋眼中,傳統漁人捕魚用的玻璃海球、雜貨店充滿台灣風情的透明玻璃杯,或是阿公診所遺留下的漱口盆,稍加改造後都可以成為美麗且實用的燈具,繼續陪伴你我生活。 左:玻璃海球再造燈具(瓦豆 WEDO Lighting DesignXMETA Design)/右上:舊旅社燈具,現使用於高雄銀座聚場中。/右下:由台灣代工的舊歐風燈具,象徵台灣加工出口導向時代的歷史。編輯自攝。   「燈光設計是個很難具體展出的事,但我們有很多想和大眾分享與交流的想法!還是試著做成一個展覽吧!」,本次展覽是瓦豆重新梳理核心精神與設計思考後的成果展現,除了介紹精選的瓦豆作品外,展場內亦設置「再造及維修工作站」,江佶洋會於此努力修理、改造阿公留下來的傳統手術燈。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蒞臨《瓦豆謂之登》展覽,了解燈光創作的可能性,亦可將家中壞掉的老燈具、或任何具有發光可能的回憶物品帶來展覽,一同思索如何將其修復、繼續陪伴使用者的生活。     《瓦豆謂之登》 日期」2022 年 5 月 27 日至 7 月 24 日 時間」平日 10:30-17:30    假日12:00-17:00 地址」迪化街一段 46 巷 32 號(大稻埕遊客中心及萊爾富巷子轉入) 資料及圖片提供」瓦豆 WEDO Lighting Design 宣傳照片提供 」發現故事 攝影」西城.李政道、劉秝緁 撰文」林慧慈